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公共价值缺失是城市社区面临的重要问题,打造公共空间从而创造公共价值,为应对这一问题提供了破解思路。以S市和H市为例,探索公共空间建设如何实现公共价值的共创。研究发现,公共空间建设涵盖街道、社区和楼门院落等不同空间尺度,其运作包含自上而下的制度建设和自下而上的合作生产两个过程,面向公共价值的治理行动,能够使两条路径相互增能。公共空间治理过程蕴含了“价值触发—价值催化—价值强化—价值锚定”的契机,打造了社区治理的开放场景,增强了社会治理的多元合法性,提升了社区治理能力,这一逻辑解释了公共价值的生成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公共空间和公共价值融合发展的治理框架。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城市街道家具的分类和种类。阐述了城市街道家具的功能与属性、城市街道家具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城市街道家具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作用。认为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共生系统;城市街道家具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人文底蕴的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共空间是承载市民公共生活、展现城市特色的重要载体,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场。以城市设计视角出发,通过实地调研梳理当前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包括公共空间布局缺乏系统性、规划缺乏绿色理念、设计缺乏人性化、特色彰显不足,以及公共空间建设和管理缺乏完善法律依据、规划统筹和刚性控制不足、建设和管理职责不明等问题,在比较研究美、英等国公共空间规划和管理方面工作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城市设计体系的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和实施策略,应分类分层规划布局公共空间,城市总体层面要构建绿色发展空间体系,重点地区层面要注重活力和特色营造,并要加强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完善公共空间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和公众参与共建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4.
杨超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10):65-72
公共空间是城市的精华所在,也是城市治理的重要抓手与核心资源.北京作为大国首都和超大规模城市,虽然已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公共空间提质增效的实践探索,但仍存在着"私单碎粗"的通病及其深层问题.《北京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纲要研究》的编制,旨在基于国内外先进经验,通过顶层设计的公共政策研究,为北京未来公共空间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指引和技术纲领;由此形成人本深造的理念创新、框架引领的方法创新、平台协作的机制创新和推动共治的应用创新成果体系,进而提出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治理化转型的五点趋势性思考,以期助推城镇化下半场的空间法治共治精治善治,并为可持续发展这一国际共识贡献地方智慧.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催生了城市数字治理,成为实现城市政府善治的新思路。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公共管理的重要领域。轨道交通建设作为市政公共交通工程,在市政府数字治理建设的推动下,朝着智能交通的方向迈进。本文阐述了有关数字治理对城市政府及公共管理组织的影响,结合实例分析城市政府数字治理建设对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城市导向标志系统不仅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也是城市文明和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展现.科学、完善的城市导向系统能够在现有硬件设施的基础之上,最大限度地缩短人们寻路所需时间,减轻城市空间复杂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旅游创造方便、快捷的公共环境.  相似文献   

7.
公园城市是绿色发展理念下的重要成果,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发展新模式。老旧小区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居民日常行为活动的空间载体,在更新改造过程中如何使其积极响应城市新的发展模式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以济南明湖小区五区为例,以宏观的基地周边公共空间、视觉通廊,中观的基地广场空间、巷道空间,微观的记忆元素、景观节点为出发点,以多层次公园为核心,以城市存量更新为手段,推动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公共空间,构建集体记忆新的元素载体。  相似文献   

8.
交通性公共空间分为联通性道路空间和生活性道路空间。分析了联通性道路空间盲区和生活性道路空间盲区的特点,探讨了公共空间盲区的成因,分析了交通性公共空间对城市犯罪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交通性公共空间盲区治理的基本思路。指出联通性道路空间盲区治理的重点在于治理机动车辆的违规行驶、停放和行人的随意穿越;生活性道路空间盲区治理的重点在于治理人车混杂和人车拥挤。最后从合理的安全性规划设计、科学的交通管制手段、即时性的交通安全防控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交通公共空间盲区治理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区冲突治理面临着三方面困境:治理结构单一,权责边界不清;治理主体分散,行动协调困难;治理理念异化,市场机制扩张。城市社区冲突的治理涉及基层政府、物业服务公司、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社区非营利组织等多个主体,在社区冲突治理中分别发挥着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作用机制。但因其主体地位不同,利益关联程度不同,利益诉求不同,对社区冲突的反应和行动不一,仅依靠单一主体无法实现“善治”。因此,为进一步解决城市社区冲突治理难题,提出构建城市社区冲突的协同治理机制、强化党组织的引导和调解功能、完善公共空间的合作供给策略、提升民主协商的权威性和合法性认同、提高社区主体对话协商参与度等优化路径,为解决我国城市社区冲突治理难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公共性是城市公共空间的本质属性,城市公共空间积极社会意义的发挥实际就是公共空间公共性表达的过程.然而在我国城市化迅猛发展过程中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与发展受到总量和结构性的供给不足、发展思路异化、公共功能弱化等一系列问题的阻碍,致使体现公共性的空间作用机制无法有效地发挥,造成了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性的缺失.因此有必要从树立正确的空间发展理念、促进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构建有效的作用机制、扩大公众的公共交往活动、推进科学的规划建设等方面系统地重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以完善的公共空间功能推动整个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常阿斌 《价值工程》2021,40(3):111-112
对一县城道路入口处的废置取土场37m高边坡进行治理,并根据取土场现状地貌设计假山、人工瀑布、绿化设计等进行景观提升改造,通过优化绿地空间格局,完善公园的游览系统、服务设施、植物群落等方面,有效改善入城口区域城市风貌,同时也为周边的社区居民提供日常休闲、娱乐、游览和康体活动的公共空间,并充分发挥其作为南部新城区域中心森林氧吧的生态作用,形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色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2.
面向创新2.0的新网络、新感知、新数据环境以及政府治理转型,催生了决策、执行、监督既适度分离又相互协作的现代橄榄型城市治理结构.政府、市场、社会各方众创共治进一步推动城市环境公共空间、社会生产空间及社区生活空间的协同与演进,推动了城域开放众创空间的综合集成创新发展,对城市治理数据模型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数据环境下的城市生命体复杂性需要作为智慧城市新基建有机组成的系统模型及其在政府(G)、企业(B)、公众(C)和公共产品(P)主体关系上映射的数据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城市治理数据体系、城市码体系,并基于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建设中的示范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对数字化城市管理到智慧城市治理演进中的主体内涵演变、互动关系、数据层次及运行关系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3.
安建增  何晔 《城市问题》2011,(10):86-90
社会自组织是美国城市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城市治理绩效的提升,它与美国城市政府之间有"参与—互动"和"合作—替代"两种关系模式。同时,社会自组织也为美国城市治理带来了一些风险,要规避这些风险,就需要完善城市治理制度,发挥城市政府的"元治理"角色,培育兼具主体意识和公共意识的"好公民"。  相似文献   

