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河南省两个新农保试点乡村进行实地研究,根据调查数据和访谈记录,分析新农保对老人生活状况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新农保制度的实施改善了农村老人经济条件;降低了农村老人在养老上对子女的经济依赖性;但短期不能改变农户“养儿防老”观念和“生男偏好”;并未真正解决农村养老上的照料困境。基于上述结论,新农保实施时必须与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等传统养老方式相结合,以更好地改善老人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照料需求与照料费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农村老年人照料需求与照料费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评述。目前农村老人的照料主要是依托家庭,照料需求与个体社会经济特征相关,然而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家庭护理体系。农村老人在家养老的意愿仍然很强烈,与他们的配偶和成年子女不同,子女之间的养老意愿也可能不一致。外部环境的变化将会影响到照料费用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面对我国社会快速老龄化、高龄化的浪潮,农村计划生育家庭老人养老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相对于农村非计划生育户,计划生育户在家庭经济状况、子女经济供养、日常照料等方面存在明显弱势。本文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基础上,对长安区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广东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角度观照老年群体的生存状态,通过对满意度指标状况特别是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当前农村养老问题的症结及出路。广东农村老人对生活的整体满意度较高,特别是对家庭的满意度最高.而经济收入、文娱体育、医疗保健则是农村老人相对不满意的三个方面。“经济收入”、“医疗保健”的不甚满意是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状态的反映,在农村全面实施养老保障制度,提高农村老人社会保障水平,是提高农村老人生活质量,解决生活满意度问题的根本途径;“文娱体育“的低满意度,是农村文娱设施太少、老年人劳动时间过长和自身素质低下的结果。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农业人口的文化水平,是提高农村老人群体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的另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5.
“异地养老”自诞生第一日起,“发展大环境尚不具备”,“社保和就医等问题悬而未决成为异地养老阻力”等问题就如影随形。十年后的今天,社保和医疗的异地领取和就诊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依然不尽如人意。而异地养老在国内经历了多年平淡发展后,眼下却出现了可喜局面,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京津冀一体化养老出现了突破,北京周边河北办的养老院已经开始吸引了大批北京老人到当地养老,异地养老开始开花结果;二是类似“南北巢”全国异地养老网络服务公益网、“去哪儿养老网”等第三方平台式服务机构开始出现,异地养老开始出现了资源整合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严欢 《企业家天地》2010,(8):128-128
一、农村居民养老观念落后 由于株洲市农村地区相对城市仍然比较落后,“养儿防老”和“多子多福”的传统养老观念在农村居民中根深蒂固。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农村居民认为自己有子女不需要参加所谓的养老保险,造成了现在株洲农村地区对养老保险的参与不足,这也是农村居民养老观念落后的重要表现。究其原因,可能与农村地区传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方式有密切的联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  相似文献   

7.
医疗保险制度区域分割对老年人异地养老造成了巨大阻碍。在分析异地养老困难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估算和预测异地养老老人规模,以及相应的异地医疗报销损失规模。从区域分割、制度分割、管理分割、人群分割四个方面,分析异地养老老人医保报销损失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异地养老老人医保报销损失的三个方案,并从目标、内容、优势、劣势、成本效率方面对三个方案进行比较,认为选择构建统一国民基本医疗保险是最优方案。最后,从部门管理协同、构建全国医保信息平台、统一医保机构报销等级比例三个方面提出了配套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8.
