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山西财税》2012,(11):11-13
推进以民生为导向的公共财政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要求,保障和改善民生已成为"十二五"时期各级政府的工作主线。近年来,随着晋城对民生事业投入力度的逐年加大,民生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但由于晋城经济社会发展已步入公共需求快速扩张时期,民生建设也面临重大挑战。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正当其时,势在必行。一、晋城市构建民生财政面临的难点与挑战  相似文献   

2.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内容。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拉动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以建设民生财政为导向,积极建立和完善各项民生制度,不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资金投入,民生各方面都有了较大改善。但民生领域涉及面广量大,民生建设与人们的期望和发展的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有待进一步积极推进和改善。  相似文献   

3.
"住有所居"是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本文从财政干预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理论依据和经济效应入手,在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市场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财政手段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了适应财税制度的改革,更是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的财政风险,审计署提出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发展战略。本文以此为背景,分析了现阶段我国财政收支规模扩大化和收支结构复杂化的财政形势,得出财政风险呈现全程性、全要素性、全方位性和影响重大性等新特点的结论,从而论证了大格局建立的必要性;论述了为应对财政风险的新特点,大格局下的财政审计工作应相应做到四个转变,即实现全程性审计、全要素审计、全方位审计和全面审计,这也是大格局的内涵所在;最后,文章提出实现这四个转变的一些具体措施,以期对大格局的建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7年,我国的财政改革总的是围绕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是促进科学发展;二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无论是经济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和谐,国家财政应该,而且也可以发挥重大作用。与此相适应,2007年财政改革在多个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这些进展,有的体现在理论和政策准备方面,改革的思路进一步清晰;有的反映在收支结构的变化之中,公共资源的配置进一步优化;也有的展现在体制和政策的变革之中,制度、规则与政策更加合理。从变化的显著性程度来看,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重心的财政结构性改革在2007年表现最为明显;其次是以税收为主体的公共收入制度改革产生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6.
《会计师》2017,(1)
当前,各级政府对民生支出愈加重视。"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县级政府在民生支出投入大、增速快,但也出现了地区差异、支出结构不平衡、支出绩效需改善等问题。需要从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异,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民生支出绩效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7.
<正>"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财政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共财政承担着实现公共服务责任的历史任务,其本质实则为民生财政,一定要突出执政为民的主旋律。为此,要打造"十型财政"。一、打造"民生财政",力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力  相似文献   

8.
单学勇 《中国外资》2008,(8):175-177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准确把握社会建设的涵义,着力于推进各项民生建设任务的落实,既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肩负的重要职责。构建民生财政理念,加强民生财政建设,在深化财政改革过程中,要把财政的政策取向、体制调整、手段调节等融入对民生的支持,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学术界和政府相继提出民生财政这个概念,反应了国内公共财政理论与实践的进展及成效,公共品和服务的内涵有了符合中国语境、中国国情的表述.作为一种中国式表达,民生体现了这个新时代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的转变,体现在公共财政方面就是"民生财政".因此民生财政实质是指财政民主,还财权于民,公众能充分享受到纳税人的权利、真正掌握财政预算的审批权、通过自己选出采的代表对财政进行监督、看到公共财政中每分钱的具体流向,在纳税人自始至终的监督下财政自然能体现着民生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宜昌市夷陵区财政局在做大地方财政"蛋糕"的同时,大力转变理财观念,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把有限的财力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坚持公共取向,着力打造民生财政,确保全区人民群众学有所上、病有所医、困有所助、老有所养,共享公共财政的阳光。  相似文献   

11.
<正>百姓幸福,是"中国梦"的重要内涵之一。实施民生工程,成为改善百姓幸福生活的"金字招牌"。翻开云南省大关县财政局的财政惠农补贴明细账本,一串串农民补贴数据让人印象深刻。仅2013年,该县财政局用于农民补贴的财政支出已达1亿多元,农民"幸福感"大增。从吃饭建设型财政到公共财政,一词之变的背后,是财政支出结构和财政调控方式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财政》2012,(20):42-43
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在经济和财政实力增强的基础上,陕西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使广大群众共享陕西发展改革的成果。一、坚持民生为先,大幅增加民生投入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建立民生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财政民生投入逐年加大。2007—2011年,全省财政累计投入民生资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让国家的钱花得规范、花出效益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我国财政改革与发展也处在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传统的财政支出管理理念、方式和方法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财政改革与发展的现实和长远需要,因此,迫切需要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加快实现支出管理由"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式、精细化"管理转变。日前,在辽宁省大连市闭幕的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上,财政部领导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支出管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紧构建结构合理、制度创新、操作规范、运行高效、管理科学、公开透明的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财政支出管理水平,尽快建设"精细"财政、"透明"财政、"绩效"财政、"法治"财政、"科技"财政、"协调"财政和"民生"财政。这也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如何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好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本期博士沙龙武汉大学孙兴全、华南理工大学李旭辉、陈平博士就绩效财政的内涵及绩效财政的根本保障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姜飞 《中国外资》2010,(24):46-46
近年来学术界和政府相继提出了民生财政这个概念,反应了国内公共财政理论与实践的进展及成效,公共品和服务的内涵有了符合中国语境、中国国情的表述。作为一种中国式表达,民生体现了这个新时代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的转变,体现在公共财政方面就是“民生财政”。因此民生财政实质是指财政民生,还财权于民、公众能充分享受到纳税人的权利、真正掌握财政预算的审批权、通过自己选出来的代表对财政进行监督、看到公共财政中每分钱的具体流向,在纳税人自始至终的监督下财政自然体现着民生性。  相似文献   

15.
进一步做好高新区财政工作,必须以财源培植和支出管理为重点,不断深化财政改革,努力提高理财水平,把支持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中心任务,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王和山 《中国财政》2012,(10):28-29
近几年来,宁夏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把改善和保障民生放在首要位置,以"小省区能办大事情"的气魄和"小财政办好大民生"的胆识,探索"民生财政"发展之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民生财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太原财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新型工业基地和特色文化名城及服务全省、影响全国、吸引世界的新太原总体目标,支持经济发展,做大财政"蛋糕",保障重点支出,深化财政改革,为建设新太原提供了财力支撑和政策保障。随着太原市经济社会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转变,太原财政也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吃饭型"财政向"发展型"财政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程谦慧 《财会学习》2016,(15):190-19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经济发展速度主动放缓,经济结构全面进行优化升级,在此大背景下,对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管理有着重大的影响。加上新时期我国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由经济建设型逐渐演变为公共服务型,因此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模式也要进行升级。本文就新时期下地方政府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民生财政”与现实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财政”是我国学者基于当前民生问题及财政支持民生的现实而提出的.本文首先对如何理解“民生财政”进行了梳理,然后从体制、收入和支出三个方面对现行财税制度中制约“民生财政”的因素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探讨了构建“民生财政”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20.
树立新型的公式财政意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财政的本质内涵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公共财政”也就随之应运而生。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公共财政,其本质规定是:以增进人民的公共利益为宗旨,以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标,实行最大限度的科学决策和充分接受民主监督。实行公共财政,使国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财政作用发生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重大变化,如在财源建设中,财政的支持方式将进行根本性的转变,即从主要以直接向经营性经济领域投资的方式培植财源,转变为以各种财政政策手段促进财源的增长;从侧重发展公有制财源向培育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荣的复合型财源转变。财政资金投向要从竞争领域尽快退出,解决好“越位”与“缺位”的问题。应该清醒地看到,建立公共财政,已使国家财政政策、财政运行机制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各级领导特别是各级财政部门的领导同志,一定要顺应建立公共财政的发展需要,调整好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