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影响力和用户基数的不断提升,网络视频行业中蕴含的巨大市场潜力渐渐被挖掘出来,行业格局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运营成本高,盈利模式单一,没有建立起一套好的受众付费体制等一系列问题依然困扰着视频行业的发展。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运用新载体实现网络经济的新增长,是网络视频行业寻求新突破的重点。本文从点播付费、移动广告以及自制节目等方面试图寻求视频网站盈利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8月2日的汪峰北京鸟巢演唱会之所以受到关注,除汪峰本人的影响力之外,其首次与网络视频服务商合作,以在线直播的方式为歌迷提供演唱会服务的020服务形式也是原因之一。据企业发布的官方数据,截止8月4日,此演唱会在线转播共吸引75000次付费观看。增值服务是网络视频行业想要极力发展的商业模式之一,那么演唱会作为吸引网民付费的内容之一,它的市场有多大?有多少网民愿意花钱观看在线演唱会?付费观看在线演唱会的受众有何特征?除了演唱会,网民还愿意为哪些类型的视频内容付费?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知识与网络实现有机结合,网络知识应运而生,其极大地丰富了学习资源,扩展了知识获取渠道。虽然近年来网络知识的发展由热潮回归理智,但疫情为行业提供了机遇,反映出其市场潜力。为了了解网络知识的付费情况,探究行业发展,文章通过对陕西省大学生的网络知识付费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并反照行业,发现现行网络知识付费市场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问题,以此提出网络知识行业应在内容质量、传播渠道、监管和定价方面进行改善,摒弃一切为了利润的观念,也可通过上层建筑的政策导向实现跨越式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晏于飞 《广告大观》2011,(8):107-108
随着中国互联网格局以及网民浏览习惯的不断变化,网络视频不仅成为继门户网站、搜索平台之后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主流网络媒体,网络视频营销日益被广告主重视和应用。日前,由中国领先的视频网站优酷举办的“视频营销价值评估研讨会——暨中国网络视频专家团启动仪式”在京举行,邀请邓广槽、肖明超、李听、杨伟庆等行业权威专家和众多媒体,共同就网络视频的品牌传播价值,以及视频广告营销效果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揭示视频营销机会与策略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5.
王智颖 《中国广告》2014,(1):140-141
正对广告主来说,最简单的,就是面对一个平台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使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观看电影及综艺节目,看似普通的现象在网络视频行业却是一个新的商业契机。过去一段时间,并购、版权、自制、UGC等话题绝对是网络视频行业的热门话题,相差甚微的内容营销及商业模式也让网络视频市场渐渐趋向饱和,当业界都在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及内容营销创新时,移动端"趁虚而入",与其说是一把救命稻草不如说是一把双刃剑,新  相似文献   

6.
海外传媒     
《中国报业》2014,(3):96-96
25%德国网民购买付费新闻1月13日,德国IT行业协会BITKOM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5%的德国网民购买过网络付费新闻,人均每月支出为13.6欧元。30岁至49岁网民最愿意购买网络付费新闻,购买者比例达31%。相比之下,老年网民的接受度不高,65岁以上网民中仅13%购买网络付费新闻。谈及不愿付费的原因,65%的人认为网上免费新闻  相似文献   

7.
《成功营销》2011,(4):36-37
网络视频:网络视频行业的统称,行业主体包括以优酷、土豆、酷6等为代表的视频分享类媒体;以PPTV为代表的网络电视媒体和以  相似文献   

8.
网络视频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但国内视频网站连续亏损。本文分析了视频网站的主要成本,概述了其在赢利方式多样化上的探索,认为加强新媒体属性、网络视频营销、自制网络影视剧都是追求广告收益。短期内,视频网站依然固守"免费+广告"模式;从中长期看,"广告+付费"模式将成为主流。视频网站应充分发挥其在数字化发行和分销中的作用,加强与大型影视、传媒集团的战略合作,才有可能真正赢利。  相似文献   

9.
华筠 《广告大观》2011,(4):104-104
今天的网民在互联网上观看影视剧依然是以免费的方式居多,但是我们发现敢于直接向广大网民收费的视频网站开始变得多了起来。“付费加免费”模式,已经逐渐成为各大视频网站的共识,在线视频的收费时代已经拉开帷幕。消化成本压力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12月,我国互联网网民规模达到了4.57亿,其中网络视频用户规模是2.84亿,占据网民规模的62.1%,网络视频已发展成为人们获取电影、电视视频等数字领域的重要媒体。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近几年来视频网站主要靠广告业务来获取收益,但是作为视频行业的基础收入来源,广告业务的发展潜力已经进入疲软状态。与此同时,会员业务的产生并迅速发展,并为视频行业带来了新的赢利点。腾讯视频的付费会员从2012年开始实施,虽然发展较迟但有腾讯集团作坚实的后盾,近几年来有后来居上的趋势。这使得我们对此产生的强大经济效益产生好奇,本文通过分析腾讯视频的收入构成来研究发展会员制的经济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13年,视频行业竞争风起云涌,各大视频网站通过追求内容的差异化来抢占行业高地,优秀的视频资源版权费屡创新高。多屏联动、版权、并购、自制成为网络视频行业的关键词。2014年视频行业将何去何从,笔者认为,网络视频行业将有十大趋势。  相似文献   

