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师》1991,(3)
<正> 为了纠正职改工作中的不正之风,湖南省安化县经过半年多的清查核实,全县共查出“假职称”156名,其中“假学历”2人,“假资历”48人,“假岗位”106人,县职改办还将这“三假”人员名单,分别通知到了所在单位。去年“国庆”前夕,这156名“假职称”已分别被取消职称资格、职称工资和降级低聘等。就连几位新提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这次也撤聘,取消了职称工资。  相似文献   

2.
《江南论坛》2003,(11):35-35
周士君在《中国改革报》2003年9月24日发表文章,指出: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来说,职称往往拥有一种“品牌效应”,甚至成为其学识、资历和能力的总称。但在深圳,职称所拥有的诱人光环却在渐渐地失去其原有的魅力。据2003年9月8日《晶报》报道,该市共有54万专业技术人才,而去年全市共受理各级别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请6400多人,其中属于企业的仅占35%左右。从今年开始,深圳市逐渐深化职称改革制度,并将引入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参与职称评审工作。职称日渐被人们冷落,恐怕是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用人机制转变的必然结果,即人才是“低级”还是“高级”应由市场认定,并让其贡献说话。  相似文献   

3.
<正> 1986年1月4日,全国职称改革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中央职称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宋健在会上强调,中央决定从今年起改革职称评定制度,逐步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行职称评定制度以来,同“出国热”、“住房热”相媲美的“职称热”席卷中国大地。几年过去了,  相似文献   

4.
职称的“以考代评”制度亦应完善郭庆海自1993年开始,职称全部实行了“以考代评”制度”。本来,起初我是对这一办法持赞同态度的,甚至曾为之欢呼。因为我认为它可以杜绝一些庸庸碌碌之辈凭关系、靠资历评职称的现象。但随即我发现自己错了。为什么呢?因为我发现,...  相似文献   

5.
<正> 关于在工业企业中建立经济师职称系列,我是一个积极鼓吹者和支持者。据说这个职称系列由于性质的界定、应用的范围、评定的标准等不够明确,评定的方法也不够完善,存在着“乱”与“滥”的现象,其他职称系列的评定,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职称问题做一点科学分析,探索一下改革的途径。以下就经济师职称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供有关部门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6.
职称不能“一聘定终身”张明全,杨文清据《科技日报》报道:从1986年开始进行的全国职称改革,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迄今八年,已评出担任各类各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约有2500万人,其中担任高级职务的约100万人,中级职务的约600万人。这既体现党和政府对...  相似文献   

7.
职称晋升应真正贯彻执行“以考代评”制度王湘顺1993年人事部(1号)文件规定经济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参加考试并成绩合格者获得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以后不再进行经济专业中、初级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我认为这种“以考代评”制度,杜绝了那...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称评定已成为每一个家庭共同关注的大事、职称是什么?它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这些由“职称”带来的一系列关乎到每个家庭每个人基本生活和工作的“魔方”,引起了多少人的反响。我刊从这期开始,将在全国范围开展关于这一问题的大讨论,希望对职称改革有所促进。本期我们刊发了两位作者的来稿,希能引起大家的讨论和兴趣。今后凡给“大讨论”来稿,请注明“大讨论”字样寄我编辑部收。  相似文献   

9.
<正> 国家人事部于11月10日、11月15日和11月20日分别在北京。西安、成都召开了“职称工作座谈会”。会议内容主要是研究贯彻国家人事部人职发(1990)4号文件《企事业单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若干问题暂行规定》,研究解决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中的突出矛  相似文献   

10.
职务与职称怪现象质疑赵成行在基层工作中,我们发现某些单位和企业有这样一些现象,一是在选拔领导干部过程中没有把学历和技术职称做为必备的条件,只要政治上“合格”,领导“满意”就行。然而,在上岗业务培训中,有的文件规定,副科级以上干部可以免去岗位培训及考试...  相似文献   

