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找准市场定位,坚持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是农村信用社的立足点和发展方向。我们地区农村信用社1-4月份累计发放农业贷款44000万元,比年初净增16702万元,占新增贷款总量81.82%,但农村信用社在立足“三农”的贷款投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投入。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2.
《广西金融研究》2001,(7):23-24
2000年初以来,柳江县农村信用社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了《农户小额农业信用贷管理办法》。通过学习、宣传、组织实施,至2000年12月底,全县已发放农村小额农户信用贷款10397户,占总额贷款户的24.5%;贷款金额3641万元,占农业贷款总额的49.3%,比上年多投放1320户,增加了462万元。由于推选了小额农户信用贷款,拓宽了信贷领域,极在地方便了农户,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金融纵横》2001,(5):45-46
镇江市农村信用社通过推行农业信贷“三核定一挂钩”管理办法,切实加大了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力度,激发了全体农业信贷人员的工作热情,调动了农业信贷员主动服务“三农”的积极性,取得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信用社效益提高的双赢。2000年,全市65个信用社实施了该办法,年末,农业贷款余额比1999年末净增了15868万元,  相似文献   

4.
一、当前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信贷投人相对不足 在农业贷款大幅增长的同时,农村信贷的占比却在不断下降。以某市为例,截至2009年12月末,该市农业贷款余额达120亿元,是1999年末的6.5倍,而全市农业贷款加上乡镇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为17.45%,较1999年末下降了2.71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到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过程中剥离了大量不良贷款的因素,实际占比下降更大。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虽然有所增加,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大幅增长,农业贷款余额占当地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总额的95%以上,对农村及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逐步由县域转向城市,使县域金融机构的功能和作用趋向弱化。最近,笔者对辖内县(区)部分企业、  相似文献   

6.
《云南金融》2012,(6):50-50
今年以来,云南省农村信用社面对三年连旱造成的严重灾情和信贷规模调控的形势.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克服重重困难,调整信贷结构.积极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将信贷资金向抗旱保春耕、水利建设、创业促就业、移民搬迁、小微企业等重点“民生工程”倾斜,为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截至4月末,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3371.7亿元,贷款余额达2155.49亿元,其中,农业贷款占比69.4%。1-4月新增农业贷款108.94亿元.新增贷款的52%投向“三农”,充分发挥了支农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村信用社的网点服务,从县城延伸到农村的每个角落,截止2006年6月末,遵义市农村信用社机构网点达到了321个,人员2337人,各项存款余额84.8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3.27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2.83亿元和9.19亿元,农业贷款占全市金融机构的96.8%。农村信用社以服务“三农”为已任,加大信贷投入,不断推进产品、服务和手段创新。6月末,农业贷款余额40.20亿元,1~6月累放26.83亿元,同比多投放4.96亿元。  相似文献   

8.
2000年以来,方山县人行在支农再贷款的发放中坚持立足农村,面向农民求发展的指导思想,适时指导信贷投向,以农户小额贷款为支农再贷款的切入点.努力增加农村信贷投入。2000年至2002年4月末,全县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贷款1785万元,占全部贷款累放的90.8%,优化了农村信用社信贷结构,改善了经营,降低了风险,有效促进了全市农村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徐大地 《黑龙江金融》2005,(8):37-37,39
一、双城市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基本情况和特点 (一)信贷投入不断增加,对农业经济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01年到2003年。双城市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10371万元、18749万元和2486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5700万元、8378万元和6115万元,分别增长57%、80%和32.6%。截至2004年末,各项贷款余额38999万元,比去年增加14135万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28216万元,比去年增加8543万元。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是贫困大省,全省近一半的县属国家和省级贫困县,如何发挥农村信用社主力军作用,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在此显得更为艰难,也更为迫切。近年来,山西省农村信用社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放农户小额信贷为突破口,不断加大支农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2002年4月底,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较年初净增45.50亿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34.20亿元,  相似文献   

