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货币政策的核心,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结构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状况。文章从二战后西方各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出发,总结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目标制定的经验与教训,探讨物价稳定目标与其他目标之间的冲突,分析当前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宏观经济状况和要求,进而加强对我国最优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活动中的调控作用日益重要。而货币政策的有效与否,关键是确立货币总量这个中介目标,从而实现最终目标,而联系这个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的纽带是货币需求涵数,所以确立一个稳定、合理和可预测的货币需求函数对于货币当局实施有效的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政策无奈性:对货币政策效力的另一种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秀光 《生产力研究》2007,(4):28-30,55
货币政策效力可以区分为有效性与无效性。但在分析中央银行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时发现,货币政策效力有时显示出政策无奈性。由于政策无奈性的存在,对不同时期的宏观经济稳定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从货币政策在中介指标选择、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和被“超目标干扰”三方面分析政策无奈性。  相似文献   

4.
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风险加剧,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金融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有利于为政府在不确定性时期的政策选择提供依据。基于2004~2018年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构建中国金融稳定性指数,实证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金融稳定性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风险来源于两种不同的政策渠道:一是来源于各类型经济政策本身的不确定性;二是来源于不同经济政策选择上的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保持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经济政策透明度,更为关键的是,提高政府在不确定性时期的政策选择能力。为维持中国金融稳定,政府应当减少对银行信贷的干预,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强化对金融市场的引导,加大贸易政策开放度,降低货币政策对外汇供给的依赖,提高货币政策独立性,增强政府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调控货币供给量等指标的手段和措施,其政策效果的实施有利于对货币政策理论的研究的认识和开展,有利于我国的货币政策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有利于指导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常见的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有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再贷款和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利率政策以及窗口指导等.  相似文献   

6.
论货币政策与保险政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政策与保险政策的关系是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经济政策的关系,二相互影响,要互作用。货币政策对保险政策的影响是通过其对保险市场的影响反映出来的。不同货币政策的运用对保险市场的影响不同,而保险政策的正确与否将影响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保险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保险政策措施,来改变社会储蓄和消费投资的关系,进而增强抑制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在货币政策中,利率政策对我国保险市场的影响最为直接。  相似文献   

7.
发展市场经济,需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公债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着特殊的功能与作用。本文从合理运用公债政策,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出发,在指出两种体制下公债类型政策差异的基础上,着重考察分析了我国经济转轨期公债政策与制度的市场化变革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合理界定财政职能范围、尽快实现公债类型的市场化转型,调整公债管理政策,加强公债政策与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等方面,提出转轨期合理运用公债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股市的波动是近几十年来宏观经济动荡的重要因素,而作为宏观经济调控工具之一的货币政策是否应该把股票价格纳入其最终目标一直是学术界和政策当局争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实现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手段,都要为经济增长、稳定币值、充分就业等目标服务。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主要有国家税收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含补贴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货币管理当局通过金融变量实现预期经济目标的行为规范,主要包括货币供应量政策和利率(含汇率)政策。  相似文献   

10.
针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否应关注金融稳定问题,本文结合金融危机前后经济金融运行实际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框架进行了反思.研究发现,早期发达国家所实施的货币政策,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目标与一项工具,一个目标就是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一项工具就是政策利率,合理设定政策利率就能达到稳定物价的目标,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和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货膨胀稳定性和产出缺口之间的联系日趋松散,追求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并不能保证实现宏观经济稳定,鉴于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内生关联性,未来货币政策需加强同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以同时实现物价稳定、产出稳定和金融稳定三个目标.  相似文献   