14.
目前,应对公共危机,减少公共危机风险俨然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企业作为社会主体的重要一元,其参与公共危机治理能力水平,是我国公共危机治理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本文认为企业参与公共危机治理中由于观念转变不及时、法律法规不完善、治理机制尚未形成、组织建设尚不规范等原因导致企业参与公共危机治理意愿有待加强、治理协调度需提升、治理反应滞后等问题。通过转变企业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思想观念、构建企业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法律保障体系、增强企业公共危机治理中的预警能力、提升企业公共危机治理水平、完善企业公共危机治理反馈制度来提高企业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陈倩 《住宅与房地产》2023,(25):110-112
城市公共空间衰退,面临着无法满足民众及未来城市发展需求的困境,公共空间更新迫在眉睫。文章借国际及国内案例的研究,总结公共空间的三大更新策略,包括建构高品质生态本底、完善人本公共服务、营建当地文化品牌。将这三大策略应用于无锡蠡湖金城湾环境整治更新项目,通过提升水质和水环境,贯通三道并完善公园服务配套,增加全龄功能活动空间,活化利用闲置建筑及户外景观,提供民众文化互动的空间与场景,期望将金城湾公园建成为生态友好、活力友好、文化自信的城市客厅。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地摊经济的存在,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满足城市不同层次多样化需求、展现城市独特魅力与人文风情、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意义。地摊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占道经营、堵塞交通、噪音扰民等问题本质上显示了城市“公共空间”与“商业空间”的冲突、空间“公共性”与“私密性”的冲突街头、摊贩与市民群体空间使用权的争夺、不同阶层之间消费话语权的博弈。这些问题并不是地摊经济本身所固有的“原罪”,而是源于城市治理理念的错误和治理水平的不足。地摊经济的发展不应是一时兴起,要想获得长久良性健康发展,必须要推动城市公共空间治理模式的转型,改革传统的被动管制型政府管理模式,建立主动引导型的多元主体参与的协作式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公共座椅作为人群休憩的行为载体,是城市规划与设计中重要的基础设施。随着城市空间的不断更新,城市进程的不断推进,公共空间的座椅设计也在被重新定义。在多元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单一的公共座椅设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尤其在疫情变幻的状况下,人们对城市公共设施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也在逐渐提高。文章基于设计心理学中情感化设计的研究理论为指导,以城市空间中的公共座椅为研究对象,根据情感设计的特性,分析人的情感、空间环境和公共座椅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公共座椅的情感化设计策略,以期为城市公共座椅的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8.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是以儿童友好为内核的集政策、权利、服务、空间、环境和产业于一体的系统化体系建设,本身兼具公共治理的意图和社会福利供给的目的。多中心治理理论具有多元、协同、合作和互动等特征,在公共治理以及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等领域被广泛运用,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面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过程中儿童存在参与和共享不足、多中心治理主体存在缺位与错位、治理方式存在缺乏认同与协调、治理机制存在保障不力与支持不足等现实之困,需要坚持以儿童为本的治理原则、确立多元主体参与共治的治理格局、优化治理主体合作与系统的治理方式以及完善儿童友好的治理机制等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9.
张文君  陈丹良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7):中插1-中插7
新时代下城市文化空间成为城市空间治理的重要对象之一.城市文化空间治理既要解决过去快速城镇化所导致的"城市特性消失、归属感认可度差"等系列问题,又要符合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新要求.通过构建"目标—驱动—路径"的治理框架,提出"历史挖掘、多元融合和设施均衡"的治理路径及其行动方案,结合江安城市文化空间治理实际工作,在问卷调查统计和研究梳理"历史底蕴、文化特征、空间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实践验证,为实现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支撑和完善城市空间治理体系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认知城市、理解城市文化的重要媒介,它可以满足人物质性和社会性两方面的需要。根据公共空间关注侧重点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不关注人、仅关注物质性、同时关注物质性和社会性三种类型。本文将古希腊至今的城市公共空间根据其服务对象划分为七个时期,分别是公民的空间、贵族的空间、神权的空间、君权的空间、前市民的空间、资本的空间、市民的空间,并分析各时期城市公共空间的特性和相应的背景,认为权利分散、社会公正是实现城市公共空间人文主义回归的关键,同时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社会性需要良好的物质性作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