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由于电子商务交易行为的虚拟化特性,使得在交易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给网络市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作用,严重摧毁了消费者对网络购物的信任。如何消除电子商务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电子商务健康稳定地发展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信息不对称是影响网络交易的一大障碍,也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之一,如何消除信息不对称对电子商务的影响已成为研究热点。具体分析了网络环境下信息不对称加剧的原因,并针对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提出了有效的规避方法。  相似文献   

3.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 ,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尤其严重 ,这使得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更为突出。采用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模型对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同时 ,为了减少电子商务中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以维护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的权益 ,必须制定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知情权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网络交易不同于传统面对面的交易方式,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这极易导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侵害消费者知情权。经营者出于某种目的不提供或不完整提供信息,那么在线消费者的知情权就很难得到保障。因此,应当区别对待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的知情权,从法治的角度上建立健全相关保护措施及理论。保护措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明确经营者的信息披露义务、加大对网络虚假广告的治理力度、规定电子商务商家的工商登记制度、完善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知情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5.
李义群  吕敬荣 《商》2013,(7Z):181-181
消费者感知风险主要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而产生,当前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得消费者感知风险不断提高,感知风险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有什么影响,这已经成为了网络销售商所密切关心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来展开对消费者感知风险对购买意愿影响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魏月如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3):254-255
Internet的飞速发展导致了消费者的购物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一部分消费者开始从传统的消费者群体中分离出来,形成网络消费者。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对网络消费者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并针对如何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迅速发展,B2C电子商务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B2C电子商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却为信用缺失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会严重阻碍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将围绕"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两种问题讨论它们各自产生的原因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案,并阐述B2C电子商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企业对消费者(B2C)电子交易中的信息传导与甄别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蓓 《商业研究》2002,(24):156-157
方兴未艾的电子商务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如何抓住这一机遇 ,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牵扯到许多问题。着重探讨企业对消费者电子交易过程中 ,信息的疏导与信息真伪的识别问题。由于网络环境下 ,信息不对称的加剧 ,必须建立起一套良好的信用机制 ,以降低企业与消费者间信息交流的成本 ,从而为B2C电子商务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的到来,促使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由此带来的网络税收征管问题也日益凸显。网络交易中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逆向选择问题加大了消费者的维权难度,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平台交易的虚拟化也为网络税收的征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电子商务平台的双边市场特征,对网络税收征管模式进行探讨,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与政府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模型,为网络税收政策的制定提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生活中,市场交易的信息具有不完全性和分布的不对称性,收集和处理信息是有成本的,因此消费者缺乏足够的能力得到所有产品的信息,导致了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化妆品网络经销应运而生。但是,不规范的经营销售促使了化妆品市场的良莠不齐,信息不对称对于消费者权益造成了损害,同时拉低了市场效率,不利于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闯 《商业科技》2014,(8):44-45
电子商务作为当前风行的在线交易模式开始被各个行业引入,但是电子商务市场由于其自身的虚拟性等方面的特性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信息不对称的基本概念、产生原因、及其对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的影响等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信息不对称环境之下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消费者网络购课的影响因素,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入手,探究了交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与消费者感知风险的关系,感知风险对消费者网络课程购买意愿的影响程度。根据有关调查和研究提出研究假设,并运用问卷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检验和修正。结果表明,商品的信息暴露程度、买方信息获取和决策能力和对卖家的信任程度与网络购课各维度感知风险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消费者对网上购课各维度风险的感知与其最终购买意愿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路朝祥  李茹 《现代商业》2012,(17):59-60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快速发展,B2C电子商务以其交易的便捷性与开放性,在现代商务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B2C电子商务中仍然存在信息不对称,并由此引发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得许多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本文通过对B2C的电子商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B2C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电子商务业务迅速增长,由于电子商务的特性,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消费者知情权较之传统模式下更难保证,消费者投诉激增。知情权是消费者权益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是其他权利的基础,要保证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必须从制度上对消费者知情权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15.
魏祥胜 《商》2014,(14):147-147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已被广大消费者所熟知和接受,由此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迅猛发展的同时,电子商务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产生了新的法律问题。由于电子商务自身虚拟性、交易行为和投诉对象难确定、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等原因,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的权益往往受到侵犯,并且消费者维权之路也更加艰难。因此,如何规范电子商务行为,保护电子商务消费者的权益已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的问题,探讨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救济途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在接纳电子商务并把它作为一种销售方式的企业中,获得消费者的信息并保留住客户同样是他们竞争获胜的必备条件。但网络的不安全因素又会致使消费者不愿意去暴露更多的自我信息。只有处理好两者的平衡,才会帮助电子商务企业得到期望中的效果。本文基于心理学中可以解释人与人同程度交流的互惠理论,提出了一种互惠的网络消费情景。在此情景下,消费者暴露信息意愿的形成会促成真正的信息暴露。对于感知的风险主要是受到外部的信息资源的影响,我们引入了企业呈现的信息这个客观因素来检测其对消费者风险感知的影响,完善的企业信息会增加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更会产生信息暴露的意愿。  相似文献   

17.
B2C电子商务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阻碍B2C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B2C电子商务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多角度就如何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任峻  王燕  谢松 《中国市场》2015,(12):111-113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房地产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对消费者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已严重制约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本概念出发,重点论述了信息不对称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提出了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评价机制、网络在线交易系统和诚信的信息市场体系的解决措施,对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崔源 《现代商业》2011,(20):202-204
在电子商务领域,有一种为消费者提供信息的中介网站,它提供信息帮助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文章以美国的汽车中介网站Autobytel为例,介绍此类网站的三大特性,即方便获得且低成本、实时更新、提供反馈参考。进而应用管理经济学原理解释中介网站具有价格优势的原因,通过分析短期和长期有无网络中介对汽车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和经销商定价策略的影响来解释上述原因。最后简要描述了中国汽车市场上网上售车的现状与对这一领域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的商务活动,商品交易的实在性与网络交互的虚拟性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这一领域诚信、欺诈问题凸现的决定因素.本文以电子商务过程不同阶段特征为线索,探讨相应的诚信、欺诈问题.在已有的研究中,大都侧重于就某一方面影响因素的分析,没有对所得分析结果进行验证.本次研究将结合电子商务信任及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消费者相关行为进行分析,系统阐述电子商务欺诈的整个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防范电子商务欺诈的方法,最后通过模拟实验,利用swarm程序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