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定量评价生态工业园发展水平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生态效率是基于环境、经济系统相互关系的定量描述,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以生态效率理论为基础,建立生态工业园的生态效率指标,并以泰达生态工业园为例,进行生态工业园生态效率的测算与分析,实现定量化地评估生态工业园的综合绩效,为生态工业园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证分析了山东省工业生态效率,文章使用2007-2012年山东省34个工业行业的数据.首先,运用构建综合评价指标的方法得到污染排放强度综合评价指数,并进一步结合各行业对GDP的贡献率进行了聚类分析,最终将山东省工业行业划分为生态效率高、中、低三种类型.其次,应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了山东省各工业行业2007-2012年年均节能潜力.分析表明,虽然环境约束促进了工业生态效率的提高,但山东省整体工业生态效率依然偏低,不同工业行业节能潜力差异较大,未来还存在很大的节能空间.山东省未来工业发展的重点应该是有针对性的工业结构调整与制度环境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在区域技术异质性框架下,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与共同前沿方法,测算了2004~2012年我国各省份生态效率,分析了效率的地区差异性与演变特征,衡量区域间节能减排技术差距,并对生态无效率进行分解,以探寻我国生态效率较低的主要根源。结果表明:分析期内,我国生态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生态效率与节能减排技术水平均高于中西部地区;资源配置不合理与环境管理水平低下是当前制约我国生态效率水平提升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4.
矿区生态工业共生系统演化机理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界定和概括矿区生态工业共生系统及其特征,阐述和分析了矿区生态工业共生系统演化的动力机制、演化特征和演化方向,建立了矿区生态工业共生总体发展演变模式。矿区生态工业共生总体发展演变模式主要由矿区生态工业共生组织发展模式和共生行为发展模式、共生发展选择模式以及矿区生态工业共生系统发展的生命周期四个要素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高级阶段,实现生态文明需要实现经济增长与自然消耗和生活质量的脱钩,而生态效率则是衡量生态文明的重要测度手段。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和脱钩理论对天津市的生态效率及脱钩状况进行的分析表明,天津市生态效率逐步提高,但还很不均衡、很不稳定;虽然总体上处于脱钩状态,且逐渐由相对脱钩转换为绝对脱钩,但多数指标尚不稳定,尤其是CO2、能源、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气仍处于相对脱钩阶段,应作为今后提高生态效率的重点来抓。  相似文献   

6.
中国区域生态效率评价——基于生态足迹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区域生态效率进行了界定,通过引入生态足迹方法 ,给出区域生态效率计算的模型。以2007年截面数据为样本,对我国30个地区的生态效率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区域生态效率差异明显,总体呈东高西低"的格局,区域发展不平衡;聚类显示,中国各区域生态效率呈5级分布;能源消耗对各地生态效率影响较大;调整产业结构,平衡各地区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从产业和生态双维度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借助耦合协调模型综合评价产业生态化水平,进一步对产业生态化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长江上游地区产业生态化发展呈现阶段变化特征;产业效率与生态效率呈现此起彼伏的“X”型发展状态;产业效率与生态效率处于中度失调状态,表现为较低的协同水平。实证显示,产业生态化水平、产业效率以及生态效率,表现出上一期对本期发展皆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产业集聚、末端治理、清洁生产等不同程度作用于产业生态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根据循环经济的本质和生态效率的内涵,借鉴国内外循环经济研究中所建立的生态效率指标体系,构建了度量湖南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指标,分析了2001年—2010年间湖南省经济增长及生态效率要素的变化趋势;接着通过生态效率度量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测算了湖南省10年间各年的资源效率、环境效率和生态效率,并对其生态效率及演变趋势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GDP在10年间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资源效率与环境效率都有显著提高,生态效率增长了1.32倍,而自然输入要素的效率变动则呈现不同规律。  相似文献   

9.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加快推动其工业绿色转型是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必由之路和关键抓手。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工业绿色转型水平,运用时空双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经济集聚对工业绿色转型的直接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区域内经济集聚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呈倒“U”形非线性关系,当经济集聚处于合理范围内有助于促进本地区工业绿色转型,当经济集聚越过临界值后则会抑制本地区工业绿色转型,长江经济带大多数城市的经济集聚水平尚未达临界值。周边地区经济集聚对本地区工业绿色转型的空间溢出效应也呈倒“U”形非线性关系。长江经济带经济集聚与工业绿色转型均呈现高值与高值集聚、低值与低值集聚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为进一步提升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能力,应在城市资源容量和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内,提升城市经济集聚能力,利用经济集聚的正外部性,推动工业绿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少数民族聚集区——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为研究对象,利用恩施州2007—2018年的旅游业及相关经济、环境指标数据,基于区位熵法和Super-SBM模型分别测度了恩施州的旅游产业集聚度和旅游生态效率水平,并运用VAR模型探讨了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生态效率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恩施州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各县市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存在较大差异;(2)在研究期内,旅游生态效率随时间推移呈增长态势,但两极分化现象较严重,仅恩施、巴东和咸丰的旅游生态效率的投入产出相对达到了合理水平,其它县市均亟待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3)在2007—2018年间,恩施州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生态效率的贡献度逐年上升,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生态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发展生态工业存在正外部性,为促进生态工业发展,必须考虑其发展机制。激励与监督机制作为外部动力促使工业生态化,工业生态化需要绿色技术保障,这要从绿色技术创新机制中获得,有了技术可行性还必须要有经济可行性,这要从运行机制中谋求,通过运行机制产生经济效益并产生获得更多效益的内部动力。激励与监督机制的外部动力作用、绿色技术创新机制的技术保障作用和运行机制的内部动力作用共同推动生态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态产业投资基金作为推动区域产业绿化进程的重大金融创新支持,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地区经济的实践出发,可以综合运用政府主导模式和市场主导模式,选择适宜的生态产业投资基金构建方式,以求激发区域产业的绿化效应。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污染控制不力,二是生态产业链建设并不成功。导致第一个问题的原因是在生态工业园建设过程中目标分工不明确,导致第二个问题的原因是生态产业链的经济效率低下。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产业生态与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已成为中小企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对产业生态化的研究文献的回顾,探讨了产业生态化和产业集群生态化的耦合关系,分析了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最后提出了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益审计在我国还刚刚处于起步的阶段 ,许多的问题有待于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等三个方面分别设置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三套指标体系 ,从而为效益审计进行评价提供了量化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湿地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之一的"湿地"(wet-land),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和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具经济价值的生态系统.湿地经济价值的表现和实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发展生态旅游是湿地经济价值的重要实现形式之一.文章主要运用共生理论,探讨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共生互动关系,指出湿地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向对称性互惠共生方向进化,是实现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贵州建立生态化煤炭产业体系的问题提出了构建生态化煤炭产业链、生态化煤炭工业园体系、生态化煤炭产业技术支撑体系、煤炭企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煤炭产业生态化环境法制体系等五大关键措施,为构建贵州省生态化煤炭产业体系提供了明确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主要研究生态工业园区的本质特征,分析了评价区域发展指标体系的特点、适用范围等,提出适用于生态工业园区评价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并初步论述了评价方法。文章通过对比区域发展指标体系、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内涵,构建了适合于评价生态工业园区的4层结构、底层共34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既比较全面地考虑了环境、经济及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又对工业生产的过程有所侧重,较好地反映了生态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