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张光宇 《经济论坛》2001,(16):21-22
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2亿多人口,不可不谓之“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然而,让“地大物博”由“人口众多”来分享,我们再也无法自豪,留下的只是巨大的资源压力和沉重的人口包袱。我国正承受着土地资源与人口数量反向发展势态难以逆转的现实,面临着土地生态系统破坏、人类生存环境污染的严峻挑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官员曾把黄河的水土流失喻为“中华民族的大动脉出血”,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向世人敲响了“谁来养活中国”的警钟!面对严酷的现实,其原因只能归咎于人类的无知和贪婪。无知蒙蔽了人类的眼睛,使人看不到伴随着近期…  相似文献   

2.
资源考验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我们以历史悠久、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倍感自豪,然而进入21世纪,当人们把目光投向现在,投向未来的时候,我们的这种自豪感是否还有?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蒋承菘的危言震动过很多人。他说,一直以为中国地大物博,其实物是稀薄的“薄”,而不是广博的“博”。2003年12月,一份被送往国务院的名为《矿产资源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报告,更是以触目惊心的数据,颠覆了“中国地大物博”的传统印象。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国人受到这样的教育:我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矿产丰富。论其能源、资源的储量,不能说不多;许多金属、稀有金属,其储量,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但是,却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我国人口众多”,用人口中这个庞大的分母一除,人均就少得可怜。  相似文献   

4.
关于实行全面节约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实行全面节约战略的思考郭晓君当前,制约和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的两大难题是:资源短缺,浪费严重。虽然我国地大物博,许多资源的总产量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指标很低。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6...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农民是中国经济的主要力量”,农民问题也就成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问题,而农业又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开放时代》2001,(3):117-117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们党和政府从国情出发、走向21世纪作出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正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同时,又面临着庞大人口基数、人均资源不足和环境污染破坏严重的严峻挑战。这样的国情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走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的:“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实…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目前能源形势分析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是发展经济满足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但由于世界能源资源产地与能源消费中心相距较远,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人口的剧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能源需求量持续增大,由此导致对能源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环境污染加重和环保压力加大。近几年我国出现的“油荒”、“煤荒”和“电荒”以及持续走高的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加重了人们对能源危机的担心,促使我们更加关注世界能源的供需现状和趋势,也更加关注中国的能源供应问题。  相似文献   

8.
陈发志 《时代经贸》2012,(16):83-83
贫富差距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但在中国这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度,贫富差距显得尤为突出。如何很好的解决中国现存并将长期存在的贫富差距,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因而需要我们对其成因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分析,更好的指导我们的行动。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调节经济的“看不见的手”。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价格随供求关系变动而灵活及时地变动。价格反映了资源稀缺的程度。当某种资源短缺.供给小于需求时.价格必定上升。价格上升,增加了供给.减少了需求.最终使供求平衡,反之.当某种资源过剩.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必定下降。价格下降,减少了供给,增加了需求.最终也使供求平衡,所以.只要让价格自由浮动,价格就可以准确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有效地调节供求。  相似文献   

10.
略论我国“过剩”劳动力资源充分利用的可能性高会宗劳动力作为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和社会而言,既可能是重要的资源,又可能是沉重的负担,如何变负担和压力为资源既是世界各国的共性课题,又是面临十二亿人口巨大压力的社会主义中国之特有难题,故本文...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国人都以地大物博而自豪。然而,中国地质科学院去年发表的报告指出,除了煤之外,中国所有的矿产资源目前都处于紧张之中,将在两三年内面临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各种资源短缺,增加对进口的依赖程度,这可能危及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2.
我国虽以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著称于世,然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却经常运交华盖,诸多商品长期屈居地摊,“物美价廉”。君不闻:高级补品“人参”曾卖过“萝卜”的价钱?中国纱布比外国报纸还便宜?近来,中国上空不时从四面八方飘来“反倾销”的阴影,弄得我国厂商措手不及。君不知:不仅西方发达国家对我产品反倾销,象土耳其、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也对我产品反倾销。不仅有配额限制的国家、地区对我产品反倾销,  相似文献   

13.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具有任何资源所不能代替的作用。我国是矿产资源大国.资源的总量在世界前列,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的占有量却很少,只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而且是富矿少、贫矿多,大型矿床少、中小矿床多.后备资源紧张。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  相似文献   

14.
徐琦 《环境经济》2006,(5):42-45
我国的能源价格体系还存在一定缺陷,必须进行改革,资源性价格的“还原”势在必行。要通过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促进节能,而改革的原则是既要反映资源能源的市场供求关系,又要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5.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过去是如此,现在和将来亦如此。然而,自然资源却是稀缺的和有限的,特别是矿产资源,其显著的特点就是不可再生性,其储量随着人类的不断消耗而越来越少,最终将被消耗殆尽。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最终将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我国素以“地大物博”而著称于世,自然资源品种齐全,储量丰富,是世界三大矿业国之一,45种主要矿产资源探明储量的潜在价值居世界第三位。然而,我国又是一个人均资源占…  相似文献   

16.
<正> 国情分析和目标战略现阶段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现阶段中国国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观察,但以下四点是任何研究中国经济改革的人们所不可忽视的。第一,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卞义经济、政治制度,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二,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一个幅员大国,资源大国、人口大国。这一特征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不同于小国寡民的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也不同于地广人稀的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第三,中国迄今依然是一个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0%的国家。这一特征是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事业的历史重负,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巨大潜力的源泉。如果忽视中国国情这一至关重要的特征,要想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改革方案是绝对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贫富差距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但在中国这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度,贫富差距显得尤为突出.如何很好的解决中国现存并将长期存在的贫富差距,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因而需要我们对其成因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分析,更好的指导我们的行动.  相似文献   

18.
杨广生 《新经济》2004,(10):2-2
如同我们为中国的地大物博而自豪了几十年一样,我们也为中国的产品“价廉物美”而沾沾自喜了多年。看着满世界的“Made in China”,我们曾经以为这将是我们在全球市场的通行证。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普遍遭遇了能源危机,其情其景至今仍让很多人心有余悸。如今,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也开始面临能源紧缺的困窘。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在今后一个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和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所以,“节约”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构建“节约型社会”已是刻不容缓。2005年6月30日,在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强调,要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是,如何才能在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合理而又“舒服”地节约能源呢?欧美国家在上世纪能源危机中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分布差异较大,资源条件状况有着巨大差别。不同的省市,由于资源条件的不同,必然存在着如何有效使用资源的问题,不同的省市,对应着不同的发展战略规划。省市之间要素的差异,导致了各省市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