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政治局于2014年6月30日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房地产税改革是2020年前税制改革的六大重点之一.本文从终生公平与年度公平两个视角分别考察了这一改革可能产生的收入分配效应.住房市场化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促使人们对房地产税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寄予厚望.住房耐用生活必需品的特征,表明房地产税的终生公平效应与年度公平效应都值得关注.从终生公平视角看,精算研究结果表明房地产税会使劳动要素所有者(居民)福利受损,不影响资本要素所有者(房产商)的福利,对土地要素所有者(政府)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从年度公平视角看,利用CGSS截面数据的模拟表明房地产税改革会对不应受到损害的居民家庭造成相对较多的福利损失.适当的制度设计可以减轻深化房地产税改革的这种不利影响,甚至获得累进性效果.  相似文献   

2.
市场竞争追求高效率的结果会导致收入分配不平等 ,政府现行的有助于增进收入公 ,平分配的各种福利计划往往容易损害经济效率。而负所得税制度尽管也会减少劳动供给 ,但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兼顾公平与效率 ,尤其是能够对收入特别低的人群组提供必要的保障 ,而又不过度破坏其工作热情 ,是对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一种延伸和改善 ,实施负所得税制度是政府福利计划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公平是指有关经济活动的制度、权利、机会和结果等方面的平等和合理.作为社会目标,公平与效率之间不存在哪个优先或第一的问题,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此长彼长、此消彼消的正反同向互促和互补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要根本解决当前中国面临的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需要在市场公平基础上,通过利益机制来刺激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效率;在保持效率的基础上体现社会经济的公平原则;坚持劳动者在社会主义中的社会主体和社会财富主体的地位,切实保障劳动者作为主体的各项权益.  相似文献   

4.
收入分配差距与个人所得税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问题,不但决定着全社会的财富为各基层带来的福利的丰裕状况,而且关系到公平和效率这两大社会经济福利准则的实现。本试通过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表现、基尼系数及对公平和效率的分析,对个人所得税问题进行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规范政府和市场的秩序对于个人的收入分配至关重要,它不仅是经济和谐发展的前提,更是社会公平的保障.正是由于经济秩序失衡的耗散效应,才使中国式收入分配制度难以走出低效的陷阱.从经济秩序形成的历史因素考察,政府转型是关键变量.因此,文章认为,构建和谐发展型的政府秩序,加快市场化进程,缓解收入财产差距的一系列制度设计才能发挥它们的有效性,才能体现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协调机制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税收公平是指取得税收收入过程的涉税公平,它是政府进行税制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税收公平原则虽然被认定和信奉为一个重要的税法原则,但税收实现公平收入分配有其局限性.税制改革中应强调税收的规则公平、竞争公平,以实现社会财富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利用CGSS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考察了社会公平认知、流动性预期对中国居民再分配偏好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社会公平认知对中国居民的再分配偏好产生显著影响,即使不考虑经济利益动机,社会公平认知依然与再分配偏好显著相关;(2)具有向下流动性预期的居民表现出更强的再分配偏好,即“POUM”假说在中国成立.因此,营造一个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是当前政府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公平分配是改革的目标,而公平分配是以权利平等为依据的,如果社会中各方面的权利不平等,则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与地区之间、行业之间、职业之间、级别之间的权利不平等直接对应。整个权利体系,在权利内容上按市场经济、公民社会以及政治国家归类,在权利结构上按归属权和行使权划分,由此发现形式上平等而实质上不平等的权利不对称性。影响权利平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保障权利平等的改革也是综合性的。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关键是从多方面保障权利平等。  相似文献   

