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会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使得传统利润表提供的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信息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世界各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纷纷提出改进财务业绩报告的建议,全面收益报告已成为大势所趋。面对这种形势,我国也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的收益呈报模式,并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增加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全面收益。本文通过比较全面收益与传统收益的差异,比较国内外全面收益理念的应用情况,探讨了在我国推行全面收益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金融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全面收益报告的作用将越来越大。本文在分析我国报告全面收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全面收益报告模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此来对我国全面收益报告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传统的会计信息提供方式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从而对会计信息的提供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收益。我国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增加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从而为我国会计发展走向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本文通过对现存收益报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在我国推行全面收益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顾珺 《会计师》2014,(12):8-10
20世纪末以来国际会计界一直致力于财务业绩报告的改革,由传统收益表向综合收益表改进已然成了业绩报告改革的必然趋势,这一改革的理论基础便是全面收益理论。鉴于此,本文试从全面收益的概念入手,从经济学、财务学和会计学几个领域诠释全面收益形成的理论基础,然后从"决策相关论"、"总括收益观"、"资产负债观"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多个层面剖析"全面收益"理论的内容,以求对我国全面收益报告的应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末以来国际会计界一直致力于财务业绩报告的改革,由传统收益表向综合收益表改进已然成了业绩报告改革的必然趋势,这一改革的理论基础便是全面收益理论。鉴于此,本文试从全面收益的概念入手,从经济学、财务学和会计学几个领域诠释全面收益形成的理论基础,然后从"决策相关论"、"总括收益观"、"资产负债观"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多个层面剖析"全面收益"理论的内容,以求对我国全面收益报告的应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全面收益是近年来英美等发达国家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提出的新概念,以此为基础编制的全面收益报告能够提供更为充分有用的会计信息。我国企业利润表是以历史成本原基础编制的,这种收益报告只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已经实现的收益,不反映已确认但未实现的收益,无法满足投资者的决策需求因此,应当在借鉴西方国家全面收益理论与方面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对企业收益报告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7.
收益报告作为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作用日益显著。本文从多角度对传统收益报告模式和全面收益报告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国外当前收益报告模式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当前收益报告模式应在传统收益报告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向全面收益报告模式过渡。  相似文献   

8.
全面收益观的演进尽管已有半个世纪的历程,但全面收益报告模式作为一项制度化设计并在部分国家中付诸实施的历史并不长。当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几乎都在致力于改进现有的业绩报告,并积极探索全面收益报告的新模式。而我国推行全面收益表还存在着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郭岚 《福建金融》2008,(8):42-44
2006年2月,我国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可以看出新准则正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但目前只是体现在部分内容上的趋同,对财务报告体系的影响并未完全表现出来。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我国是否也能像西方国家一样实行全面收益报告?实行全面收益报告,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本文从全面收益理论与传统收益理论、全面收益表与传统收益表的主要区别进行分析,认为基于我国目前的国情,虽然迫切需要改进收益报告,但距离实施全面收益报告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相似文献   

10.
编报全面收益表是当今改革财务报告体系的方向之一。文章对全面收益表格式与结构作了简要诠释 ,并对改革我国财务业绩报表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1.
《会计师》2014,(24)
研究收益报告改革发展的规律离不开环境分析,我国收益报告改革发展的不同阶段反映出不同的特征。当前的收益报告充分体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等效,但又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有其深层次原因。收益报告改革的未来趋势与会计目标定位、资产计价与收益确定、会计要素体系的构建等基本问题紧密关联。在决策有用观的目标下,收益报告将更加面向未来,关注预测未来收益及风险的信息,逐步扩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运用,在收益确定方面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变。业绩报告改革方向是报告全面收益,而目前会计要素体系建设并没有同步推进,建议在保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要素基础上,增设利得、损失要素,取消利润要素,并把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等纳入要素体系。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得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瞬息万变,对传统的企业收益观也带来了新的内容和挑战,诸多新的收益、非传统收益对企业的经营收益形成了重要的影响。美国都纷纷将传统收益扩大,采用全面收益观,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反映企业的全面收益信息。我国2009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也拉开了我国全面收益观应用的序幕,在会计利润表中列示出"其他综合收益"科目和"综合收益总额"科目。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得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瞬息万变。对传统的企业收益观也带来了新的内容和挑战.诸多新的收益、非传统收益对企业的经营收益形成了重要的影响。美国都纷纷将传统收益扩大.采用全面收益观.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反映企业的全面收益信息。我国2009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也拉开了我国全面收益观应用的序幕,在会计利润表中列示出“其他综合收益”科目和“综合收益总额”科目.  相似文献   

14.
赵洪俊  章雁 《上海会计》2009,(5):18-19,13
全面收益理论是在经济收益和会计收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收益观,本文从全面收益理论的发展历程开始,得出全面收益理论的特点,并结合中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探讨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收益报表在财务报告体系中,一直占据核心地位。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迅猛发展,传统收益报表已愈来愈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从90年代初起,在世界各国财务信息用户、会计学术界以及实务界的推动下,传统收益表已开始向全面收益(comprehen-siveincome)报告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收益报表在财务报告体系中,一直占据核心地位.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迅猛发展,传统收益报表已愈来愈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从90年代初起,在世界各国财务信息用户、会计学术界以及实务界的推动下,传统收益表已开始向全面收益(comprehensive income)报告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全面收益报告的未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辉 《上海会计》2000,(7):48-50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 ,收益报表在财务报告体系中 ,一直占据核心地位。然而 ,随着经济形势的迅猛发展 ,传统收益报表已愈来愈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 ,从90年代初起 ,在世界各国财务信息用户、会计学术界以及实务界的推动下 ,传统收益表已开始向全面收益报告发展。自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1980年12月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三号《企业财务报表要素》中首次引进全面收益概念以来 ,全球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西方国家自80年代起就开始在财务会计准则中 ,不断要求对传统的金融工具用公允价值计量 ,而对于衍生…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收益报表在财务报告体系中,一直占据核心地位。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迅猛发展,传统收益报表已愈来愈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在世界各国财务信息用户、会计学术界以及实务界的推动下,传统收益表已开始向全面收益(comprehensive income)报告发展。  相似文献   

19.
FASB和IASB财务业绩报告项目研究回顾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萍 《会计研究》2007,(9):35-41
本文对FASB和IASB的财务业绩报告项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评价。认为财务业绩报告项目的研究思路以及研究中重视理论研究和利用理论研究成果的做法值得借鉴,在我国需要加强收益相关理论的研究;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下,国家准则的制定仍应保持一定独立和自己特色;虽然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在短时间内不会有较大的改动,但收益报告改革的方向是报告全面收益,有必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收益报告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在目前企业财务报告框架下,会计收益还难以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收益水平.为此,有必要以提高会计收益质量为目标,借鉴经济收益概念,引入全面收益理论,以增强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关联性;补充现金流量预测信息,以增强会计收益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