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稳就业”的政府目标和“信用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利用2011—2021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纳税信用评级披露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纳税信用评级披露显著增加了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且这一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中小规模企业,以及审计机构非“四大”和无分析师关注的企业中更为凸显。机制分析表明,纳税信用评级披露通过缓解外部融资约束、抑制代理问题引致的内部资金耗散而增加企业劳动雇佣规模。从员工结构来看,纳税信用评级披露使企业雇佣了更多的生产员工和技能员工。  相似文献   

2.
反垄断是保证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重要举措。文章尝试从企业税收规避的角度理解反垄断的潜在影响。理论上,反垄断对垄断企业避税有两种可能的作用。一方面,反垄断会增加垄断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垄断企业的避税意愿;另一方面,反垄断会强化市场竞争的治理作用,抑制垄断企业的税收规避。借助《反垄断法》实施的准自然实验,研究发现《反垄断法》实施后,垄断企业的避税程度显著上升。机制检验表明,《反垄断法》降低了垄断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了垄断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而影响其税收规避程度。进一步分析表明,《反垄断法》对垄断企业避税的影响在政府干预更弱的地区、内外部融资能力更差的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最后,《反垄断法》提高了垄断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和债务融资成本,削弱了垄断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研究结论有助于全面评估《反垄断法》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5—2020年间A股上市公司经验数据,探讨纳税信用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纳税信用能显著提升企业投资效率,缓解投资不足和抑制过度投资,倾向匹配得分法和HECKMAN两阶段回归法证明这一结论具有可靠性。进一步分析发现,与国有企业相比,纳税信用更能显著提升非国有企业投资效率并减少非国有企业投资不足。作用机制探讨发现,通过改善投资机会和获得更多机构投资者持股,纳税信用提升了企业投资效率。研究结果拓展了纳税信用经济后果相关研究,为创新政府治理方式和企业纳税信用评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各种合理避税手段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之一。我国对企业购并重组采取支持的态度,并辅之以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如免税、减税和推迟纳税等,这给企业合理避税提供了途径。对企业彩假购并方式避税的现象,要求加快税制建设,完善企业的购并环境。  相似文献   

5.
通过各种避税手段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是部分企业进行并购的直接动因,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之一。而各国对企业并购采取支持的态度,并辅之以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如免税、减税和延期纳税等,这给企业避税提供了途径。针对企业“以并购之名,行避税之实”的假并购方式避税现象,各国政府也相应采取了大量的反避税措施,通过限制性条款和严密的规则加以限定。我国企业并购反避税措施相对来说较薄弱,随着企业并购交易的日益活跃,要求加快税制建设,完善企业并购的反避税制度。  相似文献   

6.
数字经济新业态正对传统税收征管模式造成挑战,在此背景下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加剧了企业的避税活动。机制分析显示,数字化转型通过帮助企业进行跨区域关联交易和增加企业信息不透明度导致了税收规避活动增多。异质性分析显示,在媒体关注度较高、内部控制质量较好、会计信息可比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引致的避税效应较小。进一步研究发现,税收征管数字化是抑制企业利用数字技术避税的有效渠道。研究结论为政府部门完善数字经济税收征管体系、抑制企业避税行为提供了理论和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7.
反避税工作是国家税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各国维护国家税收主权和税收利益的主要手段。为了防范各种避税行为,《企业所得税法》设专章规定“特别纳税调整”,并通过实施条例加以细化。这是我国首次用法律形式确定的反避税规范,初步形成了体系化的反避税制度,为打击避税行为提供了较充分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各种合理避税手段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之一.我国对企业购并重组采取支持的态度,并辅之以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如免税、减税和推迟纳税等,这给企业合理避税提供了途径.对企业采用假购并方式避税的现象,要求加快税制建设,完善企业的购并环境.  相似文献   

9.
税收筹划,又称纳税筹划、税务规划等,是指企业为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各种涉税事项的安排或选择,对纳税义务做出规划。本文结合税务理论、财务管理理论,对税收筹划的含义,税收筹划与偷税、避税的区别,税收筹划的基本要求和步骤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我国主要税种的税收筹划做了详细研究,以期对我国企业进行税务管理和税款缴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纳税信用问题反映了纳税人的诚信纳税动机,提升公民的纳税信用需要合理的激励制度安排和配套措施来完善。通过实验经济学的方法,验证了便利的税收服务、对诚信纳税人的税收优惠、公开政府支出信息、公开纳税人的纳税信用、对失信纳税人的惩罚机制以及较好的社会纳税信用环境等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均有利于显著提升我国纳税人的纳税信用倾向,并由此构建我国纳税信用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11.
以2011~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税务稽查系统改革"金税工程三期"为准自然实验,探讨税收执法的公司治理效应,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金税工程三期改革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金税工程三期改革显著提升了企业财务报告质量。金税工程三期改革的公司治理效应在治理环境较弱、信息透明度更低、融资需求更高的公司表现得更为显著。从作用机制来看,金税工程三期改革显著增强了税收执法力度,减少了企业的避税行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剖析了资本弱化避税原理。认为自然人关联方资本弱化避税来自于债务利息的“税收挡板”效应;国内资本弱化避税主要是由于母子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不同,以及母公司采取债务投资时所减少的“税收挡板”利益和采取股权投资时获得的“股权增加”利益的比较;国际资本弱化避税产生于税收利益在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之间的分配差异和避免国际双重征税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房地产业“营改增”也是我国全面推行“营改增”税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对房地产业“营改增”税收效应进行分析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区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房地产服务企业在“营改增”中不同的税负抵扣链条,运用税负差异公式,实证分析了房地产业“营改增”税收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房地产开发企业“营改增”税收效应是减税效应,房地产服务企业享受的减税效果大于房地产开发企业。  相似文献   

