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国际银行业购并现状及变化(一)国际银行业购并现状。公司购并一直是资本市场的热点,金融业的购并也不例外。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银行业延续了90年代初开始的购并浪潮,银行购并的消息不绝于耳,购并行为此起彼伏,这进一步体现了全球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进行组织体系的集中化。不仅大量的中小银行和金融机构相互整合,一些国际排名前列的大型银行之间的购并也是高潮迭起,各领风骚。2003年,英国第一大银行、全球第三大银行汇丰控股以142亿美元收购美国最大的消  相似文献   

2.
90年代初期开始的新一轮国际银行业购并浪潮进入2000年后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购并的主要动机已变成争夺国际银行业霸主地位;购并的方式以合并为基本手段;购并的重心已经东移;由银行业的购并引发了整个国际金融业的大工。经过此番大整合,国际金融领域将面临愈来愈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全球银行业购并浪潮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银行业购并的特点和后果 与以往各轮银行业购并浪潮相比,这一轮全球银行业购并浪潮呈现出如下特征: 1.这是一轮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浪潮.除美、欧、日等金融三强是这轮全球银行业购并的重心外,南美、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也有卷入,且不限于国内银行的重新整合,跨国购并也出现了几大案例.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国际化战略已成为金融全球化发展的迫切要求,国际银行业跨境并购规模逐年扩大。2006年全球银行业并购总规模为9026亿美元,其中跨境并购为3594亿美元,占比39.8%。发达国家银行业跨境购并规模从1996年的3亿美元上升至2006年的2738亿美元,增长910倍。同期非发达国家银行业跨境购并从无升至856亿美元。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际银行业正掀起一股强有力的并购浪潮,并购的内容有两个方面,即以提高规模效益为目的的横向收购与以提高范围经济为主要目的的混合收购。我国银行业也展开了是否应当融入当前购并浪潮的讨论。笔认为,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购并应让位于合作。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世界经济金融化、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推进,日本银行业的购并经历了5次规模不同的浪潮,整整走过了100年的历程。日本银行的并购动机主要在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高日本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维护其在国际银行业上的霸主地位。这给“入世”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杨权 《中国金融》2004,(19):56-57
20世纪90年代,近百年来的第五次并购浪潮席卷全球。在这次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创历史最高水平的并购浪潮中,国际银行业的并购活动尤为突出,而这其中又以美国银行业的并购活动引领潮流。1991~1998年间,美国银行业总计发生约4033起并购案例。在整个90年代,美国银行业平均每年发生约504起并购案,其并购数量之多、涉及金额之大,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美国银行业购并活动频繁发生是有其深  相似文献   

8.
最近10年国际金融界合并频频发生,日本银行业尤其如此。本详细介绍了日本银行购并的五个主要阶段,分析了银行并购动机及并购对金融监管风险防范等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日本银行业并购对我国金融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保险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购并风潮,特别是最近几年,国际保险业购并浪潮更是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购并范围之广、涉案之多、金额之大、效果之明显,都是前所未有的。与风起云涌的国际保险业购并相比,我国一直较为平静,但是“冰层底下有激流”,保险业购  相似文献   

10.
史其禄 《金融论坛》2001,6(9):57-61
本文从新加坡发展银行购并储蓄银行的宏观环境开始入手分析,着重分析了亚洲银行业整合的动力和趋势特点.然后,对比发展银行在购并前后劣势和优势转变,并结合分析新加坡金融服务业的竞争特点,说明发展银行购并储蓄银行的原因.本文不着重分析购并的详细条款,而是重点对比购并前后发展银行业务规模、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变化,以及在新加坡银行业中地位的提升,来综合说明购并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本文从四个方面总结、引申了银行在购并活动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及亚洲地区银行如何通过收购和兼并建立核心竞争力,这一切对我国金融业今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新加坡发展银行购并储蓄银行的宏观环境开始入手分析,着重分析了亚洲银行业整合的动力和趋势特点。然后,对比发展银行在购并前后劣势和优势转变,并结合分析新加坡金融服务业的竞争特点,说明发展银行购并储蓄银行的原因。本文不着重分析购并的详细条款,而是重点对比购并前后发展银行业务规模、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变化,以及在新加坡银行业中地位的提升,来综合说明购并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本文从四个方面总结、引申了银行在购并活动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及亚洲地区银行如何通过收购和兼并建立核心竞争力,这一切对我国金融业今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98年以来,全球银行业出现新的购并浪潮,随之而来的是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向全能经营的墨迹,为了实现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和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全能制经民钭成为我国银行业的必然选择,尽管这一过程会很漫长。在这一漫 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如法律制度的修改和调整、产权制度的改革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控制制度的健全、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及电子化技术水平的提高等等。  相似文献   

