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漫谈替代率     
替代率是养老保险的重要指标。所谓替代率,就是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收入与其退休前工资收入之间的比率。用替代率指标可以判断养老金水平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关于养老金替代率的概念 养老金替代率(PensionReplacementRatio)是衡量退休者生活水平的指标,总体是指养老金待遇与工资水平之间的比值。但衡量标准不一样,替代率的含义又分为多种,学界通常使用的包括(1)目标替代率:单个职工退休后养老金收人与退休前一年工资收入的比率(徐颖、李晓林2009等);  相似文献   

3.
邢辰 《海南金融》2021,(10):21-27
为减轻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的养老金财政负担,我国延迟退休政策正逐步推进.本文建立了OLG模型,把延迟退休因素、内生人口出生率的假设纳入考量,以探究延迟退休政策对人口出生率、养老金替代率以及个体养老金收入总额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现收现付制下,延迟退休增加了劳动力的劳动时间和总收入,个体可以投入更多物质成本来养育子女,最终提高稳定状态下的人口出生率.二是延迟退休通过延长缴费期限等影响机制,使得社保基金总额增加,由此提升了养老金替代率.三是当劳动产出弹性大于资本产出弹性时,延迟退休会提高个人养老金收入总额;当劳动产出弹性明显小于资本产出弹性时,延迟退休会降低个人养老金收入总额.  相似文献   

4.
耿志祥  孙祁祥 《金融研究》2020,479(5):77-94
本文通过构建内生生育率的OLG模型,从微观视角考察了延迟退休年龄对生育率、养老金替代率及其个人养老金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1)延迟退休年龄会提高均衡时的生育率水平,但提高幅度非常有限。(2)生育率的提高会增加未来劳动力供给,促进养老金替代率上升和养老金收入增加,而延迟退休年龄延长了养老保险缴费期限,也会促进养老金替代率上升和养老金收入增加;但同时,延迟退休年龄将使得预防性储蓄下降,资本积累降低,工资收入下降,养老金收入降低。因此,延迟退休年龄会使养老金替代率上升。当资本产出弹性大于或等于0.5时,延迟退休年龄会使得养老金收入降低;当资本产出弹性小于0.5时,在平均预期寿命较大或养老保险缴费比例较高的情形下,养老金收入会随着退休年龄的延迟而增加,反之,其会随着退休年龄的延迟而降低。进一步地,将模型拓展到包含人力资本的情形,延迟退休年龄仍会提高均衡时的生育率与养老金替代率。  相似文献   

5.
赵青  徐静  王晓军 《保险研究》2021,(9):99-111
待遇充足性是养老金领域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回顾养老金制度主要目标的基础上,提炼出待遇充足性在消费平滑与防止贫困两个维度的内涵,构建了公共养老金的充足性综合指标,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的正规就业群体和灵活就业群体比较为视角,基于我国家户收入调查微观数据,对待遇充足性综合指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算分析.结果 发现:收入越低的人群越多依赖基本养老金收入,正规就业退休群体的养老金充足性水平明显高于灵活就业群体,男性的养老金充足性水平高于女性退休群体,东部地区退休群体的养老金充足性状况因较高的相对贫困风险和较低的横向替代率而低于中西部地区.建议制度改革要更多关注灵活就业群体的相对贫困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6.
养老金替代率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水平差异的重要指标。不仅关系到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且同整个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密切相关。替代率是整个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关键点,替代率水平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1995、2002、2007、2013和2018年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基于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相对水平和退休收入替代率等多种指标,估算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障水平及变化,并与其他国家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发现,在1995~2018年,三种指标均显示,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障在1995年位于较高水平,在75%~80%之间;之后逐渐下降,于2018年有所回升,在50%~65%区间。而且,不同单位性质、性别、年龄和受教育水平群体间的养老保障水平有所差异。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障水平较为适度,但主要依赖于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等第二、三支柱的发展较为薄弱。本研究为促进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提供了学术基础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构建精算模型模拟测算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后“中人”的养老金替代率,探究改革对“中人”退休待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与改革前相比,10年过渡期后机关事业单位男性“中人”的替代率较于女性更有弹性,且男、女性养老金替代率差距拉大;10年过渡期后男性“中人”的养老金替代率初期略低于改革前,后期高于改革前,女性“中人”的养老金替代率总是低于改革前;职业年金的投资收益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职业年金的替代率;实际缴费工资基数与养老金总替代率呈负相关。建议落实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各省份应合理制定“视同缴费指数表”;加强职业年金的投资运营并注意防范风险;尽快化解转制成本,应对财政压力挑战。  相似文献   

