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国家间交往日益频繁,借口外交庇护损害另一国主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外交庇护是否应当被废黜成为讨论焦点。本文从外交庇护与领土庇护及其他保护制度的对比,以期为将来解决争议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外交庇护制度是庇护制度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派遣国在接受国的使馆,领事馆,军营,军舰,军用航空器内给政治犯以庇护,即是庇护国在外国领土上庇护外国人。此做法依托于治外法权理论,但该理论并不为当前国际法所承认。且外交庇护亦有侵犯他国主权,干涉他国内政之嫌。以"阿桑奇"案为切入点,分析国际法中的外交庇护。  相似文献   

3.
外交保护是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的传统方法,而对公司股东的外交保护是该项制度的难点之一。虽然股东国籍国原则上不得实施外交保护,但也有例外。通过对国际法委员会制定的《外交保护条款草案》第11条和第12条以及若干国际法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草案》的例外规定既有值得肯定之处,又有需要细化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促进了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同时也对我国国际法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国际法教学普遍存在课程设置重国内法、轻国际法,国际法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国际法案例教学流于形式等问题。因此,为满足"一带一路"建设对涉外法律人才的需要,我国有必要进一步改革国际法教学,具体包括科学设置法学课程,提高国际法教学课时;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更新国际法的教学内容;创新国际法案例教学,提升案例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肖向毅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0):239-239
国际法渊源是国际法学的一个基本概念,然而在现实中的使用却极其混乱因而有必要对法的渊源的含义进行考察,以重新界定国际法渊源的内涵和外延,区分国际法渊源与国际法表现形式这对经常被混淆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在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化日益深化和大发展的今天,我们在处理国际法与国内法之间的关系时主张既要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反对一元论中将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混为一谈,又要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将国际法和国内法有机联系起来,反对二元论将国际法与国内法绝对对立。我国在管理国内事务和参与国际事务时要开拓眼界,内外兼顾,在制定和执行国际法和国内法时充分体现我国政府的执政理念,在内政外交中尽量均能做到有法可依,处事有据,为我国进一步建立和谐社会,践行依法治国理念。  相似文献   

7.
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自由贸易的国际法与国际机制因存在广泛的议题交叉而面临体系化协调的问题,引发相应国际法与国际机制间的互动并为国际规则的体系化协调提供了可行性。通过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跨学科综合研究,为气候与贸易国际法与国际机制的互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当前,碳贸易、与贸易有关的减排措施以及气候友好型技术贸易问题凸显了气候与贸易国际法的议题交叉,急需国际法与国际机制间的体系化协调,我国应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和谐世界"理念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和谐世界"理念指导中国外交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有重大的意义,然而,由于国际法法律本身的局限性,导致在对构建马克思主义"和谐世界"理论的保障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本文试图把两者结合起来,浅探其中的不足和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二战”结束后,国际社会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成立了联合国,并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写进《联合国宪章》,使之成为当代国际社会限制武力使用的重要国际法文件。但因受到强权政治等因素干扰,这一国际法准则不断受到挑战,并引起了学者对“国际法与武力使用”这一问题的辩论。《真理和强权——国际法与武力的使用》一书便是明证。通过分析美国对外动武行动与国际法规定是滞相符等事例,揭示未来国际社会应继续强化国际法在限制武力使用方面的监督作用这一主旨。  相似文献   

10.
《商》2015,(14)
对国际法是否有强制性的判断,在国内外仍有着不同的认识。国际法与国内法一样,都是法律。既然同为法律,那就具有法律的强制属性,都是必须遵守执行的。虽然二者的强制实施方法与途径有所不同,但法律本身强制力的属性是一样的。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国家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新形势的各种利益纠纷也不断出现,因此,国际法也在日益完善,国际法强制性的有关内在因素也因此趋于完善,强制执行国际法的体系正在形成,使得国际法得到了更有效地遵守与执行。  相似文献   

