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立荣 《首都经济》2005,(10):66-68
花旗银行(Citibank)是花旗集团(Citigroup)属下的一家零售银行,其主要前身是1812年6月16日成立的”纽约城市银行”(City Bank of New York),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并购,已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也是一家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及地区设有分支机构的国际大银行,总部位于纽约市公园大道399号。其营业范围除了商业银行业务外,还经营全部投资银行业务.包括工商企业持股业务、金融租赁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等。  相似文献   

2.
刘洋  陈妞  王健康 《特区经济》2008,(11):77-79
银行并购是风险最大的一种企业组织行为,在银行并购过程中,存在诸如产权风险、管理风险及并购战略风险等,对此,通过运用“市场——规模”模型和“战略组合”模式来探寻银行并购风险及控制.以确保银行并购顺利进行和并购目标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3.
百年来全球银行并购的实践推动了银行并购理论的发展,银行并购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并购动因的理论解释和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百年来全球银行并购实践的多样性决定了银行并购动因理论发展的多元化特点;近十多年来有关银行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揭示了银行并购绩效的非显著性,并购绩效的实证结论不能支持银行并购迅猛发展的现实。  相似文献   

4.
浦东开发一月要闻本刊记者,曲辰(1995年7月16日~8月15日)16日_商银行浦东分行、日本第一劝业。行、日本三和银行和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签约。共贷款2400万美元和1.2亿元人民币,支持该公司年产14o万台空调压缩机二期项目。浦东新区党委中心组...  相似文献   

5.
【英国“金融时报》6月5日】工商银行入主印尼哈林银行、建设银行收购美国银行(亚洲)有限公司并将其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一季度以来,中国银行业发生的这些并购,标志着中国银行业的海外扩张已经悄然起步。  相似文献   

6.
6月14日,美联储以6比0全票通过了JP摩根大通以580亿美元并购美国第一银行公司的申请。此次并购使得今年全球新一轮银行并购浪潮再度被激起。  相似文献   

7.
王果 《亚太经济》2007,(6):114-117
有关的实证研究显示,影响银行跨国并购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本文借助计量经济模型,以亚洲11个国家和地区为研究样本,通过四组变量假设,分析了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在该地区发生的银行跨国并购活动。研究表明,传统的“引力模型”对亚洲范围内银行跨国并购的解释力有限,银行跨国并购活动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海外经济评论》2006,(32):26-27
新加坡《联合早报》8月1日 亚洲地区经济蓬勃增长,最大的受惠亚洲企业为银行。新加坡的星展银行、日本的新生银行(Shinsei Bank),以及印尼的自立银行(Bank Mandiri),它们刚发表的第二季盈利都比预期高。韩国最大的18家银行的总净收入也上涨24%。  相似文献   

9.
冯学锋 《开放导报》2006,(3):99-102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银行并购市场上,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导致并购银行放弃了优质银行而并购了低质量的银行,或者付出此实际价值更高的成本并购了目标银行。二者都加大了银行并购的成本,影响并购效果。设立最优契约,甄别质量高低银行,同时针对经营层拥有的私人信息,股东从监督和激励两个方面诱导经营层的行为与股东利益一致,是解决银行并购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简述日本三菱银行历史上一次没有实现的合并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系贾佑龙1995年3月28日,世界上第六大银行三菱银行若井行长与第十大银行东京银行高垣行长向新闻界宣布两个银行将以对等的方式合并.名为“东京三菱银行”。这个即将诞生的世界第一大银行在日本乃至全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回顾了银行并购与效率衡量相关理论和实证文献;然后搜集了06-08年间发生的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案例11起,以国内17家银行06-08年间的财务数据作为样本,运用随机边界分析法(SFA)测算了银行的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值,并检验了海外并购是否对提升银行的效率起到了显著作用。在银行并购效率的研究领域,以外资银行并购中资银行的研究为多,而对中资银行海外并购效率的研究尚不多见。这也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发达国家一些经营业绩良好的大企业、大银行的并购高潮迭起,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本文将研究和探讨并购风潮的概况、原因、问题以及对我国实施大企业集团战略的启示。一、巨人联姻,门当户对企业并购风潮最盛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有日本、德国以及其它发达国家。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仅美国就发生的企业并购超过10000起,涉及交易额达到8500多亿美元。下面,列举一些在世界引起轰动的并购案例:今年5月7日,德国最大、世界排名第十五的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与美国排名第三、世界排名第六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宣布合并,组成"戴姆勒-克莱斯勒股份公司"。这是世界工业史上迄今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爆发了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兼并收购浪潮。此次并购主要角色是银行,保险公司及证券公司等金融行业企业,占全部收购兼并总额的40%左右,大规模合并形成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级的金融巨头;1995年3月,日本三菱银行与东京银行合并组建东京三菱银行,其总资产超过6000亿美元,当时全球排名第一,1997年12月,瑞士信贷银行与瑞士联合银行,组建世界经二大银行和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1998年4月,美国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合并组建花旗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总资产7000亿美元,1999年8月,日本第一劝业、富士、兴业银行合并,总资产高达141万亿日元,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金融集团;2000年3月8日,德国第一大商业银行德意志银行和第三大商业银行德累斯顿银行合并,成为目前世界第一大银行,总资产达2.5万亿马克。  相似文献   

