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1年3月31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和经合组织(OECD)秘书长古里亚等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IMF前总裁康德苏与二十国财长、央行行长以及国际经济和货币领域的重要学者齐聚南京,参加二十国集团(G20)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高级别研讨会。尽管此次会议是非正式的、学术性的,但是,从出席会议的成员规格上和所讨论的会议主题看,具  相似文献   

2.
货币国际化就是一国货币走向国际货币的过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人民币必须走向国际化,而且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国家规避金融危机,央行享有发行国际货币的“铸币税”,外贸企业减少风险以及人民币争夺亚洲货币事务主导权。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第一步,就是抓住当前人民币升值的绝好时机,积极地在海外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从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3.
2009午4月,中国的黄金储备量已增加到1054吨,成为世界第五大储金国.黄金,作为国际货币体系中重要的支撑物资,自国际货币诞生之初,就与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每一种作为国际货币的币种背后都有着坚实的国家黄金储备作保障.本文利用1990年至2008年中、美两国在黄金储备与货币国际化程度上的相关数据,通过类比与计量回归的方法,分析中、美两国在黄金储备和各自货币国际化程度上的差异.结果表明,货币的国际化程度与该国黄金储备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联系,一国黄金储备量的增加可以有力地推动该国货币的国际化进程.因而,我国应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来增加自己的黄金储备水平,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如何创建国际货币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涛 《商业研究》2001,(2):104-105
金融是经济的基石。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如何创建国际货币新体系是各国面临的新课题。纵观国  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过程,如今创建国际货币新体系实际上面临着三种选择方案,即建立国际性的央行,  发行国际统一货币,通过消灭国别性货币建立国际货币新秩序;在完善国际货币基金功能的前提下,让  较多的国别性货币承担工具货币职能;在保持各国国别货币的前提下,建立国际货币协调与管理组织。  民族和国家利益是国际货币体系建立方案选择的前提,是建立国际货币新体系的最根本方面。  相似文献   

5.
汇率的由来     
《青海财政》2003,(1):61-61
简单地说,汇率就是两国货币折算的比率,这个比率的由来,有复杂的经济背景和历史沿革。二战之前,各国实行的是含本位价的国际货币体系,即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是以两国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通称铸币平价)为基准。市场实际汇率则以外汇供求变动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  相似文献   

6.
基于美元溢价的主要决定因素,以及欧元和日元兑美元的汇率变动数据,作者发现如果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通常会出现该国货币市场价格高于其内在价值的现象,即称该种现象为国际货币溢价。研究结果表明国际货币的国际化水平与其货币溢价正向相关。通常国际货币的国际化水平上升,则货币溢价越多;其国际化水平上升越快,则货币溢价越显著;反之则反是。因此,提升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水平,具有优化、增值其货币价值的功能。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良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实力差距缩小,人民币有望成为即欧元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又一重要支撑,成为比欧元更具潜力的国际货币。在国际货币多元化趋势下,人民币国际化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人民币国际化应保持政策稳定,在"周边—区域—国际"路径目标下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8.
从美国金融危机看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迅速蔓延,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暴露出现行的牙买加体系的诸多弊端和不足,重塑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包括:以一国货币为主导即恢复美元为主导,恢复金本位制,特别提款权,建立世界中央银行等不同设想。而以美元为主,其他货币为辅的"一主多元"的国际货币体系将逐渐形成。中国应以金融危机为契机,积极调整外贸结构,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争取令人民币成为国际主流货币之一。  相似文献   

