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讯     
《金融电子化》2007,(2):92-95
央行发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管理规定》据悉,为进一步完善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2007年新出台的《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管理规定》,对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现行的做市商管理制度展开分析和归纳,并对这一制度需要继续完善和配套的措施进行了探讨,为业界深入理解新规定和今后完善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银行间市场的做市商制度脱胎于双边报价商制度,2007年1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7年第1号公告,即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管理规定,标志着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中正式引入做市商制度。中国银行自成为首批现券双边报价机构以来,积极响应中国人民银行的号召,始终活跃在银行间市场之中。  相似文献   

4.
政策法规     
《中国货币市场》2008,(4):98-98
央行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工作指引》;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证监会发布基金公司在港设立机构规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活跃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券交易,央行批准了9家商业银行开展双边报价业务,但由于存在很多限制因素,做市商制度并未真正形成。本文分析了做市商制度的产生过程,对完善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做市商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货币市场》2007,(1):43-43
第一条 为规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以下简称银行间市场)做市商做市业务.提高市场流动性.完善价格发现机制.推动我国债券市场快速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7.
刘辉 《西南金融》2011,(12):74-76
巴塞尔协议Ⅲ倡导将做市商交易制度与场外市场交易相结合。目前,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努力推行做市商交易制度。本文从央行的视角探讨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交易制度的意义,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性提出了完善其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关于发展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发展仅两年,但从实践看,已收到了良好的运行效果。本文在对中国做市商制度实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做市商制度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市场缺乏流动性,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场内市场并立割裂等方面,因此,目前有必要以做市商制度的推行为突破口,来强化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早性,活跃市场,提高市场流动性,本文从保证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提高市场的效率和货币市场的监管三方面讨论了做市商制度的必要性,并介绍了做市商制度的总体运作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通过加强对做市商的监督来更好地监督银行间债券市场,以及做市商的相应权利与义务和和审定问题,最后分别从结算制度和金融当局政策支持等角度分析了我国建立做市商制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加强做市商制度研究,对于推动我国债券市场深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回顾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发展历程和成绩,并从多个角度就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提出相关建议。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市场容量稳步增长,参与主体日渐多元化,对外开放持续推进,这些均推动我国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形成当前以银行间为主,交易所、柜台市场作为有效补充的多层次债券市场。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上分析,做市商制度确实可以提高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本文试图从实证的角度分析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做市商制度对流动性有何影响。最终通过非参数检验,证实做市商制度确实促进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2.
做市商制度运行三年来,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作出了贡献,但目前仍存在诸如报价券种期限结构不合理、双边报价连续性较差及政策支持有待完善等问题。该文借鉴了国外发达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在准入条件、考评与退出制度等方面的经验,并就完善国内做市商制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欧美国债市场做市商制度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国外债券市场发展的实践,我们发现做市商制度是活跃国债市场不可缺少的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虽然也存在做市商制度,但是有行无市的困扰一直存在,形同虚设.本文重点对美国国债市场和欧洲MTS市场的做市商制度进行介绍,以期对我国国债市场做市商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择美国债券市场作为我国债券市场的参照,通过对美国债券市场以及国内其他类型债券市场的相关制度和规定的总结、思考,认为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应该由证监会统一监管,采取核准制发行并逐步向注册制发行过渡,在面向机构投资者的银行间场外交易市场交易;应该充分发挥自律组织对监管的补充作用,鼓励私募发行以发挥其对公开发行的补充作用,完善做市商制度以引导其对场外交易市场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金融市场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债券远期交易5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管理规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了债券远期交易。债券远期交易的推出,可以有效规避风险,也有利于完善市场价格发现,提高市场流动性,这对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顾伟 《新金融》2000,(6):37-39
当前我国债券市场形成了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主体,交易所债券市场为辅的格局,尤其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已取得了重大发展,形成了相当规模。以99年为例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达3817亿,占发行总量的60%,发行各类记帐式债券占整个记帐式债券发行量的89%;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可流通债券为10500亿元,99年回购债券量达3900亿元;市场主体由最初的16家商业银行总行扩展到包括商业银行总行、授权分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和农村信用联社等在内的461家各类金融机构。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使目前的单边询价交易方式成为一种低效的债券交易方式,严重阻碍了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也为做市商制度的推行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而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于2000年3月6日向市场推出了现券买卖的双边报价功能,为做市商制度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最后,债券市场上存在的势力雄厚、营运规范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会员,如国债一级承销商、公开市场业务一经自营商等,保证了做市商能最终产生于债券市场。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已基本具备推行做市商制度的软件、硬件条件,应逐步开始做市商制度的试点。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不断推进的新形势,促进外汇市场可持续发展,2021年伊始,国家外汇管理局修订并发布《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指引》,交易中心配套出台《银行间外汇市场尝试做市机构指引》并修订《银行间外汇市场评优办法》,进一步完善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此次做市商制度改革优化流动性分层体系,丰富市场流动性来源,将有力推动外汇市场构建新格局、再上新台阶。具体看,本次改革如何对做市商管理进行优化,并对银行做市业务产生深远影响?交易中心如何从系统、服务、机制等方面入手,有效落实做市商制度的修订和实施?做市商和尝试做市机构应如何加强自身做市能力建设,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在本期中,本刊组织专题,对上述问题作深入探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05年5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管理规定》,标志着我国债券市场第一个衍生产品——债券远期的正式推出。该文介绍了债券远期交易推出的背景,以及债券远期的产品框架、制度架构和风险控制与管理。  相似文献   

19.
张辛茹 《银行家》2021,(3):137-139
导语: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确立了"一级托管"的登记托管体系。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一级托管模式的局限性也逐渐暴露。2019年10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发布《关于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要求理财子公司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实行多级托管模式,由托管人为理财子公司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提供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服务。该制度安排为我们进一步思考和完善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登记托管制度提供了契机。笔者将从托管银行的角度,探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登记托管制度变革的必要性,并对完善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模式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银行问债券市场进一步创新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成效显著,其中,在防范风险前提下对创新的鼓励为市场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该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归纳了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创新原则,并从基础产品创新、金融衍生品创新、做市商及其配套制度创新、发行与结算方式创新等多个角度提出银行间债券市场进一步创新的潜在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