家庭养老是当前西部农村地区主要的养老方式。文章以陕西省为例,实证分析转型期家庭养老方式在西部农村地区实施的现状,对家庭养老的养老环境、养老质量、养老意愿进行了客观描述与分析。依据需要理论,围绕健康医疗、经济收入、精神生活、生活照料等四方面的养老需求,应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西部农村老人应对养老的经济能力;完善医疗保障机制,促进西部农村老人身心健康;改善养老环境,提高西部农村老人精神生活质量;提供政策支持,提高西部农村老人生活照料水平等方面实现西部农村家庭养老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中,农村青壮年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其结果会对农村人口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根据“年龄—迁移率”理论,利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005年的1%人口抽查和《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9)》等数据,对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乡—城人口迁移对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及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程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乡—城人口迁移加深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这将对农村传统养老制度产生巨大的冲击,进而将会引起农村养老资源供求失衡。应加快推进农村养老制度变革,提高农村社会养老资源供给能力,以弥补农村传统家庭养老资源的流失和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农村家庭代际分离现象日益凸显,传统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养老出现危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推广,为农村居民养老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支持,也建立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但其保障水平不高、保障范围有限,也进一步弱化了农村家庭养老。对新疆M村的田野调查显示,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其中维吾尔族居民的家庭养老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社会养老正式制度还不能完全有效发挥其保障功能时,应重视家庭养老这一非正式制度的功能。不但要实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拓展保障范围;还应基于一定程度代际分离的现实重建农村家庭养老制度,使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成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体系的“两个支柱”。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的不断加剧,养老问题解决已经迫在眉睫,而我国六成以上的老年人口分布在农村,所以农民养老问题尤显艰巨。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的传统养老模式已经根本无法满足农村老年人口养老的需求,迫切需要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虽然北京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较为发达,但仅依靠政府财政也难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需要商业人身保险发挥重要的补充作用,扩大覆盖面,提供多层次养老保障。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等传统养老制度的功能日益弱化以及社会化养老资源的城乡分布相对不均衡,农村老年人面临更为严峻的养老问题。商业养老保险对于构建多层次的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体系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有效需求的角度分析商业养老保险在中国农村市场的可行性,必要性,并结合已有的分析对商业养老保险在构建中国农村老年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务工,使农村产生了留守老人这一群体.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保障问题能否得以妥善解决,不仅关系到这一群体自身是否"老有所养",也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与否.文章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的现状及其对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冲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养老制度、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保障问题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化、劳动力流动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留守老人成为农村老年人的主体,留守老人的养老面临着经济、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困境,不健全的农村社会化养老体系又加剧了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严峻性。在深入分析农村留守老人陷入养老困境原因的基础上,从养老金水平、养老机构设置、养老服务供给和孝道文化重建四个方面探索出适合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5.
为寻求治本之策,本文提出了建立"农村计生家庭夫妇‘体面保’养老制度"的政策主张。其最大意义在于,由于与计划生育国策捆绑在一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所要负担的人口将会逐步减少,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城乡并轨也将成为可望又可及。为考量其可行性,笔者选择江苏睢宁做了一县调研。对预期财政负担的测算表明,在我国推行和实施该制度即便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养老保障主要包括自我养老、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三种形式,其中家庭养老形式最重要、最普遍。在以家庭为支撑的养老保障体系的前提下,代际关系是农村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保障性因素。在对河南陈楼村的几户人家研究中发现,凡是有老年人的家庭,代际关系的和谐程度都会极大影响家庭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代际关系又受到农村的家庭关系、家庭规模、思想观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行养老保障体系中,农村养老保障环节非常薄弱,迫切需要加强。文章依据相关统计资料对全国农村老年人口现状进行了分析,根据近几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探索的实践,提出建立农村老年津贴制度,并建立起老年津贴精算模型,对领取老年津贴的起始年龄、老年津贴标准、老年津贴增长机制等多种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了中国农村老年津贴制度的财务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依据"财政可承受、制度可持续"的原则,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高龄老年人口、失能老年人口、慢性病老年人口、空巢老年人口、无子女老年人和失独老年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势必给经济增长模式、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带来复杂影响,在银发经济带来诸多机遇的同时,也带了诸多的压力和挑战。建立好养老金融体系,对我国养老事业的稳步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农合对农民不确定的未来医疗支出给予一定比例的报销,降低了农民医疗服务的价格,报销比例越高,农民自付医疗费用就越少,因此对农民的消费将产生正向的激励。运用2007年—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分析了新农合对农民消费的影响。为了检查检验结果是否具有稳健性,引入抚养比、文盲率、性别比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等控制变量做了进一步的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新农合对农村人均消费、人均医疗消费、人均非医疗消费、食品支出和日常生活及其他消费都会产生影响,但在目前的筹资水平上,影响的程度有限。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不断提高筹资水平,提高报销比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梳理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合作”与传统合作医疗的“合作”具有不同的内涵。传统合作医疗不属于社会保险制度,而新农合不仅在学理上具备了社会保险基本特征,还具备了比较成熟的社会保险要素,即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社会保险参量的设计、大数法则的运用、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实际上的强制性。明确新农合的社会保险性质,将有利于控制自愿参合带来的“逆向选择”,促进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无缝衔接,加快政府责任边界的明晰化。因此,应将新农合向带有强制性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同时把政府定额财政补贴变为按比例补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