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LA-VAR模型,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在4变量系统内考察了中国对外贸易、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在1978-2003年的样本期间内,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但是进出口之间、出口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以及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存在正向的相互影响,借助这三个正反馈过程的传递,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本文认为应该深刻理解和把握对外贸易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全方位影响和冲击,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测算我国1983—2007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的基础上,使用基于VAR的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研究外商直接投资(FDI)、人力资本存量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FDI与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显著提升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FDI与人力资本存量之间存在互为因果关系,且人力资本对FDI的促进作用更强。基于此,本文认为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提升技术吸收消化能力,对于引进外资和推动技术进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在界定创新型人力资本及其存量与水平的基础上,分析了创新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并采用基于协整理论和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分析方法,从存量与水平两个角度实证研究了创新型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创新型人力资本在生产中越来越发挥出决定性作用;创新型人力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创新型人力资本存量每增加1%会使得产出增加1.10368%;创新型人力资本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创新型人力资本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倒U"型。  相似文献   

4.
在内生增长理论中,技术溢出和自主创新都是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国内外研发和国内专利与中国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利用阿尔蒙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对国内外研发、国内专利与中国劳动生产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国外研发对中国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远大于国内研发和专利,国际技术溢出是中国技术进步的主要源泉,劳动生产率比全要素生产率能够更好地度量中国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国1987-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实证研究了人力资本构成和生产率差距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高技术人力资本和低技术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都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高技术人力资本的作用更大;两种层次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影响依赖于该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与全国最高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距离,高技术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存在门槛效应,当生产率差距较小时,高技术人力资本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较大,当生产率差距较大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则主要依赖于低技术人力资本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张纯记 《技术经济》2019,38(12):113-119
采用2000-2014年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得到的主要结论是:第一,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较强的滞后效应,受到前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显著影响。第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具有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基础设施、对外开放也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第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符合“威廉姆森假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仅在中部地区显著。第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促进效应最为显著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金融业;其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距离衰减的空间权重矩阵,利用空间Benhabib-Spiegel模型探讨人力资本空间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取决于考察省区人力资本水平、邻近省区人力资本水平,以及考虑地理距离的考察省区技术追赶效应;人力资本平均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邻近省区人力资本对考察地区TFP增长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各省区若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空间溢出效应,就必须选择均衡适度的人力资本配置结构。  相似文献   

8.
我国创新型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协整理论及其分析方法和比较分析方法,研究我国创新型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创新型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分析它们之间的Grange因果关系时,发现创新型人力资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通过比较分析还发现,与世界上一些创新型国家相比,我国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和R&D经费中基础研究经费的比例偏低;同时,我国东部地区具有创新型人力资本优势,中西部地区则缺乏创新型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1998 -2007年中国28个省区的相关数据,采用修正索洛模型和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中国省区历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和增长率,并利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R&D、人力资本、进口、出口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增长率则趋于下降,并且地区差距明显.地区间R&D、出口、人力资本对我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的正向作用并不明显;出口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而进口则对其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R&D、人力资本及外商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提高虽有促进作用,但它们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中的显著性则有所差异;另外,研究还发现,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采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我国29个省份1991-2007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研究城市化、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协整关系,并基于面板误差修正模型考察短期波动的影响。得出结论:(1)城市化、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城市化和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长期的正向影响,城市化通过创新中介效应显著地驱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这种影响在沿海和内陆之间存在差异;(2)城市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积极的短期影响,且滞后一期影响强度大于当期,而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并不产生短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