12.
卢旭成 《创业家》2011,(1):43-43
众多网络视频行业的新进入者都在模仿YouTube或Hulu模式,梦之窗却选择了为其他机构提供高质量、低成本视频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王红侠 《中国广告》2011,(3):154-155
上市、盈利、移动视频、自制剧等充斥着去年整个网络视频行业,这同时也标志着是我国网络视频行业真正走向了商业化、市场化和正规化的道路。根据艾瑞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在线视频市场规模达31.4亿元,同比增长78.1%,  相似文献   

14.
刘桐 《光彩》2014,(5):40-42
正版权分销、乐视盒子、超级电视等创新让乐视几乎成了近几年网络视频行业的"弄潮儿",不断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和其掌门人贾跃亭喜欢挑战和颠覆的个性有着极大的关系在中国的众多视频网站中,乐视绝对是一个另类,这个充满争议的个性化公司在网络视频行业一直野蛮生长。它掠夺资本市场、网络视频、影视制作、智能电视等市场份额,它以产业链垂直整合的模式,立足网络视频行业,又上下深度整合、跨界创新,每新进一个行业便迅速成为颠覆者。掌门人贾跃亭表示,乐视的颠覆还将继续。乐视创始人、CEO贾跃亭喜欢穿黑色衣服,这与他  相似文献   

15.
付费内容并非互联网时代特有的产物,但在移动互联网兴起、碎片化阅读全面泛化的今天,人们对付费内容的需求存在于网络读者在资讯内容消费领域的长尾之中,它寄托着受众在阅读中的"自我实现"愿望,对内容创作者的创作水平与平台对原创内容的保护与激励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短视频的出现为付费原创内容的发展增添了变数。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1月,中国第一批付费频道开播。发展至今,全行业都在努力,广电总局大力推动,备地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投入巨资进行数字化整转,付费频道提供商苦苦支撑,集成运营商不断努力,但付费频道的发展仍然是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17.
熊莉 《成功营销》2009,(11):28-37
近期,中国网络视频界爆出大事件,硝烟四起。网络视频行业发展4年来,各个网络视频企业挣扎在版权和亏损的痛苦边缘,在乱战中找寻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基因。正版视频被摆到举足轻重的位置,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各大视频网站已经磨刀霍霍,准备向新一轮网络视频大战发起进攻。搜狐则早已占据高清、版权的视频矩阵高地,在视频战国成功突围。  相似文献   

18.
正营销者说在2014年,优质视频内容所产生的营销价值更加重要和突出,网络视频行业的竞争格局已经进入新阶段。2013年,中国视频行业经过一系列变革和洗礼,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注定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市场高速发展面前,2013年5月爱奇艺和PPS的合并,进一步改变网络视频的格局。合并后的爱奇艺,作为中国代表性网络视频平台之一,让其在全平台营销层面获得了更大的价值。网络视频日渐成为巨大的市场,视频也已经成为最主流的网络应用之一,视频用户最主流的需求前三名分别是电影、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在2014年,优质视频内容所产生的营销价值更加重要和突出,网络视频行业的竞争格局已  相似文献   

19.
熊莉 《成功营销》2009,(9):38-41
4年时间,中国网络视频企业一直挣扎在版权和亏损的痛苦边缘。面对一个良莠不齐的视频行业,搜狐视频在摸索中大踏步前行,高举高清和正版两面旗帜,着力打造高清版权视频矩阵,再次引爆网络视频行业新营销风潮。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12010年4月最新发布的《2009年中国网民网络视频应用研究报告》,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24亿,其中近4000万用户为只在网上看视频,成为网络视频独占用户。如此庞大的用户规模也蕴涵了极大的市场和商业价值。对于网络视频的各个运营主体而言,—方是攻擂者,不论是中国网络电视电视台发挥优势抢占世博资源,还是安徽电视台高调进军网络视频,抑或是传统报业代表的人民网介入弃见频领域,传统媒体可谓是集体加速迈进视频行业;而另—方面作为守擂者民营视频网站优酷、土豆等则高举“正版”、“原创”大旗,继续引领视频行业的营销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