9.
论人民币成为国际可自由兑换货币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玮 《商场现代化》2010,(23):192-192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尤其是国际经贸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席位。因此近年来关于人民币的言论一直络绎不绝。其中倡导人民币成为国际可自由兑换货币的言论更是声势浩大。本文认为人民币是否应成为国际可自由兑换货币应从长计议,短期内实现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0.
黎莎 《商场现代化》2013,(22):194-195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引发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反思,如何重建国际货币体系成为众多国家及学者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入手,认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主要有以下缺陷:国际储备体系不稳定、汇率制度安排不合理、全球金融监管不全面,并总结了未来国际货币体系重建的三种可能性:超主权货币、新金本位制以及多元国际货币体系,并分析了各个路径的可能性,最后认为在国际货币体系重组的关键时期,中国应抓住机遇,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1.
货币国际化,主要是指一国货币越过该国国界,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兑换、交易和流通,最终成为国际货币,其实现的基础是货币所在国的经济实力与宏观政策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2.
2007年一场次贷危机席卷整个美国,并在2008年9月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经济领域普遍认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是导致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因此,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成为必然.本文将提出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未来演化路径的构想,并分析该演进路径形成的机理和原因-短期内,美元单-货币霸权仍将一定程度的延续;中期内,国际货币体系将走向多元化;而在长期,超主权国家货币将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方向.最后,据此提出我国的应对建议,即通过对外寻求亚洲货币合作、实质性参与中国东盟区域外汇储备库的建设,对内发展国内经济,降低对外依存度,满足成为国际货币的两大条件,从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3.
<正> 自二战后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来,美元一直是最主要的世界本位货币。虽然在70年代布雷顿体系瓦解后,马克和日元的使用日益广泛,向美元的统治地位发出挑战,但时至今日,这两种货币在国际上的使用仍稳定在一个不高的水平上,当初人们预想的三足鼎立的局面并没有出现。1999年,欧元的启动,又一次激活了人们的希望,很多人认为欧元将会与美元平分秋色,欧元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前景大好。 一国货币(信用货币)在国内流通领域通常是由政府立法强制社会公众接受,但在国际流通领域,一种国际货币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市场力量,国际协议实际上并没有强制能力。70年代布雷顿体系的瓦解、美元与黄金挂钩本位制的终结就是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4.
替代账户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直接使用特别提款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没有达到预期效果,IMF设计了替代账户机制用以完善特别提款权方案,希望借此为特别提款权提供另外一条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发展路径。因此,讨论特别提款权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的作用就必须了解替代账户方案。本文简要分析了替代账户机制及其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所扮演的角色,主要结论是:替代账户机制是国际社会妥协的产物,尽管还存在诸多不足,依然是今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点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15.
国际货币必须具备自由兑换性、普遍接受性和稳定性(IMF)。其主要决定因素是经济规模、币值信心和金融市场深度(Jeffrey Frankel)。从货币职能角度看,货币国际化是货币结算、计价和国际储备职能在不同层次上的演进;货币在区域上的延伸主要表现为货币区域化范围不断扩大;从金融体系改革角度看,国内和国际改革内容和次序是必经环节;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元信誉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元占据了国际霸权地位,成为世界上唯一可以自由兑换黄金的货币;70年代以后美元地位相对衰落,并逐渐形成以美元为核心的美元、马克、日元三中鼎立的新格局。作者通过对美国外贸赤字、逆差和债券的分析,认为:尽管日、德两国从60年代以来长期保持贸易顺差,货币国际地位节节提高,但无论是日元还是马克均不可能取代美元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7.
王一情 《现代商业》2014,(26):67-68
世界经济能否健康平稳的运行离不开良好的国际货币体系,当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弊端逐步浮现,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新兴市场的国家代表,飞速发展的经济实力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基础。人民币在周边贸易中的广泛使用和对获取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国际地位的迫切愿望都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基于储备货币视角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外溢效应的四个传导渠道;并利用2005年7月汇改以来的月度数据,研究了中国货币政策对东南亚五国宏观经济的外溢效应。得出结论为中国货币供给量对马来西亚、印尼以及菲律宾三国的定期存款利率有显著的Granger影响,中国的同业拆借利率对马来西亚、泰国以及印尼的定期存款利率具有显著的Granger影响。中国的货币供给量对五国通货膨胀影响的Granger成因不明显,中国同业拆借利率对新加坡和印尼的通货膨胀有明显影响。双边汇率变动对中国与五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显著的Granger成因。中国货币政策短期对东南亚五国金融经济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对反映实体经济状况的进出口贸易影响相对较小,对实际经济的影响需要经历较长的时滞。  相似文献   

19.
国际货币体系功能的缺失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货币体系具有维持国际间货币流动稳定,保持世界经济平衡发展等功能。现行的“牙买加体系“,其不稳定的汇率制度难以维持国际货币市场的稳定,以美元为中心的支付与结算方式难以适应世界生产与贸易格局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功能缺失。中国应抓住机遇,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完善与重构。  相似文献   

20.
美元危机、世界经济失衡以及次贷危机,凸显出国际货币体系面临制度性缺陷.基于此,本文梳理归纳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原因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不同方案,结合我国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观点,提出新国际货币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