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对公允价值在财务、会计准则中的运用比较早,也比较成熟,其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及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将公允价值概念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作了明确界定,确立了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计量属性的地位,并对公允价值的核心问题———现值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对公允价值理论内涵及准则运用的发展具有标志性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决定修改SFAS157号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放宽按公允价值计价的会计准则,给予金融机构在资产计价方面更大的灵活性,以期帮助恢复美国经济,引起会计界强烈反响。本文通过对修订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背景及产生的后果进行评析,旨在揭示准则修订的实质,指出修订按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不应成为拯救美国金融危机的"灵丹妙药",我国应加快公允价值理论和应用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充分体现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3.
据统计,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从1990年12月到2006年9月发布的55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中,直接涉及公允价值的就有41份;2002年,国际会计准则中运用现值和公允价值的比例约占75%。2006年,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将公允价值作为一种会计计量属性,并在17项具体会计准则中运用了公允价值,占会计要素计量准则的57%。可见,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的角度出发,结合会计信息质量的两个关键特征--"可靠性"和"相关性",阐述我国自2006年FASB正式发布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以来,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所面临的问题及挑战;与此同时,结合中国的经济环境,提出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运用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最近,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简称FASB)针对“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的修订发布了一份《FASB工作人员立场公告》,允许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其处于信贷危机中的资产重新定价。《公告》对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告——公允价值计量》在非活跃市场中的应用进行了明确阐述,并提供了一个解释性范例说明如何确定非活跃市场中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此拳为适用准则提供了新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6.
朱霖 《商业会计》2008,(11):46-47
一、中外公允价值定义的对比(一)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国际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IAS 39)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国际会计趋同的形势下,各国普遍不同程度的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大力倡导的会计计量运用面向现在和未来、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允价值,但是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国率先暂停公允价值计量,使得那些刚开始与新会计准则接轨的国家无所适从.本文在简要回顾美国公允价值运用状况的基础上,结合金融危机着重分析了公允价值的利弊,指出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应积极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佳敏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7):199-200
公允价值会计在本次金融危机中饱受指责,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等采取了允许金融机构不必按当前市价确认金融资产价值,重新分类金融资产以避免使用公允价值会计等措施力图缓解金融危机。在以"决策有用观"为主导的现代会计目标下,公允价值会计经济内核具有科学性,有助于满足投资者决策需要,现代市场经济中仍有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基础。但面对金融危机中非公允的市场报价,有必要建立起适应非活跃,非理性市场的公允价值会计操作框架。试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的《市场停滞期公允价值计量应用教育指南》(IASB Expert AdvisoryPanel),并结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针对"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的修订发布的《FASB工作人员立场公告》(FSP),讨论在非活跃市场、非理性市场情况下衡量和披露公允价值。  相似文献   

9.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新准则")主要是规范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新准则"较详细地规定了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方法和商誉减值测试的方法,对其他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计量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公允价值是近年来会计发展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它的概念、计量方法、信息披露方式以及对决策的影响都是理论界的研究重点。公允价值计量问题一直是国际会计前沿中极富挑战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当前,无论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还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都正经历着将公允价值计量引入会计准则的历程。2006年9月,FASB颁布了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157)《公允价值计量》,创建了公认会计原则(GAAP)下的公允价值计量框架,极大地提高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我国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将其引入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可谓几经反复、一波三折。在国际趋同和协调的大环境下,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广泛谨慎地重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从而对我国财务会计的理论和实务产生深远影响。公允价值的出现很好的弥补历史成本法的短板,其能够提供出事前、事中、事后企业价值的计量,也能够披露企业更多的信息和风险,符合决策有用性的要求。公允价值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计量方式,它所反映的内容涵盖了时间价值、未知风险等因素。  相似文献   

11.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强调,企业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只有在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时,才能采用非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新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体系中部分采用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但是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应用应该十分谨慎.公允价值的运用必须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即公允价值应当能够可靠计量.  相似文献   

12.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准则")是在<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现行准则")的基础上经全面修订而成,修订后的准则对资产计量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在关键环节和根本实质上与国际准则更加趋同,较"现行准则"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3.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继2004年6月23日发布"公允价值计量"(Fair Value Measurements)征求意见稿后,经过十几次会议讨论,于2005年11月21日正式向外界发布"公允价值计量公告工作草案"(Fair Value MeasurementsStatement Working Draft),以下拟对"公允价值计量公告工作草案"作一个粗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第SFAS157号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计量推向了高潮.然而就在同时,美国"次贷危机"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并逐渐演变成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纵观次贷危机的演化过程,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成为专家学者广泛讨论的对象.因此,本文就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及机理展开讨论,并从中得出对我国公允价值运用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历史成本逐渐难以应付如此复杂的局面。为保证信息的有用性,各国准则制定机构都把公允价值作为衍生金融工具唯一的计量属性。尽管有阻力,但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一直在不断扩大,从金融工具扩展到其他项目的计量上。国际会计准则中运用到公允价值的领域十分广泛,最常用的领域是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减值和金融工具领域。同时,公允价值在企业合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物业、厂房、设备和无形资产方面的公允价值也有广泛的应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2006年9月正式发布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该准则阐述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目标、范围、计量、披露以及生效日期和过渡期等。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全面应用公允价值已是大势所趋。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最大的亮点无疑是在投资性房地产和债务重组等项目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联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理事会FASB加快了对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并于2011年5月颁布了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新规范。基于国际会计准则的进展和我国公允价值实践的需要,我国财政部于2012年6月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本文仅针对征求意见稿中关于公允价值定义和3条主要征求意见进行阐述,以期为推动我国公允价值准则近早出台尽些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如何准确把握使用公允价值的“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务上,会计计量都是财务会计的核心。新企业会计准则与原企业会计制度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会计计量。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一个重要的计量模式——公允价值模式,这是顺应加入WTO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在贯彻、执行新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如何适度、准确地运用公允价值,避免其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是目前会计界争论的焦点。本文就如何准确把握使用公允价值的"度"谈谈个人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新准则")与<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以下简称"所得税处理办法")从不同角度对债务重组具体操作加以规范,虽然两者均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标准,但两者的规定存在差异,笔者就债务重组中3种常见方式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浅谈公允价值取得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金融危机时代,无论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还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所进行的准则修订中,并没有限制使用公允价值,而是在大力推进、发展和完善公允价值,在更大范围内使用公允价值.作为一项重要的计量准则,IASB建议形成独立的<公允价值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而且这一变化几乎涉及到所有和计量相关的准则项目.因此,在我国会计准则逐步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背景下,加强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尤为重要,不能简单地认为公允价值即是最后所确定的某个价格,而应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公允价值的定价机理、确定原则和取得方法及程序上.  相似文献   

20.
公允价值计量框架分析——基于SFAS157及其应用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SFAS157)的定义,资产公允价值指市场参与者于计量日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将收到或转移负债将支付的价格,其目的在于确定资产或负债的脱手价格.在这里,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以市场参与者对资产的最高最佳使用为前提,即使资产或资产组使用价值最大化,此原则决定了计量资产公允价值的估价前提,即使用前提和交换前提.而文章通过实例特别是有关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案例的分析,发现其概念与计量框架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如脱手价格能否担当公允价值的问题、脱手价格的确定问题、操作难度与成本问题、交易成本问题、虚拟交易的不确定性问题等.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更好地为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