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公允价值是《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基石。笔者认为,提高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可靠性的根本方法是完善公允价值,特别是完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数据收集方法及渠道。本文提出要在现有法规和财务管理计算技术基础上,增强公允价值,尤其是提高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可靠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公允价值是《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基石.笔者认为,提高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可靠性的根本方法是完善公允价值,特别是完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数据收集方法及渠道.本文提出要在现有法规和财务管理计算技术基础上,增强公允价值,尤其是提高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可靠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资产减值计量的核心问题是资产公允价值和现值的确定,难点在于现值的计量,而现值的计量主要在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确定。  相似文献   

4.
资产减值计量的核心问题是资产公允价值和现值的确定,难点在于现值的计量,而现值的计量主要在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确定。  相似文献   

5.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其计量的核心问题是资产公允价值和现值的确定。公允价值的确定具有层级结构估计,而现值的确定主要在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确定。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资产减值准则”)第六条规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第九条规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按  相似文献   

7.
一、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 某一资产,如果其市价已经下跌,但企业继续在生产经营中使用,其给企业带来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与该资产当前的市价往往会不一致,这就要评估其未来现金流量并计算其折现值。此时,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应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因此资产可收回金额确定的核心问题是公允价值和现值的计量。但这并不意味着需要同时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和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只要有一项超过了资产的账面价值,就表明资产没有发生减值,不需再估计另一项金额。  相似文献   

8.
资产组内各项固定资产的减值损失的计算,特别是资产组内某一项或某几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或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可确定的情形,计算其减值损失比较复杂。本文采用Excel建立其计算模型.使问题简化了许多。  相似文献   

9.
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的核心问题,资产减值计量是会计计量中的重要内容,资产减值金额的确定至关重要。本文从非流动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和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比较、分析中估计非流动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与非流动资产账面价值相比较,确定非流动资产是否发生减值以及非流动资产减值的金额。  相似文献   

10.
我国非流动资产减值金额的确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永和 《会计之友》2008,(19):56-57
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的核心问题,资产减值计量是会计计量中的重要内容,资产减值金额的确定至关重要.本文从非流动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和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比较、分析中估计非流动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与非流动资产账面价值相比较.确定非流动资产是否发生减值以及非流动资产减值的金额.  相似文献   

11.
所谓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而公允价值会计,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与负债为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按照这定义,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有两个: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公允价值与一般...  相似文献   

12.
浅析资产组及其减值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资产减值的处理为什么要引入资产组的概念企业的资产一般是按单项确认的,在资产负责表日,当有迹象表明企业的资产可能发生减值时,应当估计可收回金额进行减值测试。减值准则规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也就是说,确认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相似文献   

13.
曾波 《财会通讯》2007,(4):71-71
现行时点上资产价值评估存在以下代表性观点:以FASB为代表的观点认为资产现行时点上的价值主要依赖于特定时点上资产的公允价值。以IASB为代表的观点认为在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中引入可收回金额的概念,并将可收回金额定义为销售净价和使用价值二者中的较高者。我国新准则规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从以上观点来看,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关键表现为资产现行时点上可收回金额的确定。  相似文献   

14.
2006年2月15日,我国正式公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并已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在这次会计准则的历史性变革中,资产减值准备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明确规定了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相似文献   

15.
安慧 《财会通讯》2008,(2):42-45
本文认为,理论上采用现值计量技术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能反映通货膨胀与风险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但现实中现值计量又不可避免地带来折现率的估计及风险因素的调整、未来现金流量时间序列的可选择性、后续期现金流量增长率假设是否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现值计量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必须建立良好的现金预算管理体系,对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计量在资产减值中的运用做出明确的规范和说明,并对职业判断加以必要的限制,这样才能提高企业资产减值信息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理论上采用现值计量技术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能恰当地反映通货膨胀与风险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但现实中观值计量又不可避免地带来折现率的估计及风险因素的调整、未来现金流量时间序列的可选择性、后续期现金流量增长率假设是否合理等问题,这些会影响现值计量结果的可靠性。必须建立起良好的现金预算管理体系,对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计量在资产减值中的运用做出更加明确的规范,并对职业判断加以必要的限制,才能真正提高企业资产减值信息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会计准则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此模式下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是: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如果该资产和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按其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贴现计算的现值评估确定。  相似文献   

18.
彭克强 《财会月刊》2008,(11):75-76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当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并且换出资产或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时,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而一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则应看是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②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相似文献   

19.
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在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资产减值定义、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和计量的基础。我国可收回金额的计量与IASB和FASB不完全相同,主要基于公允价值和资产预计未来现金量的现值,这样必将造成可收回金额计量方法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杨紫元 《财会月刊》2007,(12):72-72
一、资产组减值的计算一关于二次分配的问题 按新会计准则的规定,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减值损失的金额应当按照下列顺序分摊:首先抵减分摊至资产组中商誉的账面价值,然后根据资产组中除商誉之外的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重,按比例抵减其他资产的账面价值。以上资产账面价值的抵减,应当作为各单项资产的减值损失处理,计入当期损益。抵减后各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得低于以下三者之中最高者: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如可确定)、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如可确定)和零。因此而导致的未能分摊的减值损失金额,应当按照资产组中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重进行分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