14.
在理论分析抵押物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实证研究能够有效替代抵押物的贷款技术,并进一步分析某些贷款技术难以发挥替代作用的可能原因,以降低银行对小微企业抵押物要求,从而缓解小微企业信贷配给。研究结论表明:抵押率与借款企业违约风险显著负相关,抵押物作用机制中客户选择效应占主导地位;关系型和担保型贷款技术可以显著降低银行对抵押物要求,而财务报表型和信用评级型贷款技术对抵押物的替代效应十分微弱;随着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信用评级型贷款技术对抵押物的替代效应逐渐显现,但财务报表即使经过审计亦难以对抵押物形成有效替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提高贷款技术事前甄别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税收信用存在征税信用缺失和纳税信用缺失的双重缺失,应建设征税信用和征税信用相结合的税收信用体系:纳税人更广泛地参与税收立法、税收执法监督和税收使用监督等;税务机关不断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建立征税信用评估制度;完善纳税信用管理体系;把税收信用融入社会信用体系中.  相似文献   

16.
一、避税行为的性质避税是指纳税人以不违法的手段减轻或消除自己的纳税义务。避税行为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不可以接受的避税 ,即狭义的避税 ,指纳税人违背国家的税收意图 ,利用税法上的漏洞和含糊之处 ,曲解税法的含义 ,其实质是非法的 ,是以不违法或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的目的 ,属于逃税行为。另一类是可以接受的避税 ,指纳税人根据国家的税收政策导向 ,通过对纳税方案的优化选择 ,精心安排自己的经济事务 ,以减轻税收负担 ,取得正当的税收利益 ,这种行为亦称“税收筹划” ,其实质是合法的节税。本文仅就狭义的避税进行探讨。二、关联方交易及避税的手段关联方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 ,不论其是否收取价款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交易 :①购销商品 ;②购销商品以外的其他资产 ;③提供或接受劳务 ;④代理 ;⑤租赁 ;⑥提供资金 ;⑦提供担保和抵押 ;⑧管理方面的合同 ;⑨研究与开发项目的转移 ;⑩许可协议 ;11、关键管理人员报酬。常见的关联企业避税的手段和方法有 :①高价进、低价出 ,转移利润 ;②抬高进口设备价格 ,虚增固定资产投入 ,进行税前避税 ;③外方利用投资者身份承包企业工程 ,故意提高工程报价 ,少缴...  相似文献   

17.
企业面对繁重的税收负担,必然会力图寻找一种不受法律制裁的办法来减轻或免除其纳税义务,这就产生了合理避税。纳税人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避税筹划,筹划工作的核心就是减轻纳税负担。针对流转税在我国税制结构中的重要地位,结合案例介绍常见的三大税种即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在避税活动中运用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绩效考核指标带来的激励扭曲问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绩效考核重视程度。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政策可能会通过影响企业避税的方式影响居民福利。地方环境治理政策力度的提高可能会改变企业避税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的避税程度。利用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库,研究地级市环境治理政策对企业避税程度的影响,发现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程度的增加显著提高了企业的避税程度,降低了企业实际税率。因此,在我国进行官员绩效考核改革时要充分考虑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影响。在增加环境治理程度时,应加强对企业税收征管的监督力度,提高企业的纳税遵从度,降低对企业避税和实际税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纳税信用是作为纳税方应有的税收信用。是税收信用体系中的一种。就制度而言。纳税信用等级是一套既有激厉又有失范惩罚功能,并有利于推动我国税收环境向制度化、规范化、信用化发展的相关制度与运行机制。建立纳税信用等级制度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选择,是入世后的必然选择,并应以此为突破口建立起规范长效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纳税信用等级制度在设计时应包括三个子系统:纳税人信用档案、信用评价系统以及信用激励和失范惩罚机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各种避税手段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是部分企业进行并购的直接动因,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之一.而各国对企业并购采取支持的态度,并辅之以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如免税、减税和延期纳税等,这给企业避税提供了途径.针对企业"以并购之名,行避税之实"的假并购方式避税现象,各国政府也相应采取了大量的反避税措施,通过限制性条款和严密的规则加以限定.我国企业并购反避税措施相对来说较薄弱,随着企业并购交易的日益活跃,要求加快税制建设,完善企业并购的反避税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