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从资产减值的视角,选取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50家有代表性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样本公司总的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状况,包括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数、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数、资产减值准备转销数、资产减值准备净计提数等绝对数,也包括资产减值准备净计提数与资产总额、净利润的比率等相对指标。并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数分项目进行研究,确定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为计提数额较大的减值项目,运用特定应计模型,选取2009年、2010年的数据对上述三项减值准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存在着利用存货跌价准备等流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而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则没有成为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浅议固定资产的折旧与减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成立 《经济师》2003,(5):186-186
固定资产折旧与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两者有着根本的区别。固定资产折旧是成本的回收 ,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固定资产的计价。文章从折旧的产生开始 ,论述两者的不同 ,并指出在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下计提折旧时 ,应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值而不考虑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4,(9)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否计提折旧,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都没有明确进行界定。文章在理论上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影响因素,指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否计提折旧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理念问题,并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否计提折旧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 1.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基数。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数是取得固定资产时的原始价值园固定资产取得渠道和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直接影响固定资产的原值,企业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应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以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作为计提依据。  相似文献   

5.
一、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 1.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基数。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数是取得固定资产时的原始价值因固定资产取得渠道和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直接影响固定资产的原值,企业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应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以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作为计提依据。  相似文献   

6.
陆岷峰 《当代财经》2007,(9):126-128,F0003
城市商业银行风险资产计提方法直接影响城市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由于规定主体不同,在对城市商业银行风险资产计提准备方法又有所不同.本文在对现行城市商业银行风险资产计提方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一、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 1.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基数。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数是取得固定资产时的原始价值因固定资产取得渠道和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直接影响固定资产的原值,企业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应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以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作为计提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革新性的固定资产折旧引入其中,要求财务人员按照规定确定本单位固定资产是否计提折旧,同时,深入分析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采用加速折旧的必要性。并且,进一步提出了谨慎性原则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加速计提折旧应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计提土地增值税准备金的会计政策选择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资产负债率越高的房地产上市公司,计提准备金的可能性越低;毛利率越高的房地产上市公司,计提准备金的可能性越高;并且,公司规模对计提准备金有正向作用,规模大的公司计提准备金的可能性越大.国际四大事务所审计和采用股权激励对是否计提土地增值税准备金有一定影响,但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一、资产的八项减值准备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资产计提八项减值准备,其分别是:对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应收款项计提的坏账准备;对股票、债券等短期投资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对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等长期投资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对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晶、库存商品等存货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对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以及对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的委托贷款减值准备。除了货币资金、应收票据、预付账款、长期待摊费用等外的资产均计提了相应的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7,(4)
文章以宁波东力为例,对该公司现行的资产减值计提和资产减值转回的会计政策进行分析,同时对公司计提巨额资产减值准备的行为和结果进行研究,从实务的角度充分说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在盈余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周明 《经济师》2006,(12):245-246
我国《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金融企业根据谨慎性原则,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减值准备的计提,面临企业管理者追求经营业绩、资产减值确认标准和计量标准模糊、会计环境局限和税收政策矛盾等问题。针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存在的问题,文章在分析其问题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减值准备计提可操作性、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引进社会中介机构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6,(12)
文章在剖析事业单位折旧计提必要性的基础上,探析了做好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的思路,以期更好地管理资产,进而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诗田 《经济论坛》2005,(20):105-106
在理论界,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费用设计的研究非常少。而在实务界,对我国基金管理费用的争论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现阶段,我国无论是开放式还是封闭式基金,其管理费用都是按日基金资产净值乘以一定的年费率计提,逐日累计至每月月底,按月支付。也就是说我国基金管理费用是一直按固定比率计提。因此,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现行基金管理费用计提制度存在问题,如固定比率计提方式未与业绩挂钩,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以及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双倍余额递减法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应用上越来越广泛,计提折旧公式存在的缺陷也将日益显现。所以,对《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中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进行完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贷款损失准备金与信贷紧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构建贷款风险迁移矩阵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前瞻性的贷款准备金计提模式具有抑制信贷紧缩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80年代末芬兰、挪威和瑞典三个北欧国家及90年代日本的银行危机、信贷紧缩及贷款准备金计提模式,从贷款准备金的角度指出贷款准备金计提模式的滞后性是这些国家信贷紧缩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后,实证分析了1996~2005年十年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款准备金计提模式,得出的结论是:国有银行的贷款准备金计提模式有强化或助推信贷紧缩的影响,而股份制银行的贷款准备金计提模式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这可以部分解释1996~1998年我国出现的信贷紧缩。  相似文献   

17.
造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信息失真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从管理体制的完善、事业单位有必要进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进行讨论,提出事业单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8.
股权特征是公司治理和控制权配置的基础,会计系统是公司治理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股权特征会对其会计政策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文章选择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政策为代表对两者之间关系进行探讨。选取2007—2017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公司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高管持股、机构投资者持股以及实际控制人五个维度考察了股权特征对资产减值计提政策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资产减值计提之间的关系呈N型;大股东之间制衡程度越高,资产减值的计提比例越高,中小股东对大股东制衡程度与资产减值计提同样呈正相关;高管持股与资产减值计提呈负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资产减值计提比例具有正向影响关系;当实际控制人为国企时,公司倾向于计提较高比例的资产减值准备。这些结论为研究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等会计政策的影响因素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政府逐渐将事业单位推向社会市场,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加大了固定资产的损耗力度,同时具备了一定的盈利能力,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这就所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此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特殊性入手,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必要性,最后研究了不同类型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采取不同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记账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会计准则多年来在大中小企业中的运行实践,依据不同企业对设备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中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新方法的研讨,国家财政管理部门于2002年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中对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有了新的规定。本文拟着重分析一下新旧计提方法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