1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配合是健全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基础条件。利用多元方向分位数向量自回归模型,检验不同强度的财政政策对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债务可控三大经济目标有效性的影响,以及财政政策结构变化对货币政策调控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下行时期,低强度的税收政策与宽松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协调组合能够快速地促进经济恢复,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目标;经济过热时期,高强度的税收政策与紧缩的价格型货币政策协调能够有效地稳定物价水平,实现抑制通货膨胀目标;经济平稳时期,高强度的财政支出与紧缩的价格型货币政策协调能够实现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和降低政府债务三大调控目标。因此,应根据不同经济时期的政策目标,调整财政货币政策组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持生产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合理比重,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以期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是一国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内容,现代中央银行政策是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及功能的主要体现。中央银行在演变过程中逐渐具备了为政府提供贷款、货币发行、最后贷款人、制定货币政策、制定宏观审慎政策等现代中央银行的功能。现代中央银行政策作为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核心构成,其理论框架主要包括最终目标、操作目标、政策工具、传导机制等。由于现代中央银行政策具有目标多元、工具复杂、从工具到目标间接传导等特征,因此提高政策精准度至关重要。中国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现代中央银行政策框架,但在金融适度分权改革环境下,地方政府、企业、银行、居民等市场主体的行为选择使现有的中央银行政策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尤其是需要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包括提高政策基准变量计算的精准性,提高货币政策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精准性,提高"双支柱"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国际金融政策等政策工具组合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13.
通货膨胀和紧缩下经济政策乘数作用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环境下,宏观经济政策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新凯恩斯经济学认为,在通货紧缩环境下,由于价格粘性和调整成本等原因,将导致经济政策乘数作用更为显著。但是我们通过模型检验发现,在我国经济运行的不同价格变化阶段,这种新凯恩斯经济学有政策命题并不成立。在通货紧缩环境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乘数均出现了明显降低,其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导致政府投资乘数作用下降和货币政策实际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4.
宏观经济稳定长期以来作为中国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在“新常态”时期被更加广泛关注。金融稳定作为宏观经济稳定的必要条件,以洞悉金融周期为前提,要求细究金融周期变量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为政策精准性提供支持。本文利用相关金融周期和宏观经济变量季度数据,使用滤波方法找出宏观经济的波动和平稳时期,运用机器学习算法验证所选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的匹配度,并测度各输入变量对输出变量的重要度。本文发现波动期和平稳时期宏观经济表现虽有不同,但资产价格指数和信贷水平对各宏观经济变量的重要度之和都达到50%以上,而其他金融周期变量如利差、杠杆率和金融机构风险暴露的重要度则有限。这表明相关政策需有的放矢,相较于无差别的大规模释放流动性,可将重心置于维护资产价格稳定和优化信贷政策配给,为宏观经济稳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5.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欣颜 《现代财经》2003,23(6):17-20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预期影响的连接点和传送点,其选择和调整是制定货币政策的关键性步骤之一。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回顾,指出我国目前采用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所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将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上世纪30年代以来几次经济危机后美国所采取的不同的经济政策,研究了后经济危机时期的政策选择对国家经济结构、经济增长及综合实力的影响.认为在后危机时代美国的政策选择对其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基于对各国次贷危机时采取的经济政策的现实思考,本文提出中国后经济危机时代应采用的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调整升级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时退出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与构建福利国家等.  相似文献   

17.
通货紧缩时期的宏观调控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宏观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水平持续下跌,它既是一种货币现象,又是一种实体经济现象。通常发生在经济周期的经济收缩阶段。我们认为,中国已进入趋势性通货紧缩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导致物价水平持续下降,是导致出现通货紧缩的根本原因。当前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是:应把治理通货紧缩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把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中长期的宏观调控政策。同时应该加强宏观经  相似文献   

18.
个人所得税作为重要的财政政策手段,在全球经济持续下行的趋势中,逐渐凸显其稳定经济的重要作用,因此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多次对个人所得税政策进行调整。同时,货币政策作为另一种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方式,在家庭税负扭曲的环境下(个人所得税扭曲作为其主要表现形式),有着与以往不同的经济调控作用。基于此,本文通过构建涵盖个人所得税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内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探究货币政策在个人所得税扭曲环境下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货币政策在个人所得税扭曲环境下,具有明显的类拉弗曲线特征,即随着个人所得税税率水平的提高,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此外,福利损失分析表明,在个人所得税扭曲环境下,社会福利损失也具有类拉弗曲线特征;同时,相对于注重通胀目标和注重产出、通胀双目标,央行若将注重产出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整个社会的福利损失水平。  相似文献   

19.
我国资本市场宏观调控功能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市场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托或传导,许多财政、货币政策的具体措施,都是通过直接作用于资本市场而间接地作用于经济的。因此,我国应把资本市场纳入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视野,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宏观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20.
《经济研究参考》2014,(7):45-59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现行货币政策框架初步建立以来,货币政策操作适应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需要,与财政政策及其他政策手段共同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通过梳理总结10多年来货币政策框架调整改进和货币政策操作,可以发现我国的货币政策具有采用相机抉择模式、最终目标多元化、工具运用渐趋灵活、注重与财政政策协调搭配等特点。从货币政策机制化及政策有效性要求考虑,当前货币政策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连续性、稳定性与灵活性、应变性之间的平衡机制不健全;政策决策机制及决策信息公开机制有待完善;有效兼顾内外均衡目标的机制尚未建立,且兼顾经济结构优化目标的操作存在负面效应;政策工具运用上对数量型工具的依赖程度偏高;利率、汇率和资产价格传导渠道还不畅通,同时信贷渠道受银行体系结构等影响传导效果不理想;与其他政策手段搭配中,因对政策叠加效应预估不足,导致调控效果不理想,或付出不必要的政策成本。党的十八大提出"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的新要求,货币政策有必要通过完善货币政策决策机制、形成兼顾货币政策多重目标的机制、提高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机制化程度、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建立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手段的协调机制等方式,积极推进机制化建设,以促进宏观调控机制化程度和有效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