9.
很多人都觉得"我有养老金",但并未意识到自己拥有的很可能不是真实的养老金.正如《不上班也能月领万元》一书所述,在考虑养老时,要区分两个概念:退休收入和养老资产.很多人把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但实际上,拥有养老资产并不等于有真实的养老金. 真实的养老金指的是退休收入.这里需要进一步区分两个概念:收入和收益.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很多人非常在意收益,但绝少有人关注收入.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基本养老金即将面临给付危机,为此我国提出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为了检验我国多支柱养老金体系是否能够保障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本文以延迟退休为研究背景,以北京城镇职工为研究对象,结合2022年11月出台的个人养老金账户,构建多支柱养老金财富和替代率的精算模型。研究发现,适度延迟退休年龄能够提高职工的养老金财富和替代率。敏感性分析发现,养老金财富和替代率对名义工资增长率的变动最为敏感。其中,第一支柱对养老金财富和替代率的贡献最大,第二、第三支柱起到补充作用。建议在采取灵活的延迟退休政策的基础上,稳定推进第一、第二支柱,加强完善个人养老金制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使政府面临沉重的财政负担,也引发了学者对基本养老保险最优替代率的深入研究。本文在跨期叠代模型基础上,结合最新、最合理的数据,实证分析出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最优替代率和均衡指标体系。通过研究分析,本文指出养老金替代率、人口增长率与成年人存活至退休期的概率这三个变量在决定社会均衡体系指标的重要作用。此外,本文还指出,社会统筹替代率提高将导致社会统筹养老金账户价值与退休期消费水平提高,但个人账户养老金价值以及工作期消费将下降,并对社会总储蓄起到了挤压作用,导致利率提升,工资降低,消费者总效用下降。而个人账户替代率与社会统筹替代率的作用正好相反,个人账户替代率提高导致消费减少与个人储蓄减少,但是社会总储蓄水平却有所上升。最后,本文研究了人口增长率与存活概率对最优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人口增长率越高,最优社会统筹替代率就越高,个人养老金替代率越低;存活概率越高,最优社会统筹替代率越低,个人养老金替代率越低。  相似文献   

12.
关注     
《财政监督》2012,(19):76-78
公务员退休金是职工3倍延迟退休受益最大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占工资收入的28%,居全球最高水平之列,而机关和事业单位未纳入社保体系,不用个人交一分钱,退休时养老金却是前者的3倍。一些学者表示,这种不公平成为目前人们反对延迟退休的主要原因。养老金替代率是评价养老福利的重要指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根据世界银行组织建议,要基本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替代率需不低于70%。国际劳工组织建  相似文献   

13.
郭瑜 《保险研究》2015,(4):79-85
本文通过精算方法模拟测算2015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后的替代率,来探究改革对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由于新制度实行个人账户、社会统筹和职业年金相结合的部分累积制,退休金与社会平均工资及个人缴费工资有一定连动机制,可降低长寿风险、在职收入提高或通胀给退休人员带来的经济风险;特别是职业年金的设置可以显著提高替代率水平,体现养老保险在个人生命周期中的熨平收入作用。简言之,改革并不必然明显降低退休金的替代率水平,反而可能带来更多弹性并形成正向的激励机制。同时,职业年金的投资回报率将极大地影响退休后的收入,所以应积极谨慎地妥善投资;另外,如果工资持续高速增长,退休者的相对收益将是下降的,此时就需要政府注意代际之间的调节与转移。  相似文献   

