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较与分析我国新旧会计准则资产减值规定以及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资产减值规定。关于新旧资产减值会计政策,主要在资产减值准则适用范围、减值测试频率、资产减值转回等方面进行了差异比较。关于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主要在适用范围、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的转回、资产减值的披露等方面比较了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资产减值会计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于1996年6月作出制定资产减值国际会计准则的目的是:第一,目前许多国际会计准则都涉及到资产减值问题,如存货、投资、固定资产、建造合同、职工福利、所得税等,就资产减值制定国际会计准则,有助于保持资产减值会计核算方法的一致性,第二国际会计准则中有关资产减值的现行规定不够具体,不能保证各企业采用同一的方法进行资产减值的认定、兢夜计量,因此,在观上要求就资产减值制定国际会计准则,就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作出系统规定。  相似文献   

3.
新准则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有关资产减值的内容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将“资产减值准备”作为一个单独的会计准则进行列示,完整给出了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时间与计量方法,明确规范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确认、计量与披露等具体问题,但仍然存在几点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莉 《民营科技》2009,(11):22-22
为了规范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及相关会计信息的披露,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新准则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暴露出许多问题。结合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应用现状,提出相关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5.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资产减值准则)。该准则借鉴了有关国际会计准则并结合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实际,对准则适用范围、资产内容与概念、资产减值迹象判断标准、资产可收回全额的计量以及资产减值损失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和明确,并特别规定了资产减值准备,一经确定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与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相比,资产减值准则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较大的变动。  相似文献   

6.
对固定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企业应当对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但如有迹象表明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大于其账面价值(扣除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资产数额。下同),则以前期间已计提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然而对于如何确定减值损失的转回金额,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不尽相同,同时减值损失转回后应纳税所得额如何处理,我国也尚无明确规定。本文拟就此谈一些看法。一、关于减值损失转回金额的确定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确定减值损失转回金额的规定上存在差异。我国财政部于2001…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我国于2006年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也对相关准则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其中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在很大程度上也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但是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文章通过对我国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关于资产减值的规定进行比较,分析总结这些规定存在的差异及原因,并结合这些规定在我国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能解决问题的建议,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资产减值相关准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财政部于06年2月日正式颁布了新会计准则,与原会计准则相比,在该会计准则中,其中关于资产减值的规定发生了许多变化:新准则规定:部分资产的减值准备计提之后不得转回;新准则还规定在减值损失的确定方法和程序,资产组、单项资产以及商誉减值迹象的认定,以及减值额的计量等方面作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在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准备成了备受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新准则借鉴了有关国际会计准则并结合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实际,对各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了全面规范,这一变化将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和资产价值产生重大影响。笔者现就该准则执行中涉及的问题及对策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财政部2006年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资产减值的确认、计提直至转回应是完整的资产计价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本文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关资产减值转回的规定进行比较分析,对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1.
以2005年11月8日,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北京签署的联合声明为标志.我国向全球会计界郑重宣布: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建立,除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关联方交易披露以及部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差异外,其他主要部分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为了配合广犬会计人员认识与理解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我们从本期开始,约请会计准则研究的学者,系统介绍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体系的异同,以供会计同仁学习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会计核算要点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  王雪 《财会通讯》2007,(10):61-62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新准则")颁布前,资产减值相关内容散见于各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新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原有内容进行了修改,集中用一个准则对资产减值加以阐述,基本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相似文献   

13.
黎明  党玉芳 《财会通讯》2009,(7):131-133
财政部2006年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资产减值的确认、计提直至转回应是完整的资产计价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本文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关“资产减值转回”的规定进行比较分析,对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4.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并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实行。这一准则的贯彻和实施,体现了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有利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会计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新旧会计准则下的关于资产减值的差异,并提出了完善新准则下资产减值会计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丽君 《吉林会计》2003,(11):46-47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998年发布《国际会计准则36——资产减值(Impairment ofAssets)》,该准删进一步规范了资产减值的会计实务,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资产减值会计(Impairment of Assets Accounting)在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程度地运用,我国新《企业会计制度》第五节资产减值中明确提出了资产减值的概念,系统规范了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更加充分地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使资产的价值与其应具有的盈利潜能保持一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初,我国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引入资产组、资产组组合、总部资产等概念,对不能独立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要求以所归属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为基础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并确定减值损失。本文通过对资产组减值测试实务操作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为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准则、提高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浅析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修订 (一)适用范围的差异原会计准则明确了企业需定期计提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和委托贷款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准则2006》(以下简称“新准则”)只规范长期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问题,流动资产如存货、短期投资、应收款项等的减值问题则由其他具体准则来规范。金融资产、递延税项资产和雇员福利资产以及特殊行业的资产也排除在准则的适用范围之外。因此,从适用范围来看,新准则更加明确、合理。  相似文献   

18.
新会计准则资产减值中资产组的相关问题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资产组的本质对一些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减值准备在操作上有困难的情况,准则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相当于国际会计准则的现金产出单元。现行资产减值准备都是以单项资产为计提基础,在实务中,有些资产难以单独产生现金流量。新准则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做法,  相似文献   

19.
企业资产减值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资产减值的概念,国际会计准则认为资产减值就是资产账面金额超过可收回金额部分的差额。我国的统一会计制度则是强调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也就是说资产减值是在谨慎性原则下,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新的会计制度一经颁布,对于资产减值的一系列讨论就在会计界广泛展开,众说纷纭。本文围绕资产减值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0.
对于资产减值的概念,国际会计准则认为资产减值就是资产账面金额超过可收回金额部分的差额。我国的统一会计制度则是强调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也就是说资产减值是在谨慎性原则下,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新的会计制度一经颁布,对于资产减值的一系列讨论就在会计界广泛展开,众说纷纭。本文围绕资产减值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