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口与县域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近年来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但有些贫困县经济发展不尽人意。本文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了人口规模总量分析、增量分析、弹性分析以及人口的经济结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邵阳县目前经济发展提出了促进经济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06和2012年我国西南边境地区经济发展数据,以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运用熵权TOPSIS法、Nich指数、塞尔指数并借助Arcgis10.0软件对我国西南边境县域经济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西南边境地区县域经济由依靠外部投资消费推动的“输血型”经济转变为依靠自身经济实力的“造血型”经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低等发展水平县域数量最多,且不同发展水平县域的数量分布呈“梭形”,初步形成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三大边境县域发展区;2006—2012年,中缅中部边境地区县域发展区整体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中越西部、中老、中缅南部边境地区县域发展区发展水平明显下降,而中越东部边境地区县域发展区的经济发展核心地位有所增强;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县域间经济发展能力差异明显,西南边境地区县域经济整体发展差异扩大,该区域东部县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对该区域整体经济发展差异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边疆县域经济发展落后,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是边疆县域居民及企业,深入研究普惠金融能否促进边疆县域经济发展,对于加快边疆经济发展、改变边疆落后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对农村普惠金融改革“田东模式”进行案例分析,聚焦边疆县域范围内普惠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发现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收入效应、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实体经济发展三种机制促进边疆县域经济发展。进一步研究发现,普惠金融不能显著改善边疆县域收入分配状况、稳定推动边疆县域经济运行、持续优化边疆县域产业结构。基于此,提出普惠金融更好地促进边疆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域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县域经济评价研究是提升县域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在简述国内相关研究基础上,以福建省县域经济评价研究为例,从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两个角度对福建省县域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进行比较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及特点,提出了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是各县特色经济发展道路的总结,不同类型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呈现不同的特点。首先从理论上探讨政府扶持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和特点,然后以福建仙游工艺美术产业为例作一实证分析,最后就该模型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进行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6.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贵州地处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整体实力较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发展滞后、分工不明确、专业化程度低、县域之间差距大等方面,对贵州经济整体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针对贵州自然与劳动力资源富集,思想文化与市场化程度落后的现实,应当抓住"珠三角"产业大转移机遇,大力招商引资,通过提高县级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加快县域城镇化进程、制定符合县域经济特色的民营经济发展策略、完善贵州县域市场体系等措施,推进贵州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县域经济是全省经济的重要基础,决定着全省经济的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近年来,山东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为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县域经济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要通过加强对县城经济的分类指导、构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要素支撑体系、赋予县域更大的经济发展自主权以及继续优化县域经济结构等措施,推动山东县域经济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太和县在工业发展相对滞后,资源、区位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通过发展农商经济走出了一条特色县域经济发展之路,形成了用第三产业带动一、二产业发展的格局,被称为"太和模式"。通过对太和县经济发展特色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比较优势理论与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比较,讨论了比较优势不明显情况下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认为这种发展模式对中西部地区其它县域经济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经济发展水平低、产业结构初级化、城镇化水平较低和基础设硅薄弱等问题,其发展战略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第三产业经济活县战略,经济发展模式选择上实行市郊县域经济、山区县域经济、欠发达县经济和较发达县域经济不同类别下的不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促进哈尔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典型的"重重轻轻"经济特征,不断强化着的"二元结构"以及县级财政供养人口太多等原因,使哈尔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结构的低级化等问题十分突出.因此,应在统筹城乡、推进"三化"的过程中,做大县域经济总量、减少县域人口比重、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促进哈尔滨市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省直管县"是目前我国财政与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对于解决县乡财政困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相对于"省直管县","市管县"体制存在增加管理层次和成本,降低行政效率;加剧县级财政困难,阻碍县域经济发展;不利于农村的发展;与现行法律的冲突等弊端。但"省直管县"体制本身也存在财政体制与行政体制不衔接;管理成本增加;不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可能导致地方公共服务体系的"碎片化";中心城市发展受限;县域间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县域间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因此,需要对"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及其推行条件等进行更深的思考与探索,以更好的促进我国政府组织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发展县域经济规划的制定,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改革进入纵深阶段的新形势下,怎样扬长避短地推动县域经济在经济社会与体制机制创新中实现跨域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破解发展县域经济问题的新要求、新内容。因此,有必要对县域经济运行的相关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进而形成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先导向和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中部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基层人民银行职能定位不清、基层银行监管部门的外部调节错位、县域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等是制约中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金融问题。中部县域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加强县域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创新金融服务手段,提高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服务水平;大力整治社会信用秩序,优化金融支持中部县域经济发展的环境;积极探索县域经济融资的有效形式,多渠道支持中部县域经济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国家"一五"计划的实施而不断深化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总结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挖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利于国家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最大程度发挥区域经济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发展过程的一个阶段,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动态过程。目前我国城乡一体化的重点是县域城乡一体化,县域经济发展好了,必定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实现方式具有多样性,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城乡一体化需要总结分析各地的实践做法,分析农村人口的家庭生计策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贵州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及经济增长的突破口,也是在新一轮区域发展和竞争中,贵州提升地区经济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然举措。研究县域承接产业转移,是实现贵州省跨越性发展的重心所在。本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选出六个有代表性的案例,从不同侧面进行分析,为贵州县(市、区)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以来,相对于投资,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小,如何提高消费以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转型期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的重要问题.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演变的基本特征,建立了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误差修正模型.经验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有正向拉动作用,城镇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大.由于居民消费率持续偏低,要提高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必须建立提振我国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当前,县域竞争更趋激烈,而产业集群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有利于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而且更能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因此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加快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能力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9.
坚持科学发展观是保证县域经济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至关重要指导思想。文章构建了一个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安徽省县域经济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安徽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正在成为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口。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科学处理好中心城市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与县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与现有中央和省级垂直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省直管县与现有省辖市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省级机构权力集中与民主监督的关系问题,是平稳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