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运用有效劳动模型和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研究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即外部性效应),以及其它投入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时文章将研究结果与王金营的研究结果做出比较。结论是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和总作用都比较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人力资本外部性效应内部化以及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马丽 《当代经济》2007,(21):110-111
本文从研究人力资本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入手,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单要素人力资本模型,选取1985至2005年的截面数据,通过模型的计量经济分析,计算出人力资本对宁夏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指出宁夏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物质资本推动,据此提出要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实现宁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逯进  李霞 《财经科学》2007,(8):111-117
通过"教育年限法"和"教育成本法"对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对比,并运用人力资本溢出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各省区人力资本积累和外溢的增长效应做出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有效劳动模型,进一步深入分析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总贡献率.此外,还对资本、劳动力及技术水平的增长贡献率做出了核算.  相似文献   

4.
马丽 《当代经济》2007,(11S):110-111
本文从研究人力资本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入手,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单要素人力资本模型,选取1985至2005年的截面数据,通过模型的计量经济分析,计算出人力资本对宁夏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指出宁夏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物质资本推动,据此提出要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实现宁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本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人力资本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计量模型,采用相关数据对该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等教育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高,高等教育相对较小。因此,建立模型分析不同受教育年限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是影响和制约县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贫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如此。本文采取实证分析方法,对陕西贫困县域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进行估算。结果显示,贫困县域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在引入人均物质资本水平相近县经济增长比较分析后发现,具有较高人力资本水平的县域具有较高的增长率,进而提出大力发展贫困县域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增长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现象,新古典增长理论识别了在制度约束下经济体内要素作用的经济增长问题,考察了资本(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指出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是资本、劳动(人力资本)和技术。但经济增长要素贡献分析表明,在我国,资本贡献率约为60%,远超过劳动等其他要素的经济贡献,并已成为我国近20年来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欠发达的浙江衢州地区为例,以1995-2009年的相关数据为背景,通过有效劳动模型、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对衢州地区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衢州地区目前仍然是以物资资本投资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  相似文献   

9.
以教育年限和成本法分别核算出我国1982~2011年间人力资本水平,运用ESDA描绘了31个省区"经济增长—人力资本"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进行了全域及局域空间相关性检验,随后构建了空间Lucas模型,通过面板回归分析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空间外溢作用,尔后核算出各省区人力资本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我国省域间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在地理空间上呈现出显著的集聚态势,且存在强烈的全域空间相关性,但局域间存在差异性,同时从总体上看,相邻省区人力资本对本省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积累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本文采用卢卡斯增长模型,对无锡市2000-2010年经济增长的各要素贡献度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人力资本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最大,并提出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促进无锡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构造了纳入不同层次教育水平(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人力资本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重点分析物质资本、技术进步水平、一般劳动力、初等教育人力资本、中等教育人力资本、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和不平衡性;各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出层次性和梯度性。从模型估计结果可以看出,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高,一般劳动力次之,各层次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低;经济发达地区中等、高等教育形成的人力供给对经济增长发挥重要的贡献;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这种影响并不显著,中等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供给匮乏。  相似文献   

12.
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构造了纳入不同层次教育水平(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人力资本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重点分析物质资本、技术进步水平、一般劳动力、初等教育人力资本、中等教育人力资本、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和不平衡性;各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出层次性和梯度性.从模型估计结果可以看出,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高,一般劳动力次之,各层次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低;经济发达地区中等、高等教育形成的人力供给对经济增长发挥重要的贡献;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这种影响并不显著,中等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供给匮乏.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一个实证分析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本文以中国的经验数据为样本 ,对人力资本的产出贡献率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 ,人力资本的贡献率显著为正 ,但贡献率较小 ;同时 ,人力资本并不具有长期产出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8,(5)
文章通过梳理长期经济增长理论和探索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原因,发现人口因素既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也是我国目前经济下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经济增长因素贡献比较中,资本贡献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不断挤压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而与人口因素相关的劳动、人力资本和抚养比的贡献率虽有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随着资本深化,资本效率降低,多项人口因素增长率均呈下降趋势,唯有人力资本呈上升趋势。在当前经济下行逆境中,人口因素中人口红利消失、人力资本增长缓慢和配置不当,以及劳动生产率提升放缓等都导致经济下行的主要症结。未来我国经济必须以内生动力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实现发展模式由劳动、资本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型转变,而关键在于构建人口因素与经济增长的内生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利用索洛模型法估算出我国1978-2010年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并依据估算结果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动因作简要分析,以考察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效率。分析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卓有成效,技术进步效率为经济增长作出了很大贡献,其在总产出中的贡献率为32。96%,仅次于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劳动投入贡献率高。另外,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较适中,这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较为适应,符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阶段性规律。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逐渐由原来的物质要素转向技术进步因素,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成为判定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主要指标之一。引入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对索洛余值法进行了改进,使之更符合经济的实际运行状况,并运用改进模型对1991-2008年山东省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测算结果表明,山东省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率不高,但长期来看呈上升趋势。最后提出了促进山东省技术进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创新型人力资本、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采用增长核算法和基于LA-VAR模型的方法,利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数据,对我国创新型人力资本、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990年以来我国TFP总体上趋于下降,经济增长方式仍属于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正越来越依靠于创新型人力资本;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创新型人力资本增长之间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经济增长的正向冲击对创新型人力资本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长期看,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冲击对创新型人力资本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距离衰减的空间权重矩阵,利用空间Benhabib-Spiegel模型探讨人力资本空间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取决于考察省区人力资本水平、邻近省区人力资本水平,以及考虑地理距离的考察省区技术追赶效应;人力资本平均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邻近省区人力资本对考察地区TFP增长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各省区若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空间溢出效应,就必须选择均衡适度的人力资本配置结构。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水平决定了地区经济实力和经济增长能力.然而,现有衡量标准忽略了人力资本多维、异质和可变的特性,使研究结论产生偏差.本文认为人力资本的内核是其"合适性"和"有效性",尝试提出用人力资本适配性概念反映经济增长中的有效人力资本水平,并将其具体化为产出适配、结构转换适配和制度变迁适配,从而构造了人力资本适配度指数对其进行量化.通过建立包含人力资本适配度的地区经济增长模型,采用门槛回归方法,证实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中存在人力资本适配度门槛,进而形成门槛上与门槛下两个有着显著差异的经济区域,由此证明人力资本适配性的较大差距是地区经济差异产生和持续扩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52~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人力资本培养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根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VAR模型估计等经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培养各自的独立性较强,转变经济增长模式需要人力资本培养的密切配合。当期人均实际GDP增长率提高1%的话,下期人力资本增长率会降低2.26%,即人均实际GDP增长速度的波动对人力资本增量的变化有明显作用。政策上看,应早日建立市场主导式人力资本培养模式,增加人力资本培养主体的灵活性,从而更好地满足经济增长对要素投入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