14.
养老保险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具有重要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养老金公平分配既是收入再分配的出发点,也是再分配调节能力的基础.只有深入透彻的分析基础养老金自市级统筹提升到省级统筹层次带来的收入分配变动,才能更好检验基础养老金统筹层次提升所带来的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实现全国统筹铺平道路.本文立足于分析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依据养老金计发办法,分析统筹层次提升对养老金给付影响及基础养老金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得到如下结论:省级统筹的实施对养老金给付水平的调整不存在影响;省级统筹的实施对新增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给付存在影响;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提升缩小地区间的新增退休人员初次分配差异;对于新增退休人员来说,实际基础养老金地区差异要小于名义上的基础养老金地区差异.但当前的省级统筹层次提升分配方案损害了高收入地区高物价水平地区新增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福利,未能真正体现出保证劳动者在职贡献与养老金福利给付的相对公平.因此,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提升方案中,应充分考虑地区间物价水平差异,确保高收入地区养老金合理的流向低收入地区,保证基础养老金分配的公平与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全国统筹的尽快实现.  相似文献   

15.
2015年初,在我国实行20余年的养老金"双轨制"被正式废除.通过构建"并轨"后新入职职员的养老金替代率精算模型,测算其退休后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职业年金替代率和总养老金替代率,以此探究养老金"并轨"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待遇的影响.测算结果表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人"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但由于职业年金的补充作用,总养老金替代率水平仍然可以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改革后"新人"的养老金替代率不仅与缴费年限相关,而且受到缴费基数、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以及职业年金投资收益率的影响,更加具有激励性.据此,提出要统一养老保险体制、完善养老金筹资模式、采取"保低限高"的养老金调节机制、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政策等建议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员的养老金替代率、维持养老待遇,并促进养老体制公平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城镇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理论界定,得出满足城镇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需要的养老金合意替代率下限为43.7%,并参考学界对合意替代率上限设定的建议,将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养老金合意替代率水平区间确定[43.7%,70%]。通过构建精算模型,分别测算出乐观情形和悲观情形下,参加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不同组合时的养老金综合替代率,将其与合意替代率进行比较,进而找出三支柱体系下养老金替代率的适度水平区间。研究发现:低收入人群参加第一支柱可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但缴费必须达到一定年限,中高收入人群还需拓展第二、三支柱作为补充;参加第二、三支柱能显著提升养老金的综合替代率水平,且参加第二支柱比参加第三支柱对第一支柱的补充作用更大;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下的养老金替代率适度水平区间随着缴费年限的增加而逐渐扩大,最后保持在[43.7%,70%]水平不变。以乐观情形下,退休年龄为60岁、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始终等于上年度全口径平均工资的“标准人”参加第一、二、三支柱为例,缴费年限在15~19年时无适度区间,缴费年限在20~25年时替代率适度区间从[43.7%,46.9%]扩大到[43.7%,68.6%],缴费年限超...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退休年龄政策至今仍延用了上世纪50年代的相关规定,既不符合人口预期寿命已经大幅提高的现实,更不能提供可靠、有效的退休金保障。个人账户替代率与缴费金额紧密关联,较低的退休年龄必然导致保障不足。通过定量研究,分析了推迟退休、推迟或减缓领取养老金等措施对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揭示了推迟退休等措施对于保障养老金替代率的重要性。研究认为提高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但可灵活采取包括推迟退休、推迟或减缓领取养老金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政策组合,缓解提高退休年龄的改革阻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中国收入分配课题组1988年、1995年、2002年和2007年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分析了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收入分配中的纵向失衡和横向失衡问题。研究发现,在纵向分配方面,我国离退休人员之间的养老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它构成了城镇内部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推动因素。从横向分配来看,不同特征的离退休人员之间的养老金差距也不可忽视,其中两种值得关注的显著失衡是离休与退休人员之间养老金的差异,以及公务员与企业退休人员之间的养老金差距。在控制各种影响因素变量后,离休人员比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退休公务员比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都高出很多。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迫在眉睫。本文通过比较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试点前后的不同方案,计算两种制度下的养老金替代率,得出试点方案中的养老金替代率与改革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养老金替代率均存在较大差距。从而说明各试点省市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进程缓慢主要在于待遇水平大幅度降低。由此提出早日建立职业年金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数字言论     
6169万《2012年中国网站可信验证行业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网购遇骗网民的规模达到6169万,保守估算,每年因钓鱼网站或诈骗网站给网民造成的损失不低于308亿元。42.9%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看,2009年企业职工替代率为47.34%,2011年的42.9%,有较大幅度下降。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