11.
《商》2015,(21)
个人在国际法上是否具有主体地位这个问题一直是国际法上的热点问题,而各国的国际法学者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学说,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种:完全肯定说;部分肯定说和否定说。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学习,认为部分肯定说即认为个人属于国际法上的主体,但不是完全的国际法主体这一学说是符合目前的国际法发展趋势的。研究这一问题对于个人在国际法上发挥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本文在深入研究国内外的相关资料,结合当今国际法的相关学说和发展趋势,最终提出结论:个人目前是国际法上的部分主体,并在将来会逐步发展成为国际法上的完全主体。  相似文献   

12.
《商》2016,(14)
信息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法治中国的建设目标和中国成为世界政治大国与经济强国的发展方向,促使中国必须向国际法大国迈进。虽然中国受历史与文化的影响,如今还不能称之为国际法大国,但是现今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改变的能力。本文就基于法治中国建设背景下的国际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背景下,使世界形成一个整体,各国面临着激烈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为维护国际秩序,国际法发挥着重要的约束性作用。所谓的国际法,是世界各国所共同制定和相互遵循的法律规则,对促进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国际法具有一定的渊源内涵,并逐渐外延,对世界国家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所以,有关人员有必要对国际法渊源内涵和外延进行重新审视,进而对国际法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国际法的主体问题是国际法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离开了国际法的主体,就谈不上国际关系,国际法也无从谈起。国际法的主体包括许多内容,而其中最有争议的,莫过于对个人是否具有国际公法上的主体地位的问题。国际公法主体概念的界定,各国不同法学家对个人在国际公法上的主体地位的争论,都值得深思。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强烈及科学技术进步,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其他人类活动领域交流更加频繁,伴随而来的国际关系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个人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关系中来,确认个人的国际法主体地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国际法框架下碳金融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金融起源于国际法促进有效减排的经济手段的应用。碳金融属于环境金融中独树一帜的发展模式。随着碳市场和碳信用的建立发展,国际法框架内外形成的碳交易都需要碳金融的支持和保障,而碳金融自身的发展也需要在国际法框架内获得公平和效率。因此,对碳金融概念的辨析及其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面临问题的评析,将能推动碳金融在国际法规制下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品牌》2018,(1)
在传统国际法理论中,适用外交保护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国籍连续原则;第二、用尽当地救济原则;第三、构成国家责任原则"。其中,国籍连续原则为外交保护的首要原则,在认定个人能否够得到一国外交保护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纵观近年国籍连续原则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趋势,对个人权利的保护,在外交保护制度中日益突出。本文从国籍连续原则出发,对比传统国际法与现代国际法中关于个人权利在外交保护中的地位,分析国籍连续原则中对个人权利保护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以来,国际社会格局的改变,导致了国际法的制定形式较此前有了明显的变化。国家集团的形成,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对国际事务的广泛参与,在赋予民主新含义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国际立法民主只是一种治理形式,作为工具,其不可避免地具有双面性。只有建立在对民主这一充满弹性的概念辩证认识的基础上,才能不断通过强化国际法的民主来提高国际立法质量,从而在法律的正当性和科学性方面增强国际法的拘束力。  相似文献   

18.
贺银花 《商》2014,(13):72-73
民族主义和少数民族在世界上一直存在。然而,国际法上一直没有准确的少数民族定义,也没有具体的法律基础来描述少数民族。因此,从国际法视野下对少数民族进行定义,并对其判断标准和方法进行分析,时少数民族权利的保护至关重要。少数民族的保护经历了从自然权利学说的早期阶段到国际条约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IMF协定是各缔约方施行多种汇率制度的国际法依据。金融活动和金融市场相互关联性的日益增强,使得缔约方需要适当地限制和让渡自身的部分货币主权。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符合相关国际法的。将来关于人民币汇率的国际争议,更有可能是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相似文献   

20.
曹雪瑞 《消费导刊》2014,(1):165-165
国际法的本质就是基于国家实力,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形成的具有法律约束的规章制度。正确认识国际法的本质有利于我们认清国际法存在的内在机制。但是由于国际法的复杂性,学者还未对国际法的本质进行全面的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