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为新时代新征程粮食生产指明了方向。作为种粮大户,我听了倍感振奋。”聆听完党的二十大报告,安徽省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心潮澎湃。在安徽省阜阳市广大农村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优质高产多打粮,快找劳模徐淙祥。节本增收又环保,农民应用都夸好。”几十年来,徐淙祥考过农民技术员、上过农广校、当过村干部,从种几十亩地开始,规模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2.
"你看这长势,明年又会有好收成。"初冬时节,记者来到位于皖北太和县旧县镇的张槐村,走进"安徽麦王"徐淙祥家的示范田,放眼望去,青青的麦苗,长势旺盛。站在已有一指多高的麦田地里,"麦王"坚定看好来年的庄稼。徐淙祥几十年如一日,专心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得到广大农民的称赞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在皖北阜阳广大农村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优质高产多打粮,快找劳模徐淙祥。节本增收又环保,农民应用都夸好"。推"科技承包"助增收"农民技术人员最大的责任就是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徐淙祥说,二十年前,张槐村的土地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种植技术落  相似文献   

3.
徐淙祥,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人,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董事长,旧县镇张槐社区管委会主任。他科技承包种植的优质高产示范田,自2006年以来,经相关专家现场实收实打,屡屡刷新安徽全省小麦单产最高纪录:2007年平均亩产607.3公斤:2008年平均亩产631.9公斤;2009年平均亩产718.2公斤:2011年平均亩产741.1公斤。一时间,种粮能手徐淙祥成为江淮大地上一颗耀眼的明星,被人们亲切地誉为“安徽麦王”。  相似文献   

4.
6月江淮,麦香遍野. "亩产718.2公斤."6月2日下午17时许,在安徽省太和县张槐村万亩小麦高产攻关示范片里,验收组专家选中了该村农户徐淙祥家的一处田块进行实产验收,经过收割、称重、水分和杂质含量测量、剔除,最终验收专家组宣布了这个结论,再次刷新了安徽省小麦单产纪录.  相似文献   

5.
<正>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安徽种粮大户徐淙祥的回信中指出,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2022年,安徽种粮大户徐淙祥的千亩农业科技园小麦获得历史性丰收,有两个品种平均亩产超800公斤,徐淙祥怀着喜悦的心情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  相似文献   

6.
<正>安徽省太和县围绕创建小麦亩产千斤县活动,面对去冬今春持续低温、阴雨寡照的不利气候条件,全力开展田间管理,小麦弱苗得到及时转化升级,今夏小麦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从农业部获悉 ,今年我国农业将重点推广农作物优质新品种、农作物节本增效栽培技术、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 ,以及防灾、抗灾、减灾技术四类技术。这些技术在全国的实施面积将达到215亿亩次 ,匡算可实现经济效益900多亿元。据介绍 ,在农作物优质新品种方面 ,农业部将组织推广国家最新审定的100个优质高产新品种 ,并带动各省、区、市推广300个品种 ,淘汰南方早籼稻、北方春小麦等劣质品种 ;农作物节本增效重点推广水稻、玉米、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设施蔬菜多样化高效生产技术等 ;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主要…  相似文献   

8.
来自农业部的消息说 ,今年我国农业将重点推广农作物优质新品种 ,农作物节本增效栽培技术 ,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 ,防灾、抗灾、减灾技术四类技术。这些技术在全国的实施面积将达到21 5亿亩次 ,匡算可实现经济效益900多亿元。据介绍 ,在农作物优质新品种方面农业部将组织推广国家最新审定的100个优质高产新品种 ,并带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推广300个品种 ,淘汰南方早籼稻、北方春小麦等劣质品种 ;农作物节本增效重点推广水稻、玉米、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设施蔬菜多样化高效生产技术等 ;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9.
山东的400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之际,农业部科技司司长张凤桐6月2日在济南优质专用小麦现场上宣布,中国的“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实现了优质小麦出口“零”的突破。一大批优质小麦品种相继出口到东南亚和非洲等国,不仅提升了小麦的品质,还改变了中国小麦的国际形象。农业部、财政部设立的“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实施6年来,形成和提升品牌17个。熟化小麦领域核心技术22项,集成配套技术59项,累计推广应用1.5亿亩。跨越计划小麦项目,给实施区的农民带来了增产、优质、节本的好处。使小麦单产提高10—15%。平均每亩增产50—80公斤,每亩增效1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0.
太和县目前拥有5大蔬菜种植区域,2564个规模养殖场及“六大产业”、“十大基地”、“八大龙头”。截止到2009年5月底,全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从事专业生产的合作社已达127家,注册资金近1.5亿元,涉及到高蛋白大豆,优质专用小麦,优质玉米、桔梗以及大樱桃、蔬菜等14个子产业。  相似文献   

