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研究城市蔓延问题对科学认识与引导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利用RS和GIS技术,从蔓延指数、紧凑度、蛙跳指数、分形维度、SBC指数、几何重心、雷达图等方面分析1990—2010年间武汉市建成区时空演变特征,同时借助于人口密度梯度和船头波方法分析武汉市城市建成区与人口蔓延的空间协调性。研究发现:武汉市存在严重的城市蔓延,在蔓延形态上表现为土地利用破碎度整体较高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蔓延方向上以西南方为主。与此同时武汉市人口增长仍然集中在主城区而非城市边缘地区,人口增长与建成区增长在空间上互相分离。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管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于是,城市边缘区成了我国大.中城市发展.扩散.蔓延的主要地区,其所处地段的特殊性也使其成为变化最快.发展最迅速.问题最多与最敏感的地区.正因为此近些年来城市边缘区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广大专业人士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和乡村各种要素功能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独特地域.文章总结了国内外对城市边缘区概念、边界界定的研究,通过分析安阳实际,提出安阳市城市边缘区的规划与建设对策,以探索我国中部地区城市空间构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星宇 《时代经贸》2008,6(1):77-7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许多城市特别是沿海开放城市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吸引了工业、就业岗位等要素向城市中心聚集,使城市核心区域出现建筑空间布局不合理、人口密度过大、城市交通拥挤混乱及城市工业污染严重等状况。针对这些问题,一些城市化水平高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开始对城市建设进行科学的规划,合理、有序地进行城市扩张,朝城市边缘区及郊区发展、蔓延。福州作为沿海开放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也出现了城市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利用Landsat TM数据获取2000和2015年哈尔滨市建设用地矢量数据,构建了一种更为简单可行的城市边缘区空间提取模型,界定了城市核心区、内缘区和外缘区的边界,探讨了城市边缘区的空间变化过程和扩张模式。结果表明:基于建设用地变化构建的城市边缘区提取方法——"滑动切割"模型,通过设定提取阈值,获取城市核心区、内缘区和外缘区的边界是可行的;近15年来,哈尔滨城市边缘区已从二环和四环之间延伸到哈尔滨绕城高速公路外围,城市边缘区建设用地集中化与破碎化并存;根据边缘区建设用地破碎化程度,城市边缘区扩张模式包括"外延式、跳跃式和稳定式"三种,基本形成了"东张西建",多种扩张模式并存的城市扩张格局;在交通设施、政策导向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基本形成了"南工北农"的城市区域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边缘区作为城乡二元冲突最直接的区域,面临着城市郊区化和农村城市化的双重压力,如何规划建设好城市边缘区已成为政府和建设者日益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南宁—武鸣城市大道沿线区域开发建设情况,探析城市边缘区的规划编制要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阐述城市边缘区环境空间的特征,通过对城市边缘区空间形态的分析,从城市边缘区环境空间的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空间结构特征等方面分析,对城市边缘区的环境空间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环境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阐述城市边缘区环境空问的特征,通过对城市边缘区空间形态的分析,从城市边缘区环境空间的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空间结构特征等方面分析,对城市边缘区的环境空间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环境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社会学、地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角度,借签国内外有关城市蔓延、城市边缘等理论的研究,用动态研究的方法分析城市蔓延过程中村庄从前城中村-转型期村庄-低收入社区的演变历程,并就每个演变的阶段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不同阶段的村庄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从萝岗区位于广州城市外边缘区的区位特殊性出发,来阐述城市边缘区森林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是一种城市与森林相互渗透和融合的生态区域,并分析了城市边缘区森林布局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布局,实现森林空间布局上的均衡、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1.
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中国城市边缘区生态安全格局出现了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双重破坏的问题,研究基于复合生态平衡、生态空间活化、共建共享共赢的发展目标,提出以自然生态要素识别与敏感度分析、人文生态发展需求分析为基础,以自然与人文生态安全格局分区建构、复合生态空间耦合下的功能化发展指引为核心的城市边缘区生态安全格局重构方法框架,并结合铜陵城市边缘区——东湖地区规划建设展开理论应用与实践探索,为重构城市边缘区生态安全格局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城市边缘区工业结构演变及优化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工业结构的演变在城市边缘区发展过程中极为显著。本文从时空两个角度探讨了我国城市边缘区工业结构的演变规律,结果显示:城市边缘区工业结构在时间上演进迅速;空间上圈层结构明显;工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改善。在变动机制上,政策、决策因素,资金的积累以及城市的扩散等因素极大地促进了城市边缘区工业结构的演变。提出城市边缘区工业必须充分利用边缘区的丰富资源,提高结构层次,加强规划力度,保护生态环境,以优化城市边缘区工业结构。  相似文献   

13.