9.
我国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现状及其调节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日益明显,其中垄断行业与其他低收入行业的收入差距尤其显著。垄断行业的高收入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心态平衡,严重损害我国收入分配的公平和政府的形象,更阻碍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从不同行业角度分析城乡劳动者的收入差距,剖析垄断行业高收入的形成原因,从而提出调节垄断性行业过高收入的政策建议,对缩小行业收入差距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我国在制度上基本把全民纳入医保范围,然而城乡之间,职工与无业居民之间的医疗保障水平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社会保障是本身就是通过收入的再分配来实现社会的公平.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状况,如何来分配社会保障资源使其合理公平,是当前人们所关注的,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从管理方面来讲,各种制度分开运行也加大了管理成本.本文结合城乡的经济状况,从筹资和费用补偿等方面来探讨城镇居民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并轨的可能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收入均等化”理论是福利经济学家庇古等人提出的一种增进社会福利的分配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社会的福利不仅取决于国民收入总量,而且还取决于收入分配的状况。应当在不影响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通过收入均等化来实现社会公平,增加社会福利。在我国目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情况下,“收入均等化”对于实践“三个代表”,公平收入分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分配与公平     
分配格局的变化隐含在经济循环过程中,其公平性隐含在社会结构变化中,只有改变了经济循环和社会结构,才能改变分配格局。本文从居民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以及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这两个视角来观察分配问题,并认为衡量贫富差距要全面考虑收入、财产和消费三个基准。因此,政府干预社会的贫富差距,应从对结果的干预转到对起点的干预上,才可能避免社会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3.
福利经济学主要研究如何进行资源配置以提高效率;如何进行收入分配以实现公平.资源的最优配置意味着"效率",国民收入分配的均等化意味着"公平",所以,公平与效率是福利经济学所追求的基本目标.税收对于资源配置与国民收入合理分配这两方面的调节作用直接影响到效率与公平的实现,进而影响到国民的福利.  相似文献   

14.
关于收入分配的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从兼顾经济与社会利益的角度出发,以国企作为切入点可以有效破解收入分配问题。在国企的具体收入分配过程中,要以企业所得税为基准,明确税前与税后各利益相关方参与收入分配的理论依据与具体要求,科学合理地划分国有企业的成本与收入。通过各种措施与制度的配合,一方面在初次分配领域实现基本公平;另一方面也使政府增加财税来源,使其能够在再分配领域有所作为,从而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前提下较好地解决有关收入分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上,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熨平收入分配中的不平等。为进一步验证和探讨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文章借助1995~2010年欧盟27国的面板数据,运用静态面板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社会保障水平与收入不平等呈负相关关系,即社会保障水平越高,收入不平等差距越小;不同福利模式下,社会保障水平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存在差异;但社会保障的调节作用有限,须与其他政策措施相协调,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相似文献   

16.
发展权概念的核心在于发展机会的均等,强调不同地区的当代和后代主体之间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平等发展机会,发展权的保障有赖于符合公平正义诉求的经济及社会发展政策.无论从理论发展的需要而言,还是从调节社会矛盾的现实需求出发,都应进行促进发展权保障的公共政策路径研究.本文认为公共政策应当在出发点、根本价值取向和优先性等关键环节贯穿人的平等发展诉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应当使公民拥有公共政策程序的有序参与机会,通过公平的分配政策平等享有物质财富与社会资源,并依托优先保护资源环境的政策,使当代人与后代人都能够享有优质的自然环境.本文提出符合程序公正、结果公平、环保优先和代际正义要求的路径选择思路,可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构建和谐福建所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这些社会问题主要有群体性事件、收入差距、失业、腐败、贫困、劳资纠纷、社会治安与环境保护等问题.本文认为当前很多社会问题都缘于利益分配不平衡或不公平引发的利益分化;政府的职责是实现社会利益的公平分配,维护社会公正,这需要政府通过积极的社会政策构建以引导社会利益的公平分配,依法治省,促进社会群体关系、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问题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还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特别是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仍存在着显著差异.收入分配的问题解决不好,必将影响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建立、完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调节机制,是实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规范政府和市场的秩序对于个人的收入分配至关重要,它不仅是经济和谐发展的前提,更是社会公平的保障。正是由于经济秩序失衡的耗散效应,才使中国式收入分配制度难以走出低效的陷阱。从经济秩序形成的历史因素考察,政府转型是关键变量。因此,文章认为,构建和谐发展型的政府秩序,加快市场化进程,缓解收入财产差距的一系列制度设计才能发挥它们的有效性,才能体现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协调机制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收入分配悬殊已到了非常严峻的地步.实现公平正义的分配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从起点公平、规则公平、结果公平的含义分析出发,对功利主义、自由主义、罗尔斯主义等观点进行考察后发现,诺齐克崇尚权利的"持有正义论"与罗尔斯的"最少受惠者福利最大化"两种理论的结合,对我国和谐社会下的公平分配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具体而言,当前中国分配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应致力于机会均等、权利保障和保护弱势群体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