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以来,支付机构正式纳入人民银行监管范畴,其作为银行卡收单市场新兴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支付机构的活跃带动了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但伴随着其业务发展规模的逐渐攀升,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银行卡收单市场也带来了新的风险隐患,监管矛盾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非银行支付(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迅速.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方支付机构累计发生网络支付业务1639亿笔,金额达9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9.5%和100.7%. 第三方支付机构是支付服务市场发展的产物,央行于2010年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明确对支付机构开展支付业务实施准入管理.就像驾驶机动车必须先取得驾驶证一样,从事第三方支付业务,必须获得央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这张许可证,被很多人称为支付业务"牌照",是开展网络支付、多用途预付卡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等第三方支付业务第一要件.  相似文献   

3.
《金卡工程》2016,(4):19-21
经历起起落落,2011年首批27家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机构,转眼五年牌照期限将满。临到续牌期限,却偏遇整个互金产业冷锋过境。"可能不止是经营预付费业务的第三方支付,做收单的机构也可能会面临续不了牌的尴尬。"一位接近央行支付结算司的人士透露,"去年底到今年,e租宝、中晋、快鹿等上百亿规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不断出事,到底还有多少风险隐藏其中现在还很难准确评估,监管部门的压力也非常大,因此为P2P提供支付  相似文献   

4.
新闻纵横     
《金卡工程》2013,(7):6-10
央行再发27张第三方支付牌照首批外资公司出现7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显示近日发放了新一批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下称"支付牌照")共27张,其中包括厦门夏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安徽皖垦商务投资服务有限公司等。至此,央行已累计发放250张支付机构牌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互联网支付业务做得有声有色,支付牌照的发放更让第三方支付公司如虎添翼。而提到国内互联网支付业务的发展,就不能不提上海银联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ChinaPay)。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发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支付牌照的陆续发放,标志着长期处于监管灰色地带的非金融支付机构网络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等业务进入规范发展的阳光地带。  相似文献   

7.
2011年5月,央行正式向27家非银行机构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支付宝、银联商务、财付通、快钱等知名企业悉数在列,第三方支付机构从此由"杂牌军"转向"正规军"。这让此前唯一合规提供在线支付服务的商业银行面临尴尬:一方面商业银行要在在线支付市场上与已经取得实际市场占有优势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展开正面竞争;  相似文献   

8.
李真 《金卡工程》2012,(Z1):57-58
龙年来临之前,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终于等来了第三方支付牌照。这已是央行第三批支付牌照的下发,有61家企业入围,迄今为止,支付牌照已发出101张。在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企业多数已得牌后,各地的预付卡企业成为新的得牌主力。同时,发力移动支付、追求多业态交叉融合成为得牌企业们的新竞争手法。  相似文献   

9.
2013年全年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各类支付业务的总体交易规模达到17.9万亿元,同比增长43.2%。其中线下POS收单和互联网收单分别占比59.8%和33.5%。新兴的网络支付给传统第三方支付和商业银行带来了挑战。本文介绍了我国第三方支付的格局,并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现实约束探讨了第三方支付企业变身互联网银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据悉,银联在近期董事会会议上提出的工作目标是:2013年12月31日前,全面完成非金融支付机构(主要是"第三方支付")线下银联卡交易业务迁移,统一上送银联转接;2014年7月1日前,实现非金融支付机构互联网银联卡交易全面接入银联.8月13日,银联已开始行动:召集52家与其达成协议关系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参与银行卡收单业务运作与收单办法解读会议,表示跨法人交易发送方式不得绕过银联.  相似文献   

11.
李真 《金卡工程》2012,(1):57-58
龙年来临之前,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终于等来了第三方支付牌照。这已是央行第三批支付牌照的下发,有61家企业入围,迄今为止,支付牌照已发出101张。在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企业多数已得牌后,各地的预付卡企业成为新的得牌主力。同时,发力移动支付、追求多业态交叉融合成为得牌企业们的新竞争手法。  相似文献   

12.
植凤寅 《中国金融》2012,(21):90-93
主持人的话:2012年的"十一黄金周"带来的不仅是旅游的狂热,也同时催生了网上购物热潮,吃喝玩乐、家电家装以及话费充值、信用卡还款的用户数量大增,而这一切都与第三方支付直接相关。从最初的"无证驾驶"到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对外公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2011年5月发放首批第三方支付业务许可证(即所谓"牌照"),我国支付业得到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创新的速度以及竞争的程度都在加深。多少"钱景"值得众多机构趋之若鹜?又有多少"险景"隐在其中?而对于第三方支付企业以"非金融机构"的身份越来越多地参与金融业务可能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央行发放第五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持牌企业已经增至269家,然而互联网支付在蓬勃发展和带给生活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自2013年年底以来,从预授权套现风险事件,到央行暂停虚拟信用卡和二维码支付,再到IC卡信息被读取的舆论风波,支付安全和风险防控日益受到社会关注。面对互联网时代的风险新形势,专家认为,  相似文献   

14.
201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办法首次从法律层面赋予了第三方收单机构从事金融支付业务的主体资格,明确了业务经营规则及违法违规经营处罚措施,自此第三方收单机构告别了原先的"灰色身份",正式纳入到国家监管体系,业务发展步入快车道。  相似文献   

15.
《金卡工程》2014,(12):37-38
正今年7月,随着19家企业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从2011年开始发放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已经下发5批了,多达269家企业成为行业中的"正规军"。然而,随着"正规军"规模的逐步扩大,有一小拨公司总是因为自己的"出身问题"而被拒之门外——它们是有洋血统的"混血儿",最为典型的就是斯玛特卡、雅高E卡等。种种迹象表明,在市场竞争和生存需求的双重压力下,如今,他们正在张开怀抱投身于本土企业的怀抱。  相似文献   

16.
酝酿长达6年之久的第三方支付牌照终于发放,首批27家企业获得"上岗证",支付宝、快钱、汇付天下、银联和易宝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巨头均在首批名单之列.这意味着一直处于灰色地带的第三方支付终于被纳入正式监管.  相似文献   

17.
随着银行卡业务的快速发展,大量第三方支付机构涉足银行卡收单业务,银行卡收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支付机构合规经营理念淡漠,管理机制不健全,风险防控水平亟待提升。因此,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监管体系,强化支付机构内部管理,加大对收单机构的检查处罚力度,建立支付机构退出机制,以提高支付机构的合规经营能力,防控支付业务风险。  相似文献   

18.
5月26日,央行正式向支付宝颁发国内第1张《支付业务许可证》,悬而未决10年之久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身份问题终于尘埃落定.共27家企业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按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支付机构只能选择一家商业银行作为备付金存管银行,且在该商业银行的一个分支机构只能开立一个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在获得牌照的企业额手相庆的同...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网上支付业务的迅猛发展,从前"依附"银行的第三方支付变得独立和强大,对银行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而银行对第三方支付的感情也是颇为复杂的,一方面希望通过合作来分享线上支付的盛宴,另一方面又担心银行的直连商户"变心"而转投第三方支付。不过,随着央行发放了首批《支付业务许可证》,包括支付宝、银联商务、快钱等27家企业率先获得了支付牌照,  相似文献   

20.
正2011年5月26日,央行首次向支付宝、易宝支付、快钱、财付通、银联、汇付天下等27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下发"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支付行业正式获得认可。3年后,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已经多达250余家,交易规模也从2010年的5.1万亿元发展到2013年的17.2万亿元。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少第三方支付企业已经在有限的市场内走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