城市边缘区的城市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处于城市化前沿阵地的城市边缘区,作为探索城市化规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切入点,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城市边缘区发展的核心问题--城市化问题入手,以综合性、关联性和特殊性的视角,深入分析了边缘区城市化存在的六大问题,并立足科学发展观要求,从发展理念、城市规划、经济结构、就业保障、社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系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在经历了快速发展之后,引入城市收缩的研究将为学者专家和政府规划部门提供一个崭新的观察视角。目前中国的城市发展是建立在增长模式下采取的顶层设计,这与德国等欧美国家收缩城市早期的城市发展主导范式一致。本文通过对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城市收缩现象的观察与研究,认为去工业化、全球化、郊区化等历史与现实问题最终将成为全球城市收缩形成机制的一般规律。虽然中国总体上不存在城市收缩问题,但是不同城市区域却仍然表现出典型的收缩现象。政府应以前瞻的视角预见城市增长与衰退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因势利导以强有力的经济政策和鲜活机制加强对中小城镇的规划发展与金融支持,科学协调规划的刚性和市场灵活性要求之间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边缘的无序发展与蔓延将成为中国城镇化建设与科学发展较为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城乡结合部土地的制度特征及其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乡结合部亦称城市郊区、城市边缘区、城乡交错带、城市蔓延区等,是一个特殊的经济地理单元,目前其边界还相当模糊,国内外学术界对此尚没有统一规范的定义,名称不统一而且繁多,但所指对象是明晰的,其特征也相当突出:是城市建成区与广大乡村地区相连接的部位,是在城市、乡村地域体系上衍生的一种紧靠城区的不连续的过渡性区域,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独特的地域实体,是处于城乡之间、各种社会经济等要素激烈转换的地带,是城市和乡村相互作用的产物,是非农业活动与农业活动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复杂动态过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农地城市流转决策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十分重要的社会与生态问题.决策者的观念、视角以及价值取向等直接影响农地城市流转的结果.如何看待城市边缘区农地城市流转问题,正确认识流转在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性,从新的视角对农地城市流转决策进行建构是文章的研究目的.文章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伦理进行了回顾;其后在介绍传统的农地城市流转理论的基础上,从农地伦理观的视角对农地城市流转决策概念模型进行了探讨.认为农地城市流转决策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选择不同的价值观对其进行流转,城市边缘区农地流转的政策旨在平衡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分析——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边缘区是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最快的地区,分析其土地利用结构,掌握土地利用现状特征,了解土地利用存在问题,对合理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促进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2006年北京市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利用多种数学模型分析大兴区土地利用结构特点,探讨其存在问题及土地合理利用建议。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复杂多样;土地利用呈现“北城南乡”格局,具有明显城市边缘区特点;土地整体功能较强,但区域间土地利用结构不均衡,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后备资源不足。  相似文献   

18.
北京城市边缘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世峰 《经济师》2006,(2):272-273
文章利用系统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从人口、土地利用、经济和社会等层面概括了北京城市边缘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操作层面和政策层面提出解决北京城市边缘区主要问题的途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张宏波 《经济地理》2008,28(2):232-234
在国务院《东北振兴规划》和国家海关总署新的报关模式背景下,文章提出了建设长春国际陆港区的设想,并进行了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在对长春国际陆港区的概念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长春国际陆港区的基本依据,进而提出了以长春铁路货运口岸的改造升级和龙嘉国际机场完善功能为核心,建设长春内陆港,再构筑内陆港特色经济区的设想。最后对建设长春国际陆港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蔓延严重。多中心城市区域(PUR,Polycentric Urban Region)由于城市间相互影响、资源共享、共同竞争,城市蔓延表现出更为复杂的时空变化。文章以苏锡常地区为案例,利用1991—2013年间5个时相的遥感影像数据,借助蔓延特征指标、空间关联模型,对苏锡常地区进行全局和局部的蔓延热点分析,揭示PUR城市蔓延的空间演化规律。结果表明:PUR城市蔓延空间自相关性较强,次热区与热点区同步演化;冷热点切换频繁,热点区空间结构复杂,蔓延方式多样。具体表现为"圈层扩展"—"分散蔓延"—"多点连片"的格局转变过程,从1995年以前的向城市四周均衡扩展,转向1995—2008年期间蛙跃区与轴状扩展区双重作用下的分散—碎化蔓延,再到2008年以后蔓延热点向中心城市与次中心城市之间填充连片。PUR城市冷热点格局变化分析有助于深刻理解城市扩展的过程,可为控制城市蔓延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