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南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联社)通过推出多种小额信贷服务模式,全力破解海南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实现了农信社与农户“双赢”的经营目标。省联社自成立以来,结合海南省农村金融环境的实际情况,在原有的贷款模式基础上,已相继创新推出了7种小额信贷服务模式。除了上述模式,海南省衣信社还推出了“一小通”、“政府(贴息)+农信社(小额信贷)+农民”、  相似文献   

2.
自2007年4月海南省省长罗保铭亲自策划引进"尤努斯"小额信贷模式以来,海南省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积极创新,学习尤努斯精神,借鉴格莱珉方法,探索出了小额信贷的"琼中模式",实行"七专",即成立专项机构、组建专业队伍、创立专门文化、制定专项流程、开发专列产品、实行专项贴息、召开专门推广会,大力推广小额信贷,促进了海南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截至2010年6月底,  相似文献   

3.
我国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额信贷于70年代发源于孟加拉国,旨在面向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是农村扶贫的一种有效金融工具。90年代初,小额信贷被引入到我国,在扶贫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据世界银行估算:我国目前尚有20%的人口属于低收入人群,其中绝大多数属于农村人口。为了更好地满足这部分低收入人群的金融需求,从2000年起,不单是政府扶贫机构或组织,我国农信社也开始涉足小额信贷项目,并主要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模式开展业务。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农信社自2000年以来,与地方政府协作配合,在全区首家开办了下岗再就业小额贷款业务,有效解决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起动资金问题,且成为农信社信贷工作的一个亮点。在政府、农信社与下岗失业人员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2001年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召开的全国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座谈会上,满洲里下岗再就业小额货款工作被誉为“满洲里模式”,2003年在全区进行了推广。  相似文献   

5.
在海南省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这个“大家庭”里,有这样一个群体:服务“三农”理念让300名大学生走到一起,组成了一支专司小额信贷的专业团队,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小额信贷技术员”;在850万琼岛百姓心中,他们更习惯于称这些刚毕业的孩子们为“小额信贷童子军”;在这群活跃在山水之间,走村串户为农民贷款的队伍里,有一个为人熟知的名字——纪新丹。  相似文献   

6.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于1999年7月随着《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及2001年12月《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的颁布破茧而出后,经过近10年的发展完善,已成为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信社)联系农民的“纽带”和“桥梁”,成为农信社信贷支农的拳头品牌。  相似文献   

7.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简称:小额信贷)为解决农户贷款担保难、贷款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农民的普遍青睐,小额信贷的品牌效应有效地提升了农信社的社会形象和地位。  相似文献   

8.
小额信贷扶贫的实践和思考王卓一、小额信贷扶贫的含义1996年在小额信贷国际研讨会(北京)上与会专家、学者、第一线的实际操作人员、政府官员基本一致认为“小额信贷”就是“为低收入者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小额的贷款和小额存款。”在这个解释里面,小额信贷的扶贫...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黔东南州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推出小额信用贷款“摇钱树”贷款卡,更换农户原有贷款(凭)证,让农户持卡贷款,如同办理储蓄存款一样方便,促进农民生产和消费。至目前,黔东南州农信社“摇钱树”小额信贷累计发放逾51.6亿元,余额26.5亿元,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沁阳市农信社通过“农村信用工程”、“阳光信贷工程”、“企业文化工程”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自身经济效益也明显提高,真正实现了“双赢”。图为该联社信贷人女为客户办理小额农户贷款。  相似文献   

11.
动态扫描     
“贷动力1+2”贷款 黑龙江省黑河市兴边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信社)针对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短缺情况普遍的实际,新推出“贷动力1+2”贷款,即:只要有1家担保公司提供担保,2名国家公务员提供保证,兴边农信社即可根据实际情况为企业提供30万元以内的信贷支持。2009年,兴边农信社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逾1亿元。  相似文献   

