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建设智慧城市,推动城市转型、社会管理转型和经济发展转型,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2012年以来,昌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智慧山东”的部署要求,在全省率先全面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中,坚持立足实际,整合信息资源,按照“顶层设计,突出实用,统筹推进,实现多赢”的原则,突出“全新实”,打好“三张牌”,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提升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杨振军 《发展》2012,(7):22-23
近年来,定西市安定区城市建设管理坚持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构建以陇上宜居、宜游、宜投、宜会、宜商的“五宜”新型生态城市为目标,依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建设与管理并重、新城区建设与旧城区改造提升并重、功能完善与产业支撑并重,科学统筹加快“建设首善之区”进程,广大民众得到更多实惠、幸福感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竞争已成为区域竞争的重要内容。中心城区是城市功能的主要承托,也是城市经济的重要载体,加快培育中心城区的功能优势、突出城市功能地位已成为宁波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市委、市政府这次召开“中提升”研讨会,统筹谋划中心城区的新一轮发展,这不仅是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区域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宁波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宋炳坚 《浙江经济》2006,(14):46-47
按照“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杭州市新一轮总体规划提出了“一主三副六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江南城是杭州市的三个副中心之一,更是杭州从“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实施跨江发展战略的重点区域。进一步明确江南城萧山区块发展的功能定位,加快江南城与杭州主城的对接和融合,对提升杭州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实现大都市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城市管理观念是随着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而形成的。不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发展在各个不同阶段均呈现出相似的问题:从人口的剧增、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形态的改观,到不堪重负的城市基础设施、破碎的邻里关系以及恶化的环境,从城市化到反城市化,从中心区的高度繁荣到中心城空壳化,从城市政府的政治经济地位及独立性日益提高,到城市中市民社会逐渐形成,城市运行更趋近于商业化的机制,整个城市的运行方式发生变化,城市政府从城市的“统治”、“管理”,变成福利分配和公共服务的“提供”,继而向促进、引导经济发展及公共服务的“鼓励”角色转变。城市管理不是一套规章制度,而是一个综合的社会过程,即政府协调非正式组织、私人利益集团,实现集体目标的过程,是政府与市民、社会公共部门与私营机构的互动过程,它反映了政权与市民社会、传统的约束与被约束、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6.
杭州城市发展与社会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向实 《杭州研究》2009,(4):134-139
杭州同全国许多城市一样,在城市发展中不断出现“突破规划”的现象,社会认知是导致城市发展“突破规划”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城市的发展既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是市民社会心理的发展,还是人们对城市社会认知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心理相互作用的产物。建构和引导杭州的社会认知,对于落实杭州城市发展定位、树立杭州形象、促进杭州城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山东建设》2005,(14):36-36
今年以来,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按照“完善设施,提升形象,建生态城,创文明城”的城市发展思路,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创造优美人居环境为目标,不断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努力营造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优美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8.
当前和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城市改造行动中不会迷失方向的不二法则将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提升市民的福祉,乐业乐活。国家十二五规划向民生与惠民工程倾斜就有引领示范意义,这将是城市转型和发展软实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服务业发展状况是衡量现代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十一五”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服务业的发展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事关宁波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宁波“中提升”战略中,东钱湖被确定为“都市文化旅游商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中提升”的“十大区块”之一。今年,区党委、管委会继续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统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六大提升”和“两创”发展战略,深入思考东钱湖在宁波创新城市发展模式、树立城市品牌形象、改善百姓生活品质、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中所扮演的角色,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东钱湖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阶段性任务,力争将东钱湖建设成为生态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定州市建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抢抓国家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有利机遇,按照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并适度超前原则,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加快城市发展步伐,不断提升城市档次和品位。  相似文献   

12.
柳博隽 《浙江经济》2014,(20):60-60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率先实施城市化战略,率先提出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俨然是全国城市化的旗舰,一直走在城市化征程的最前列。但是,无可否认。浙江城市化发展也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就城市自身发展而言,在“两个最严格”土地政策的约束下,原本就已稀缺的土地资源更是“捉襟见肘”,“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模式已难以为继;同时,城市管理运行效能不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城市病”也目益凸显,浙江城市发展需要转变方式。  相似文献   

13.
-“产城融合”提升城市能级的趋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高度融合,成为推动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能级提高的原动力。在当今世界城市竞争格局中,各大城市都在不遗余力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地位”是国际城市重要的发展经验与趋势。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既为加快城市发展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也给传统城市管理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将外来人口纳入城市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居住、就业、教育和社会参与条件,切实维护他们的利益,不仅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举措,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命题。  相似文献   

15.
《宁波通讯》2010,(10):17-17
随着城市系统的日益庞杂,为了加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和协调,镇海区大力开展“城市管理服务年”活动,在全省率先探索“以城乡友好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环境为基础,以联合执法机制为手段,以管理重点下移为特点”的“大城管”模式,变“部门分割”为“集团作战”,着重破解城市管理中“违章停车、摊贩管理、占道经营”的三大难题,为推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全力打造科学发展先行城区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孙喆 《中国城市经济》2010,(10):112-113
近几年佳木斯市实施了“强化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品牌”的发展战略,在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对城市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财源建设、小城镇建设、住宅产业发展、特色旅游发展等进行规划定位,提出了“沿江发展,两岸繁荣:控制老区、拓展延伸;经营城市,整合资源:管理绩效,提升品位”的城市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17.
黄卫 《江苏经济》2002,(3):20-20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曾针对即将进入城市的新形势,明确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移到了城市”,要求全党“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半年多世纪过去了,“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仍然是摆在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力推进城市和城市现代化,必须强化大局观念和前瞻意识,狠抓工作重点,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共同繁荣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陈平 《广西经济》2001,(C00):12-13
城市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金融、旅游、信息的中心,是反映一个地方物质文明建设成就和体现精神文明建设综合水平的形象“窗口”。搞好城市建设可以带来多方面的利益效益。①城市是国有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载体,城市及其环境建设产生的宏观效益能够给布局其间的各种经济成份带来直接和间接的规模经济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发展。②搞好城市建设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是赢得大宗投资、长远投资和战略性投资的重要条件。③城市建设既可以直接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又可以在提高人口素质和促进社会进步方面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同时还可以产生不可估量的未来发展的潜在效益。  相似文献   

19.
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城市管理工作新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华强 《特区经济》2006,(12):I0002-I0004
2006年是深圳市的“基层基础年”和“城市管理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城管局的大力支持指导下,福田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严格、精细、长效”城市管理八字方针,认真实施“环境立区”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城中村”和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数字化城管及创建“全国生态园林城市”三大工程,创新城管工作机制,探索城管工作新方法、新路子,各项工作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市容市貌有了新发展、新进步、新飞跃。  相似文献   

20.
陈启聪 《开放导报》2006,(4):I0018-I0019
今年初,龙岗区委、区政府全面部署清理整治重点场所、加强重点人群管理工作,这是落实“基层基础年”和“城市管理年”活动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创建平安龙岗、和谐龙岗的重要保障。清理整治重点场所加强重点人群管理,对加强城市管理、优化城市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