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3,(13):179-181
文章使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湘西民族地区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特点。通过研究发现,湘西民族地区财产保险收入逐年增加,其市场潜力巨大;湘西民族地区财产保险的赔款支出对财产保险收入有较强的示范效应;随着新增民用汽车拥有量的增加,财产保险收入也会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2.
今年上半年我国寿险业保费收入2008.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36.66亿元,增幅为13.36%。扣除3月份中意人寿200亿大单,今年上半年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49%。如果没有中石油的趸缴即领的年金业务,今年上半年必然是低速增长。中意人寿一下子就跃升中国最大的外资寿险公司。  相似文献   

3.
《中外企业文化》2008,(4):92-92
人保寿险今年将力争实现全年保费收入突破137亿元,资产总规模突破180亿元的目标。2007年,人保寿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5.9亿元,同比增长了441%。其负责人表示公司将针对今年资本市场波动加剧的特点,做好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工作。并争取到2011年,人保寿险实现保费收入突破600亿元、资产规模突破1000亿元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中外企业文化》2003,(130):25-25
机动车车险的盘子有多大,根据统计,我国2001年的财产保险为685亿元,而其中60%以上都是靠机动车险所获取的,也就是说2001年我国车险保费应在420亿元以上,这是一个足以让人感到心跳加速的数字,而且随着我国私车购买力的趋强,车险市场将会迎来一段空前的“黄金岁月”。  相似文献   

5.
中国保险业存在的风险 1、人寿保险中的风险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寿险市场还处于发育的初级阶段。中外保险界一致认为,中国是最大的潜在寿险市场。2002年,中国寿险保费收入2,27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近60%。2003年上半年,中国寿险保费收入达3,228  相似文献   

6.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2006年中国市场团险将达到1000亿元的规模。自2004年12月11日保险业全面放开以来,外资保险公司就迫不及待地开展起了业务。而中资公司却大多视之为“鸡肋”,团险保费在人身险保费收入中的比重从1996年的87%直降到2005年的20.44%,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4%,成为制约人身保险快速发展的瓶颈。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服务,做大团险蛋糕,成为中资保险企业当前一项急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王今 《活力》2011,(12):142-144
我国保险主要由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组成。1980年保险业全面恢复时,寿险保费收入几乎为零,到1997年寿险保费收入首次超过非寿险保费收入后,在保险业已处于主导地位,并且这一趋势将继续下去。本文采用2009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人寿险业务保费收入相关的截面数据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影响我国寿险保费收入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我国人寿保险业年年高速增长。到2003年,人寿保险费收入达到了301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5%,而同期CDP的年复合增长率为8%左右。不少专家预测,寿险行业至少在未来5年内仍将处于高速增长期,年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30%左右。然而,2004年人寿保险费同比增长仅有7.2%,低于同期CDP增长率,一个潜力巨大并面临快速发展机遇的市场,为什么业务发展该快不快呢?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理论上影响我国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相关因素,主要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市场结构、保险补偿功能的实现等因素。本文采用1997—2006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均GDP是影响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重要因素;固定资产投资对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增加所起的作用不明显;财产保险保费收入与市场结构关系不显著与保险补偿功能的实现正相关。因此,政府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的保险意识。  相似文献   

10.
公司报道     
据最新数据,中国人保集团总资产已达2635亿元,其旗下中国人保财险业务量也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国内首家保费上千亿的非寿险保险机构。今年上半年,太平洋寿险个人传统分红期缴业务和意外险业务呈现高速增长。受益于此,从最新的保费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太平洋寿险总体保费收入增速放缓,但总保费依然位居国内三甲。  相似文献   

11.
在新颁布的《保险法》中,对于受益人一词的解释是:在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指定经被保险人同意后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由此可见,受益人这一特定名词是出现在人身保险合同条款中的。但是随着保险业务的不断发展,笔者认为财产保险中同样需要受益人的出现。在实际的财产保险实践中会出现被保险人随保险标的灭失而死亡的情况,因此设立受益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姚倩雯 《企业导报》2011,(21):35-36
<正>一、入世以来外资寿险公司在我国发展状况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保险业发展迅猛,全国原保险保费收入由2001年的2116亿元跃升到2010年的14528亿元,截止到2011年7月,全国保费收入也已达到9055亿元。其中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由2001年的1287.58亿元升至2010年的9679.53亿元,增长了8391.95亿元,增幅为651.76%。2011年7月,寿险业务原保费收入额达5714.80亿元,占全国原保险保费收入的63.11%,寿险业在中国保险业的  相似文献   

