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专业银行转为商业银行是大势所趋赵文英企业推向市场,"复关"也即将来临,专业银行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按商业银行的模式,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专业银行政企不分,没有市场经济体制的风险约束。由于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不分,专业银行一身二...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正在逐步建立健全并趋于完善,国有专业银行也在逐步向真正的商业银行转化。由此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贷风险与以前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专业银行大不相同,面对这种变化,有关方面也给予了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外拓业务与内控制度一体化:稳健经营的重要基础———商业银行二级分行稳健经营与业务开拓关系的实证研究郑斌我国市场体制确立以后,国有专业银行加快了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的步伐,各商业银行竞争日趋激烈,与此同时,中央银行进一步加大了监管力度,在这种形势下,商业...  相似文献   

4.
专业银行要向商业银行转化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的金融改革的中心内容之一,为促进专业银行这一变革的顺利进行,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亟待解决:一、外部经济、政策环境的改善问题专业银行商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需要专业银行转换经营机制,而且要理顺与中央银行、各级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但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领导管理体制束缚了专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动。首先,专业银行被当作政府机构的会计出纳,政府直接管金融,削弱了金融杠杆的调节作用;其次,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总体上说是一种…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经营要走出四个误区李永昌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现有专业银行要向商业银行转变,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经营成果与自身利益挂钩是其经营方向。商业银行面向市场求发展,活化经营则是关键。如何使经营活起来,使银行真正办成全...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企业,利润是其整个经营过程中的主题。其经济行为应该坚持效益性原则,遵循经济规律,体现经济特征。但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由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的过程中,由于金融制度存在缺陷,经营中受到诸多非盈利性目标的干扰和诱惑,导致了种种非盈利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生存的难题:筹资成本居高不下●李曼由于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步伐的加快,“存款立行”已成为各专业银行的共识,没有存款就没有贷款,银行经营便无从谈起。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整个金融系统干部职工中,仍然固守着传统的思维定式、思想方法和工作...  相似文献   

8.
由于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是对原有体制的变革和发展,旧体制的惯性难以在短期内消除,现成的经验又较缺乏,专业银行长期生存中的大环境,更是难以一下子改变,因此,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面临着诸多的难点。一是行政干预多,经营自主  相似文献   

9.
黄蓉 《时代经贸》2007,(8Z):177-178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工行、农行、建行和中国银行正积极转轨为商业银行,它们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运作于市场经济之中的商业银行,无论是经营环境还是经营机制都迥异于经济计划时代的专业银行。全新的经营环境、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问题——银行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之核心,风险管理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10.
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化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商业银行的运转机制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从市场需求的实际出发,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商业银行区别于专业银行的主要特征就是把资金的使用权当作特殊的商品买卖,以盈利为主要目标,在经营过程中不受来自方方面面的行政干预。在经营中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把银行办成真正的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这是金融改革的最终目的。笔者对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过程中如何运行,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正>实行资产负债管理,是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几年来,各家专业银行和有关部门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的来看.真正实行资产负债管理仍困难重重, 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未根本解决:第一,金融管理体制问题.实行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的基本机制,它本身需要与商业银行的其他一系列机制相配套.但是.长期来,我国专业银行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各项运行机制按计划经济的需要设置.80年代改革中,各专业银行从财政体制中分离出来,实  相似文献   

12.
一、专业银行“双重性”造成的弊端,决定了改革的目标一一建立商业银行。自1979年以来,我国各专业银行相继恢复和成立,自始自终担负着政府管理和企业经营的“双重性”职能。这些专业银行在我国的经济改革中起了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但由于专业银行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过渡时期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翟丽娜在旧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的银行作为政府的“财政会计”部门而行使职权。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单一的职能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并没有真正建立与完善,在经济的转轨时期...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银行体制的主体是专业银行。专业银行体制存在着许多弊病。造成这些弊病的主要原因是专业银行的“专”。“专业银行企业化”的主张,没有触及这一“病根”,并非专业银行体制改革的最佳选择。笔者认为,从长远的全面的观点来看,专业银行商业银行化,建立商业银行体制则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银行的性质,与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社会主义专业银行的性质也不例外,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在金融领域里的集中体现。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商业银行是纯粹的资本主义企业,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的客观缩影。它经营的唯一目的是追求高额利润。而我国社会主义专业银行,是全民所有制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国家银行,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体系的重要主成部分。并将为国家和社会服务作为自己的经营宗旨。从此意义上说,我国社会主义专业银行与其资本主义商业银行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高松 《经济师》1996,(6):58-58
对专业银行商业化理顺内部经营机制的思考高松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确立,追求利润最大化成为专业银行经营的终极目标。因此,在诸多外部条件不成熟、配套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专业银行应在内部经营机制上下功夫,否则就会坐失良机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本文就专业银行...  相似文献   

17.
浩发  国栋 《经济师》1994,(6):31-31,18
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难点及对策浩发,国栋,立华,铁山把国有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大步骤。1994年开始将在我国专业银行推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按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经营原则,把各专业银行纳入商业化经营轨道的关键一...  相似文献   

18.
专业银行商业化问题浅议吴淑霞《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商业银行,指出“现有的专业银行要逐步转变为商业银行”。中共中央关于“现有的专业银行要逐步转变为商业银行的决定,完全符合经济规律与我国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19.
浅谈基层专业银行亏损的成因与对策罗宁基层专业银行经营效益不理想,亏损面越来越大,亏损额日益增加。专业银行限期扭亏的计划能否实现直接关系列专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金融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亏损是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实行企业化管理、经营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几年,在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中,由于指导思想不够明确,许多人主张把利润作为唯一的经营目标,驱使专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向商业银行迈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金融宏观调控,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专业银行向何处去的问题还需要冷静思考、认真研究。 (一) 专业银行在改革中为什么会趋向于商业银行呢?除了有人明确主张把专业银行划小,改成外国那样的商业银行外,主要是众多的金融工作者和各级银行干部并不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