11.
所谓“谋”,即指策划;所谓“断”,乃是决策。 古往今来,凡成大业者必有善谋。“谋”是“断”的基础,“谋”的水平制约着“断”的水平,“断”的高度是“谋”的高度之反映。在低质量“谋”的基础上,不会有高质量的“断”。“谋”者是“断”者的“外脑”,使“断”者耳聪目明。无“谋”之“断”是盲目的,不经高质量“谋”的“断”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国在职称改革完善和深化的过程中,将逐步建立资格考试制度,现将国外职称考试情况简单归纳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一)国外取得职称,普遍采用考试方法,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是起点资格考试,通过国家或社会学术团体组织。考试合格,可以取得独立工作或担任某项专业技术职务的起码的任职资格。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或地区有日本、美国、法国、英国、印度、西德、比利时、南朝鲜、瑞士、南斯拉夫和香港等,通常在一些社会通用性强或职业性强的专业进行,  相似文献   

13.
变态的职称     
<正> 近来听说一件真人真事:某省府看大门的老门卫,看到别人都评上了职称,琢磨自己该评一个什么,会计师吧?有些离谱;工程师吧?范围太窄;干脆。就申请一个经济师。结果,如愿以偿,真的评上了经济师的职称。 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经济的人评上了经济师,发展下去,是不是收破烂的要评助理编辑,油漆工就该是高级教师了,还是动物园喂老虎的起码该是个二级厨师……  相似文献   

14.
在“为”与“位”的关系问题上,通常的说法是:“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才能更好地有为”。但在复杂的现实面前,“有为”的不见得“有位”,“有位”的未必一定“有为”。毋宁说,“有为”者无位,“有位”者无为,是我们常见的情形。“为”者何“为”?“位”者何“位”?是有必要具体辨析的问题。一般说来,“为”是有所作为之为,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之为,是为人民服务之为,而不是为非作歹、为所欲为、为虎作伥之为;“位”既是作为“有为”条件的职位之位,更是人民群众心目中崇高社会地位之位。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要多想想如何才能更好地为人民…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8,(5)
文章从多个方面分层讲解事业单位职称评聘的发展形成的过程、细节和划分层次,在与传统招聘方式比较后详细阐述事业单位职称评聘的优点以及意义,简述和推测招聘方法的变化趋势和新方法出现并代替事业单位职称的机率,为读者切身实地地考虑毕业后的就业走向和单位选择。文章从客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和解剖事业单位职称评聘这一现象。事业单位职称评聘是一种不成熟的招聘方式,虽然有很多缺点,但并不能表明这种全新的招聘方式是一种错误的招聘方式,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后,职称评聘一定会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16.
张兴永 《经济师》2012,(6):236+242
文章对职称评审工作规范化进行论述,对职称评审的具体操作和发挥职称评审作用提出了要求、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美国大学的职称系列及相关福利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很多大学占世界排名前列,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均是硕果累累。这些大学不仅能得到雄厚的教育、研究资金,更拥有大量出类拔萃的教学、研究人才。美国的大学之所以能够吸引人才,除了资金及教学研究环境优越外,其多年来建立起的一系列完整的用人制度,如职称的分类、评审以及相关的工资福利制度等,也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美国大学中的用人制度,首先要了解职称的评定系列。不同的职称待遇有所不同,而所谓的终身制也与一定的职称挂钩。美国大学中的职称系列美国大学中的职称可谓花样繁多,琳琅满目。不…  相似文献   

18.
国人自古就有“好名”的传统,官宦崇尚“名臣”,武者佩服“名侠”,百姓格守“名节”。难怪有人说,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名”史。如今,中国人继承和发扬了“好名”的传统,而且还“贴”上了时代的特色。这就是推崇“名人”和“名牌”。近十几年来,由于强调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于是,中国的企业家们着实风光了一番,有拿下全国优秀企业家“金球奖”的,还有获得“世界名人”称号的,真可说得上是国内外“驰名”了。  相似文献   

19.
刘欢 《经济纵横》2009,(Z1):155-155
几日前,一位任部门经理的友人与我聊天时大倒苦水,他的一名手下因为长期不出业绩被辞退了,本来这是很正常的人员解聘,但是这名员工不满,临走时在部门同事中散布了很多关于公司不好的谣言,致使部门其他人员的情绪  相似文献   

20.
黄瑛 《经济师》2007,(7):160-161
针对高职院校职称评审中在客观性、公正性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表明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实行职称评聘分开,实施量化考核,完善职称评审程序,突出学科组的地位,专家评审和民主监督相结合等是保证职称评审科学化、规范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