13.
创新推动“做人民满意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539.3亿,同比增长29%;以39%的市场份额创造全行业48%的利润;仅车险保费就突破1000亿元;在全球可比上市非寿险公司中排名攀升至第八位。在“亚洲保险竞争力排名”中荣获“2010年度亚洲最佳非寿险公司”,  相似文献   

14.
保险大事件     
《中外企业文化》2009,(6):11-11
营销员走入提薪周期 上海银邮规模高烧不退,上海保监局酝酿保费新“标尺”。尽管监管层整顿银邮市场已历时约10个月,但上海进展步履维艰:保险市场分渠道保费收入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上海辖区各保险机构在银邮渠道共录得保费收入约72.07亿元,占寿险业务总保费收入的46.8%,依然是总保费贡献大户。为继续深入推进银邮渠道整顿,上海保监局正研究制定一系列保费衡量指标,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亦已提出银邮业务手续费上限3.3%的严厉标准,直指寿险行业“潜规则”。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1982年恢复人身保险以来,个人寿险业务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在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进入上海市场,通过个人代理方式发展个人寿险业务,于是个人代理寿险营销机制引入中国,并得以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08年7月19日,中国保监会公布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618亿元,同比增长51.1%。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299.3亿元,同比增长19.9%;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859.8亿元,同比增长64.2%;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50.2亿元,同比增长85.9%;人身意外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08.7亿元,同比增长13.9%。截至6月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27,063.3亿元,比年初增长1.3%。其中,银行存款6,977.8亿元,占比25.8%;债券14,507.7亿元,占比53.6%;股票(股权)投资2,905.4亿元,占比10.7%;证券投资基金1,855.4亿元,占比6。9%。上半年保险公司投资收益648.7亿元,投资收益率2.4%。保险业资产总额达到30235.89亿元。  相似文献   

17.
《中国质量万里行》2012,(12):77+93-94
五十亿保费千亿元保障同执慈善心共筑常青业平安人寿天津分公司正式成立于1993年11月19日,并于1994年10月24日在天津寿险市场上开辟了个人寿险营销业务的先河。公司经营,持续稳健发展18年来,平安人寿天津分公司从一家开业初期只有50多人的分公司发展为万人平台的销售队伍,从62万年保费收入发展到年经营规模50亿元,并逐步成长为天津寿险市场中的龙头机构。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8于1995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根据《保险法》产、寿险分业经营的原则,经国务院和人民银行批准,1996年下半年原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分设了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寿险专业公司的成立为培养和完善中国人寿保险市场注入了一支新的生力军.同时也为寿险公司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那么如何发展我国人身保险市场、抓住机遇、找准问题、加快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一、发展人身保险市场的必要性1、人身保险对个人的经济保障作用.人们经济生活的利益常常会由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的发生而…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而谋变,财产保险的市场推广由直销型向营销型蜕变的过程不是简单模仿寿险营销,它的攻守进退全仰仗于前瞻性的战略思想。本从产险市场的现实出发,从抢占销售渠道的制高点、组合产寿险种捆绑销售、代理公司与经纪公司并进、专业风险控制等四个方面探讨了产险市场营销险种思路转型的问题。本期刊登章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将在下期刊登。  相似文献   

20.
《辽宁经济统计》2008,(7):41-41
2007年东软集团以1.4亿美元的离岸软件外包收入.40%的增长率,摘得中国离岸软件外包桂冠,并以较大的领先优势领跑中国软件外包市场。目前,东软正在为全球50多家著名的跨国公司开展软件与服务外包业务,业务覆盖汽车电子、手机、金融证券等多个嵌入式和应用软件领域,其中仅从事嵌入式软件外包的员工就接近5000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