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贺欣 《现代审计》2005,(1):19-20
适应审计及会计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内部控制之所以再次受到关注,是由于近年财务舞弊的大量发现。1992年COSO报告提出了内部控制的三个目标,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是目前资本市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内部控制最重要的目标。本文从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多元结构”目标着手,说明财务报告可靠性目标在内部控制三类目标中的重要性。笔者认为。财务报告可靠性目标是企业经营效率效果性目标的基础,也是合法合规性目标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控制以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为目标。而内部审计作为实施内部控制环境的基础环节,是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于静 《审计文汇》2006,(7):30-31
什么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定义在COSO(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发起组织委员会)框架下是指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为实现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一、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1.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2.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应该包括经营的合法合规性、资产的安全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与效果,以及实现发展战略。二、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1.未能正确认识、理解并对待企业内部控制。许多企业普遍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牵制,不设置内部控制机构,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也没有成文的规章制度,导致缺乏明确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所谓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这三个目标而对整个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封磊 《河北企业》2009,(5):25-25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源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保证各部门经济活动协调有效地运转而形成的内部自我调节和控制系统;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运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企业内部控制原则是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基本指针,主要有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  相似文献   

8.
崔选斌 《西部财会》2009,(11):45-47
企业内部控制是现代化管理的必然产物,是确保企业经济业务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谢灵 《现代审计》2004,(4):72-72
美国反欺骗财务报告委员会(COSO)认为,内部控制是一个为了合理地保证经营的效果性和效率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对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的遵循性,而靠组织的董事会成员、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去实现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的过程。按照上述理论,我们认为,校办企业要构建具有良好绩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应从以下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0.
王惠娟 《企业研究》2011,(9):142-142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企业内部控制原则是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基本指针,主要有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五大原则;内部控制要素方面,现行的是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要素。  相似文献   

11.
<正>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提高内部控制执行力是加强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实现内控目标的重要基础,因此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力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出发,分析影响  相似文献   

12.
浅谈企业内控失效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凌 《事业财会》2006,(3):17-18
企业内部控制,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标。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并逐步完善的一系列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总称。企业内控环境是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础,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中内部审计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利娟 《价值工程》2011,30(2):125-125
内部控制应以合理地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为目标。内部审计作为实施控制的基础环节,不仅是内部控制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更对保障内部控制有效实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根据美国内部控制研究的权威机构COSO在研究报告中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5.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首先,从定义可以看出,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均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合理地确保企业的经营效果和效率,以实现企业的目标,有助于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提高,有利于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内部审计的控制作用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其次,内部审计师处在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中,  相似文献   

16.
企业的内部控制可以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会计控制是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有关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关的控制.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梁锋  张凯 《山东审计》2003,(6):42-42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其具体构成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督。笔者认为,构建具有良好绩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所谓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主要是指重大影响因素。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首先应…  相似文献   

18.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手段,建立并维持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管理当局的责任。由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投资逐渐要求了解公司内部控制的状况,在此情况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9.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者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从内部控制定义看,内部控制既是管理控制又是财务会计控制。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信息与传递以及自我检测等方面,从总体上透视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内部控制是一项管理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单位管理目标。其有效实施无疑会促使企业生产管理登上一个新台阶,促进企业经营流程的合理化和正规化。  相似文献   

20.
<正>内部控制是由单位治理层、管理层及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单位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一、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