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强有力支持。作为地方法人的农村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2.
黄卫 《现代金融》2012,(4):9-10
农业是经济社会存在的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大力发展农业,基本解决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但是,农业、农村以及农民的"三农"问题仍然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并对社会的稳定构成威胁。面对"三农"的迫切需要以及广阔的农村市场,农业银行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应大有作为并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农业银行在对"三农"做出金融支持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机遇将农行打造成县域领军银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我国农村金融问题根源在于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出现了金融抑制问题,阻碍了农村经济增长,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解除金融抑制。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三农"问题的概况"三农"问题指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农民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民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城乡居民经济收入差距以及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我国的改革是从1978年在农村实现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农民从此获得了土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5.
1954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刘易斯(W.A.Lewis,1915-1991)首次提出了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后经费景汉、拉尼斯和乔根森等人加以修改和发展,被认为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普遍理论。中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二元经济结构既包括工业与农业的对立,也包括城市与农村的对立。本文综合分析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三农"问题与城镇化关系。城乡二元经济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阻碍,城镇化是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根本出路。本文最后为加快城镇化建设、解决"三农"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当前河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2006年农业人口近5400万人,占全省人口的80%左右;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约有2700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尚有700万人。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并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政策,强化服务,使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现阶段,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2013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订单农业的核心,是将目前农产品的生产模式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发生产,转变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计划生产。它不仅在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在内容上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然而,由于在农业生产中的不确定性,多年来围绕农产品的出售不断出现"蒜你狠"和"豆你玩"的现象,严重打击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目前,订单农业的产生可稳定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一大难题,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三农”问题的解决尤其是农民收入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均依赖农村金融这一融资渠道的畅通。但农村金融问题始终是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的软肋,成思危指出:尽管近年来各方面都加大了农村金融的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10.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可实现农业家庭经营与大市场的对接,推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快速、健康发展,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既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需要,也是健全与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需要,更是沟通政府与农户的桥梁。因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而农业问题又是解决“一农”问题的关键。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充分发挥保险机制的作用,分散和转移农业风险,对于确保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013年3月1日,国务院《农业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农业保险发展进入有法可依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积极认真地解决“三农”问题是本届政府主要施政目标之一。不解决好“三农”问题,农村不实现小康,不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解决“三农”问题,在观念上要有“两个转变”。一个转变是要由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转变为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过去我们靠农村支持城市,靠工农产品的“剪刀差”支持工业化。现在我们的工业化程度到了一定的水平,而广大的农村还这么落后,这个时候,如果不让农民进城,不让工业反哺农业,解决“三农”问题恐怕比较难。第二个转变是公共财政的阳光应该普照到农村。农民现在收入…  相似文献   

13.
中央关于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决定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全面达到小康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但是,受农业的弱质产业特征等因素影响,从总体来看,唐山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狭窄,资金支持不足,大大制约了其成长步伐。  相似文献   

14.
《金融研究》2008,(4):I0079-I0084
南阳市是农业大市,现有人口107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达913万人,占总人口的85.33%,富余劳动力已达260万。近年来,外出务工已成为该市解决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问题的主渠道。据调查,目前该市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人数已达163.4万人,人均收入年增加300多元,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衣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环节和决定因素。农业现代化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农业生产力问题,是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在促进生产力提升中的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一直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订单农业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订单农业的发展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其中金融支持必不可少也应大有作为。但是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订单农业规模小,农户参与率低,订单履约率低,金融支持不足等问题制约着其持续健康发展,为此本文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年前在山东、河南专门就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进行考察。他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  相似文献   

18.
张官学 《中国保险》2011,(12):38-40
广西百色田东县是保监会系统农业保险试点县,自2009年以来,田东县政策性农业保险得到了一定发展,但规模和作用远不能满足"打造西部强县"建设和日益增长的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田东县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少问题也是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与社会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的头等重大问题,为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政策措施,湖南是个农业大省,"三农"问题始终受到社会高度关注,为了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湖南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2011年一季度,我们对农村近些年来发展壮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下称"农合社")进行了调查,弄清了农合社融资及金融支持情况。  相似文献   

20.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今年政府工作的一大亮点,蕴含着中央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拥有亿万农民的农业大国,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踏上新征程,实现中国梦,重点在"三农"。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三农"经济之树。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上特别强调的这句话,彰显了党和政府对"三农"的深情厚爱,也体现了对"三农"金融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