11.
<正>安徽省太和县现有耕地187万亩,是全国桔梗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太和县牢牢抓住产业不放松,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培育了兴村富民八大产业,为全县农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一是品牌粮食。全县建设优质专用小麦40多万亩。从生产到加工,180多家经营主体参与其中,专育、专种、专收、专储、专用,全产业链发展。尤其是强筋麦面粉加工的“太和板面”,风靡全国,年营销收入近百亿元,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二是畜禽养殖。  相似文献   

12.
皖北农业大县太和县今年夏粮生产先后战胜了秋冬春三季连旱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小麦总产再创历史新纪录:全县157万亩小麦,平均单产503公斤,总产78.9万吨。60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片平均亩产564公斤。面对今年小麦生产先后遭受的严峻考验,围绕新一轮小麦高产攻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太和县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小麦项目工作在冬季遭遇低温冻害、冬春长期干旱、后期病虫害严重发生等多种灾害情况下,经过全体技术指导员和示范户、辐射户的共同努力,小麦生产又取得了好成绩。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河南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统筹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加快了河南农业现代化步伐。大力发展"四优",推进布局区域化大力发展优质小麦。重点打造豫北豫中东强筋小麦、豫南弱筋小麦基地,实行专种专收专储专用。  相似文献   

15.
2009年7月,围绕如何破解农民增收这道难题,安徽省太和县东方现代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勇于创新,敢于实践,从订单农业入手,实施跨村联合,开展区域化种植、一体化服务、标准化生产、订单化收购,使数千农民尝到规模种植、节本增效的甜头,得到广大群众的热情参与和鼎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资讯快递     
优质专用小麦市场看好无公害稻米生产待提速本刊讯农业部日前的市场监测情况表明,我国优质专用小麦的市场价格看好,亩均收益明显提高。综合各地情况分析,我国优质小麦比去年、比普通小麦价格都高。江苏优质弱筋小麦开价达到每吨1160元,比去年提高近30%,比普通小麦提高20%左右;河北8901优质小麦的收购价格一般保持在每吨1180元至1240元之间,每吨比普通小麦高出130元左右。从每亩收益看,优质小麦比普通小麦明显要高。今年江苏省优质小麦每亩减税纯收益为65.3元,比普通小麦高出138%,比去年增长131%。农业部与财政部今年共同启动了优势区优质专…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太和县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下,麦茬夏大豆生产实际,通过试验研究,验证了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可操作性,并进行了示范与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分析了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下的夏大豆减产的主要成因,提出了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下的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不断加大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力度,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目前太和县已有60万亩绿色食品(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20万亩绿色食品(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9.
农业部决定今年大力推广大有利于种植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产品质量、节本增效的十大技术。1、优质早籼稻良种及配套栽培技术。2、特(专)用玉米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3、优质用小麦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4、优质棉花品种及其配套技术。5、双低油菜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6、优质专用大豆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7、果树(苹果、柑桔)高接换种和水果套袋技术。8、无公害蔬菜、茶叶生产技术。9、旱作节水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10、病虫草鼠综合防治技术。农业部要求各地切实抓好技术培训 ,提高农民素质 ,多渠道争取经费 ,增加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亳州市位于黄淮麦区,是安徽省小麦种植面积第二大地市,亳州小麦产业化发展对安徽省至关重要,总结亳州小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亳州小麦产业化发展提供建议。方法 文章通过对亳州小麦产业和加工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委托亳州市农业局和农业科学院组织主题为小麦生产和消费的座谈会,收集小麦种植品种、种植面积以及产量等相关数据,分析小麦产业化发展现状及现存主要问题。结果 亳州市形成以优质强筋小麦、中强筋小麦、中筋小麦为主,弱筋小麦为辅的种植结构,2019年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占小麦总面积69%。现有规模化面粉企业28家,合计年加工小麦约200万t,消费当地近60%的小麦。小麦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农业合作社规模较小,种植规模和专业技能不足”“订单农业较少,小麦优质不优价”“面粉企业规模较小,下游食品加工企业少”“产业链间的融合不够紧密”等问题。结论 提出“构建大规模小麦加工体系,发挥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作用”“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种植”“研发优质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实现良种良法”“打造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示范区,培育区域品牌”等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