11.
农村信贷市场:特征、效率与组织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近20年来金融改革“重城市、轻农村”,农村金融体系没有根据农村金融的现实需求来通盘考虑和规划,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大量撤销农村地区分支机构,致使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不足,农村信用社在农村信贷市场中形成了寡头垄断。垄断不可避免地导致农村信贷市场农村信贷效率低下,具体表现为社会福利损失、农村信贷供给总量不足、信贷品种创新能力低和对农村借款人实行价格歧视。因此,加强农村金融业务吸引力,重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立有序竞争和充满活力的农村信贷金融市场,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一)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没有有效解决。目前农村信贷市场以农村信用社担保贷款为主,并处于垄断地位,除农业银行每年发放少量农户贷款外,其他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没有发放农业贷款,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没有有效解决。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从2004年年底全面展开,2006年年末,在全省开展的农民备春耕生产资金需求调查结果显示,从2003到2006年,  相似文献   

13.
叶娟 《西南金融》2006,(6):53-54
一、信贷支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达州市金融支持农业生产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2005年底农业贷款余额36.43亿元,占贷款余额的22.48%,当年新增贷款19.73亿元,其中农业贷款新增8.28亿元,乡镇企业新增贷款2.47亿元。新增支农贷款占新增贷款总额的54%,主要用于支持农副产品加工、小额农贷、小城镇建设等。但是面对农村新的变化,信贷支农还存在着许多难题和死角,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4.
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自2008年起,借鉴孟加拉尤努斯小额信贷模式并积极推进产品创新.两年多来,先后推出12种小额信贷产品,在推广农村信贷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有效破解了农民贷款难与增收难、农业贷款风险控制难等诸多问题,探索了一条具有海南省特色的农村金融发展之路.一系列的产品创新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任何金融产品的创新都不...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农村信用社通过增加贷款种类、改善信贷服务方式等手段不断加大对农户、农村、农业的信贷投入力度,较好地支持了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但通过笔者的调查了解,也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相似文献   

16.
1996年行社脱钩以来,农村信用社坚持面向“三农”服务方向,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农村信用社在支农信贷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制约了支农信贷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晶 《中国金融》1999,(10):39-39
近年来,在国家关于增加农业投入的政策指引下,农业出现了持续升温的良好态势,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的经济收益显著增加,农村贷款投放的对象、用途、结构也随之呈现出新特点,作为扎根农村的农村信用社如何改进信贷服务,合理运用信贷资金,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农业贷款投放新特点(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呈上升趋势。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有16个年头,前期由于政府和农民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较少,致使农业基础设施普遍老化。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人民银行的具体指导下,一直把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作为头等重大任务。1992年末,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已达7867.2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4%,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首先,农业贷款继续稳定增长,行、社累计发放农业贷款2028.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7.6%。其投向侧重于农业综合开发;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支持了一大批菜篮子工程、农副产品加工增值工程  相似文献   

19.
一、去年我区农村信贷工作情况1992年,我区农村金融系统认真贯彻“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强化管理,盘活存量,提高效益”的信贷方针,解放思想,转换观念,开拓进取,存贷业务均有较大的发展。年末农行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增长28.4%;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9.2%,其中商业贷款比年初增加5.1亿元,收购农副产品贷款比年初增加1.7亿元;乡镇企业贷款比年初增加2.2亿元,农业贷款比年初增加4.2亿元。贷款总规模控制在总行下达计划和区人行增加的调剂规模之内。年末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增长44.8%;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41.1%。1992年全区行、社累放贷款比上年增长30%,其中累放农业贷款增长38.8%;累放乡镇企业贷款增长121%;累放工商业贷款增长16.8%,为我区去年实现农业生产总值323亿元,增长10.9%;粮食总产量143.94亿公斤,增产6.28亿公斤;乡镇企业总产值263亿元,增长1.17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特征已由单纯量的扩张逐渐向质的提高方向转变。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对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农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农村信用社不仅要从资金上加大支持力度,更要在经营理念和支持方式上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