12.
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分析(一)社会信用环境欠佳,影响了农信社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积极性。受社会信用大环境的影响,有一些农户信用观念淡薄,对原贷款不认账,千方百计地逃废信用社债务。而地方政府、司法部门对维护金融资产安全,培植社会信用,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力度明显不足,导致农信社不同程度地产生了慎贷恐贷心理,再加上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现实意义认识不到位,信心不足,影响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速度。(二)信贷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不配套,基层信贷人员对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存有偏见。…  相似文献   

13.
小额信贷模式是由孟加拉国的约纳斯教授提出的。孟加拉小额信贷的成功使这种信贷模式风靡全球:小额信贷模式。这种着眼于“造血扶贫”。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被视为有效的金融服务方式。目前在我国一些地方的试点过程中。却面临不少困惑.主要是小额信贷资金不能到达贫困农户手中,对此。我国一些学者提出.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财政对农村小额信贷的贴息。如果取消贴息。提高贷款利率?小额信贷资金就会自动寻找到目标群。笔者认为。从农产信贷行为来看.财政贴息不应予以取消。  相似文献   

14.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农信社的基础性信贷产品。目前,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已经成为代表农信社自身形象的金融品牌。从长远发展角度看,农信社迫切需要引入创新机制,完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由品牌到规则,由规则到制度,再由制度到机制的跨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的现状可以用几句话来概括:概念尚须拓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浙江省仙居县农信社针对新农村建设出现的信贷需求新特点,推行了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塔底”、以合作社规模种养殖贷款为“塔身”,以优质黄金客户为“塔尖”的“金字塔”型信贷方式,通过做  相似文献   

16.
西部小额信贷模式及转型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西部小额信贷模式发展我国推广小额信贷模式是从西部地区开始的 ,小额信贷扶贫项目也多集中在西部。目前 ,西部小额信贷在试点的基础上已达到较大规模 ,产生了多种模式和运作机制。归纳起来 ,以陕西省商洛地区小额信贷扶贫模式最具代表性。商洛地区的小额信贷始于 1996年 ,当时的运作模式被称为“单线运行” ,即由自治的民间扶贫经济合作社来经营。资金由农发行和社会机构提供 ,完全照搬GB模式 ,扶贫合作社承贷承还 ,并按企业化运作 ,政府不予干预 ,还款率达到 90 %以上 ,有的高达 97%以上 ,但由于照搬GB模式 ,不符合中国实际 ,出现操…  相似文献   

17.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下简称小额农贷)作为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信社)倾力打造的信贷品牌,为农民增收和农信社业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潜在风险逐渐显现。笔者根据对工作所在地农信社小额农贷的调查,试对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10年是栖霞苹果的“丰收年”,该市65万亩果园产出优质苹果150多万吨,实现了“全市人均种果一亩地,全国人均供果一公斤”的目标,“一棵”苹果树托起了一座城市。果业发展,资金先行,在栖霞市果品产业发展过程中,栖霞市农村信用联社(以下简称联社)牢固树立“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宗旨,围绕市委市政府“做大做强果品产业”的发展战略,主打小额信用贷款品牌、大力推广文明信用农户贷款、信用共同体贷款,不断创新贷款品种,拓宽现有信贷产品内涵,提高支农服务水平,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使农信社成了“果都”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助推器”,走出了一条政府满意、农民增收、农信社发展“三赢”的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全国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正开办得红红火火,取得了政府、农信社和农户三方满意的良好效果,确实是“利国、利民、利社”的世纪工程。但在推广过程中,部分基层社反映也有一些与此不相协调的声音。在一些农户中存在着小额农贷是政策性贷款的错误认识。同时农信社前一阶段工作重点在于全面辅开小额农贷,还没有将贷后管理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因此,经过一段时间推广和开办小额农贷后,信贷风险问题一定程度暴露出来,亟须农信社正确应对,同时人行也应加强监管,积极控制小额农贷风险。一是小额农贷的实际用途农信社难以掌握与控制。按照总行的…  相似文献   

20.
农村小额信贷推广工作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是农业大省,农户1022万户,农业人口3987万人,占总人口的66%,农业发展资金需求旺盛。湖北省农信社立足社区,面向“三农”,大力实施“铺天盖地”工程,在推广农村小额信贷工作中,树立新观念,赋予新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