13.
一、国外银行购并重组的浪潮及特点 90年代以来,经济金融全球化日益发展,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加强,为适应经济金融全球化,银行业加紧了调整、兼并、重组.当前,西方的银行体系正进行着一场巨大的前所未有的购并重组活动.仅1998年1月至10月,全球排名前200家的大银行中涉及并购、重组的就有4家,达16宗之多.在头号西方经济强国--美国,自1995年来迄今,美国银行业的购并案例已达2100家.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保险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购并风潮,特别是最近几年,国际保险业购并浪潮更是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购并范围之广、涉案之多、金额之大、效果之明显,都是前所未有的。与风起云涌的国际保险业购并相比,我国一直较为平静,但是“冰层底下有激流”,保险业购并在我国已存在多年:早在1996年,平安保险公司就成立了平安证券、平安信托和平安海外控股公司。使其成为一家以保险业务为主的金融控股公司;2005年成立了平安银行,2006年成功收购深圳商业银行。至此,平安集团已经成为涉足保险、信托、证券和银行四大金融领域的金融控股集团。成立于1979年的中信集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论银行并购对金融体系效率的促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业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一部银行业的并购史,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业开始了第三次并购浪潮。最近的两起并购更是引起国际金融界的广泛关注。2004年1月,美国两大商业银行摩根大通公司和第一银行公司宣布合并。合并后的银行将以1.1万亿美元的资产总额一举超过  相似文献   

16.
美国次贷危机对国际银行业的影响与发展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暴发以来,国际银行业经历了百年不遇的金融动荡,其经营状况在2008年发生了巨大变化,欧美银行业在这场危机中损失惨重,成为金融危机的重灾区。本文从分析次贷危机后国际银行业的经营现状入手,对比其经营业绩,总结出国际银行业在金融危机发生后的主要经营特征,展望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因此,通过本文对我们认清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指导我国银行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信息时代国际商业银行业面临的共同命运与抉择 (一)比尔·盖茨的判断:下世纪商业银行是将要灭绝的恐龙 对于20世纪末的整个国际银行业来讲,在经历了由于国际游资冲击而引发的金融风暴之后,又面临着一个更为严峻而且来势也非常迅猛的考验,即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方式、经营理念受到了异军突起的非银行高科技产业和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8.
一、当前全球企业购并浪潮的特征 资本主义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四次兼并高潮:第一次发生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第二次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上下游企业的纵向兼并.第三次形成于60年代,主要方式是混合兼并.第四次产生于70年代末期,出现了利用金融杠杆进行的杠杆并购.但是,与以往四次浪潮相比,90年代以来的全球企业购并浪潮在许多方面都呈现出许多前所未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当前,面对内资银行竞争烽火连天、外资银行竞争即将硝烟弥漫的市场环境,国有商业银行掌握并长期获得垄断利润的行业壁垒正不断瓦解。面对强劲的对手,国有商业银行如何抓住机遇,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国际银行业的购并成长战略选择能给我们带来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20.
祁敬宇 《银行家》2001,(1):148-150
最近10年来,国际金融界合并司空见惯,仿佛进入"战国时代",银行业购并狼烟四起.日本银行业也不例外,从某种程度上讲,日本的金融史就是一部银行业的合并史.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采取金融超前发展战略,支持、鼓励并积极推进银行业的集中与并购(这是与欧美国家不同的).当今日本许多著名的大银行,如第一劝业银行、三和银行和樱花银行等皆是若干银行合并的结果.在这些银行的合并中,既有在政府的撮合下,由一家较强的银行挽救一家危机的银行的"包办婚姻",如1996年日本住友银行收购了大和银行在美国的附属机构,并买下了在大和银行在美国的大部分贷款资产,两家银行在1996年10月已经合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银行之一;也有"两厢情悦"式的"自由恋爱",如东京与三菱银行的合并,由于三菱银行擅长于日本本土和零售业务,而东京银行作为外汇专业银行,其国际业务和批发业务发达,因此可相得益彰,在国内外开展更全面的银行服务.其用心皆在于全面发展综合性的国际大银行,逐鹿国际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