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已逐渐认识到品牌、创新、企业形象等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实践证明,市场经济越发达,无形资产对企业市场竞争成败的影响越大。无形资产的开发与管理已成为我国企业界逐鹿国内外市场的当务之急。一、无形资产开发与管理1.目标无形资产作为企业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能大大提高有形资产的生产率。据统计,美国在1870年至1958年间人均GNP增长50倍。这一巨大的生产增长贡献主要来自于无形资产。无形资产通过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价格等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其价值就取决于超额利润的多少。…  相似文献   

2.
刘红霞 《经济论坛》2009,(4):102-105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成为会计核算的核心内容,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重显著提高,本文以新会计准则为依据,着重对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确认范围和摊销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无形资产管理审计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审计,它的要求高、范围广、情况复杂,搞好无形资产管理审计对提高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搞好无形资产管理审计,也是当前审计人员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讨和研究。为此本文仅就无形资产的审计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首要资本,企业无形资产的比例与重要性日益提高。而传统会计模式下的无形资产却在财务报表中得不到充分披露,使得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越来越差。由于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商誉、人力资源等,主要是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5.
袁华 《经济师》2014,(8):133-133
无形资产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无形资产分类管理制度,保护无形资产的安全,提高无形资产的使用效率,是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无形资产价值运动的角度出发,把无形资产分成两类,动态无形资产和静态无形资产,并动态无形资产的内容,评估方法和价值披露等问题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不同类别的无形资产,其管理上有不同的要求,关于动态无形资产的阐述有助于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为了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规范企业无形资产事项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被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但会计理论界对无形资产的认识至今仍未统一,特别是对那些具有无形资产特征的、不可辨认的项目是否应该确认为无形资产,争议较大。诚然,鉴于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确认时应该持谨慎态度。但也应该能符合客观和如实提供决策信息的要求,不能让某项资产游离于会计记录及财务报告之外。因此,本文就目前会计理论界争议较大的品牌、研究开发费项目的确认、计量及其会计处理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进步规范企业无形资产事项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披露,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但会计理论界对无形资产的认识至今仍未统一。特别是对那些具有无形资产特征的、不可辨认的项目是否应该确认为无形资产,争议较大。诚然,鉴于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确认时应该持谨慎态度。但也应该能符合客观和如实提供决策信息的要求。不能让某项资产游离于会计记录及财务报告之外。因此,本文就目前会计理论界争议较大的品牌、研究开发费项目的确认、计量及其会计处理提出些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探讨:一、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无形资产评估是投资决策的重要前提、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环节、加速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建立公平分配制度、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经济法规的实施、扩大企业影响、企业加强管理;二、无形资产评估目的与目标:确定交易价值;三、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八个影响因素:无形资产的收益因素x1;无形资产的时间因素x2;无形资产实现的风险因素x3;无形资产实施的环境因素x4;无形资产保护的法律因素x5;无形资产的成本因素x6;无形资产的转让方式与转让次数x7;无形资产价格支付方式x8;目的在于确定无形资产评估参数,提高无形资产评估的公正性与客观性。  相似文献   

10.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代表了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能力。无形资产与人力资源是紧密相关的,根据人力资源与无形资产的关系可以把无形资产分为外化性无形资产和内化性无形资产。内化性无形资产是外化性无形资产的源体,内化性无形资产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剥离出可以外化的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11.
王可达 《经济前沿》2005,(11):41-44
文章根据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的客观要求,在分析加强国有无形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的基础上,从强化无形资产观念,建立无形资产管理机构,完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制定无形资产战略,优化无形资产管理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国有无形资产科学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无形资产在企业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对于无形资产的管理仍缺乏应有的重视。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非常重要。本文对当前我国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做了简单的介绍分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产权契约理论解释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对无形资产的影响是全面的。我国无形资产系统所包括的无形资产要素(种类),需要与国际无形资产系统的要素(种类)相协调。我国初步建立了无形资产规范体系,还需要借鉴国际无形资产规范,不断完善与健全中国无形资产规范体系。全球化促进了我国无形资产理论与无形资产学科体系的发展。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无形资产事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无形资产的评估由于无形资产自身的特性,逐渐成为无形资产问题研究的焦点。文章运用无形资产评估的理论方法研究与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实践研究相结合方法,找出我国无形资产评估存在的相应问题,以期为我国的无形资产管理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减少在无形资产评估过程中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15.
q目前,由于企业对于无形资产的管理重视不够,认为无形资产过于“无形”,使无形资产“居高临下”,缺少与实物产品的亲和度,或将精良的无形资产运用在粗放的产品制造上,也会使无形资产望“形”兴叹,重而导致无形资产大量流失,笔者对无形资产流失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价值再确认与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苑泽明 《现代财经》2000,20(12):20-24,37
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无形资产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如何确认无形资产价值,特别是如何确认自创无形资产价值,怎样计量,采用哪种标准计量无形资产,无形资产价值摊销采用什么方法更能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等问题,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集中探讨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无形资产会计信息处理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农业无形资产的概念。农业无形资产隶属于无形资产,是无形资产的一个分支。要研究农业无形资产的概念,还需从无形资产概念谈起。目前,关于无形资产的概念世界上尚无统一定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国众说纷纭,但基本上都是通过描述其内涵及其包括的内容来进行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主要有。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高校无形资产的内涵及特点,介绍了发达国家高校无形资产有效转化模式,并指出中国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为此,提出增强无形资产保护意识、完善无形资产评估方法、建立健全无形资产法制保护体系、规范无形资产管理、提高高校人力资源的人本管理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关于无形资产的确认,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准则中将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外购商誉作为无形资产进行计量和报告,将无形资产的范围销定在上述六项内容,有其不合理的地方。第一,外购形成的商誉不能千篇一律均作为无形资产进行计量和报告,否则不符合会计的稳健性原则。建议:外购形成的商誉应有选择的确认为无形资产。第二,外购商誉作为无形资产,而自创商誉不作为无形资产,这一做法不符合会计的一致性原则,建议将自创商誉作为无形资产对待。第三,人力资源符合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理应归属于无形资产的范畴。 关于无形资产的摊销,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无形资产的摊销采用“直线法”,即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平均摊销。这一作法不能反映企业消耗无形资产的状况,笔者建议:第一,应将多种摊销方法结合使用,除“直线法”外,还可采用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对商誉不摊销等方法。筇二,精确摊销年限,应在每年末重新审查无形资产的有用寿命,确定与原摊销年限的差别,进而确定每年无形资产的摊销额。  相似文献   

20.
无形资产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价值创造的源泉,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法宝。本文从知识和知识管理的角度界定了无形资产的内涵,并分析了作为知识的无形资产的主要特征;再由此,指出了无形资产管理的不和谐之音,即无形资产及其载体在价值计量上的相互独立性,以及无形资产价值形成过程中与其载体之间的相互依存性这样的矛盾统一体,给无形资产管理带来的困境和挑战,并就无形资产载体的创造和创新能力的激发和环境营造,以及无形资产本体的管理,利用和谐管理理论中和谐主题辨识,“和”与“和则”以及“谐”与“谐则”的方法论,从认识论上突破了无形资产管理的这一瓶颈,从而探寻到了无形资产的和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