14.
雷裕春 《改革与战略》2008,24(10):111-113
由于银行并购带来了区域性、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因此,有必要从法律层面对银行并购行为及监管各个环节进行规范。文章从我国银行并购立法的必要性、立法现状和立法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的分析着手,对我国银行并购立法完善方面进行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香港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和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它经受了亚洲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本文在阐述香港金融监管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对内地金融监管的几点启示。1.香港金融监管的特点概括起来,香港的金融监管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银行监管以风险管理为中心,注重对银行危机的事前防范监管香港银行业多业兼营,银行业监管实行的是牌照管理制度,即只要一家金融机构取得了银行牌照,即可从事银行业务;取得了保险牌照、证券牌照也可兼营保险业务和证券业务。而且几种业务相互补充、取长补短,使…  相似文献   

16.
国际金融之星:陈有汉及盘谷银行三代传人(上)黄勇1995年12月1日是盘谷银行创建51周年。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盘谷银行已跨入世界五百家大银行行列,排名第180位(1993年),成为国际金融之星,这是泰国华人的骄傲。28年前,即1968年8月17日,盘...  相似文献   

17.
浅论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肖健一、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下的原因(一)银行方面的原因:1、缺乏信贷风险约束机制。银行信贷改革步履滞后,缺陷重重。主要表现在:(1)贷款审批程序混乱,责任不明。(2)对信贷资金缺乏有力的监控,三查制度执行不严,对信贷对象缺乏...  相似文献   

18.
他山之石     
张巍柏 《西部论丛》2006,(10):47-50
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有政策性银行,其种类较为全面,并构成较为完整的政策性银行体系,如日本著名的“二行九库”体系,包括日本输出入银行、日本开发银行、日本国民金融公库、住宅金融公库、农林渔业金融公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北海道东北开发公库、公营企业金融公库、环境卫生金融公库、;中绳振兴开发金融公库、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韩国设有韩国开发银行、韩国进出口银行、韩国中小企业银行、韩国住宅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法国设有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法国对外贸易银行、法国土地信贷银行、法国国家信贷银行、中小企业设备信贷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美国设有美国进出口银行、联邦住房信贷银行体系等政策性银行。这些政策性银行在各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构成各国金融体系两翼中的一翼。  相似文献   

19.
印度尼西亚出口银行负责人拉希德日前说,至少有15家外国银行愿意向该银行发出的信用证提供担保。这些外国银行包括渣打银行、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ABC银行和日本进出口银行所属的银行。印尼出口银行是印尼政府今年5月决定成立的新银行,其目的是向该国的出口公司提供贷款。同其他常规银行不同的是,这个银行不向社会筹集资金,而是从日本进出口银行和其他国际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这个银行成立后,印尼政府首先注入3万亿盾(约合4.28亿美元)。日本进出口银行同意注入16万亿盾。这家银行已于9月1日正式营业。印尼出口银行信…  相似文献   

20.
瑞士向彻底废除银行保密制度,又迈进了很大一步。5月6日,在法国举行的欧洲财长会议上,包括瑞士及中国在内的世界47个国家签署了一项宣言,同意实施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银行信息自动交换”标准。该标准要求各国收集并交换银行账户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