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秋实 《福建税务》2002,(1):43-43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常会发生财产损失,如由于责任事故或自然灾害造成存货、厂房、设备等资产毁损损失;清查盘存时发现资产盘亏、短缺、毁损损失;存货残损、霉变发生损失;现金及物资被盗发生损失;债务人破产或死亡、以破产财产或遗产清偿后,仍不能收回应收账款等等。符合规定的财产损失可以在税前扣除,正确运用税收法律法规,可以减轻企业税负,而如果企业操作不当,往往会导致企业税负增加。那么,企业应如何进行财产损失的税前扣除呢?  相似文献   

2.
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实际发生的各项资产的损失,包括坏帐损失、存货损失、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损失、担保损失、股权投资或者债权投资损失以及经营证券、期货、外汇交易损失等。  相似文献   

3.
财企〔2003〕233号2003年9月3日第一条为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企业资产损失财务管理行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根据《企业财务通则》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实际发生的各项资产的灭失,包括坏账损失、存货损失、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损失、担保损失、  相似文献   

4.
2009年财税主管部门先后下发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两个文件,上述文件规范了企业的资产损失税务处理办法及程序,资产损失税务处理的正确与否,影响到税务机关对资产损失的认定结果和税收负担.企业很多资产损失税务失误之处,不在于处理办法和程序不当,而在于对资产损失税务处理存在不少误区.2009年度企业资产损失申报审批工作已经结束,笔者总结了最近资产损失税务处理中遇到的几个误区,供纳税人参考.  相似文献   

5.
熊年春 《理财》2004,(4):38-39
资产减值准备是指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按其预计损失金额预先确认损失并计提准备。从2001年起,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在原有的四项基础上新增加了四项,即除了原有的对应收账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存货计提减值准备外。还要对委托贷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这四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这对完善我国会计制度,加强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  相似文献   

6.
(五)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年度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避免了企业在不同年度随意扣除资产损失现象为了避免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在不同年度随意扣除资产损失,调节不同年度利润,规避纳税义务,25号公告规定:实际资产损失应当在其实际发生年度申报扣除,法定资产损失应在其申报年度扣除。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资产损失未能在发生当年准确计算并按期扣除的原因很多。  相似文献   

7.
新会计准则,对于现阶段企业经营运行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新会计准则中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方面的相关规定,对于企业影响更为明显.本文主要是从旧会计准则中关于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新旧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核算方面造成的差异进行详细说明,同时还细致介绍了新会计准则中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对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009年财税主管部门先后下发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两个文件,上述文件规范了企业的资产损失税务处理办法及程序,资产损失税务处理的正确与否,影响到最新税务机关对资产损失的认定结果和税收负担。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会财会》2006,(6):60-60
为了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经研究,现将2003年至2005年中央企业清产核资有关税收处理问题通知如下:一、中央企业清产核资涉及的资产盘盈(负债潜盈)和资产损失(含负债损失),其企业所得税按以下原则处理:企业清产核资中以独立纳税人为单位,全部资产盘盈与全部资产损失直接相冲抵,净盘盈可转增国家资本金,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同时允许相关资产按重新核定的入账价值计提折旧;资产净损失,可按规定先逐次冲减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冲减不足的,经批准可冲减实收资本(股本);对减资影响企业资信要求的企业,具体按照《中央企业纳…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2011年第25号,以下简称25号公告)的规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不再实行审批制,应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填写《企业资产损失清单申报表》或《企业资产损失专项申报表》,连同应提交的资产损失证据材料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扣除。未经申报的损失,不得在税前扣除。  相似文献   

11.
《安徽水利财会》2004,(3):37-44
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等,提取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计人当期损益,在计算当期利润总额时扣除。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企业清产核资清理出的不良资产中可清理和可追索的债权、投资和实物资产损失所占比重较大的状况,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企业将这部分资产进行剥离:一部分留归企业,一部分划转到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并要求企业及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加强账销案存资产的管理,高度重视不良资产的清理和追索工作,尽可能地盘活账销案存资产,减少和挽回资产损失。本文以账销案存资产台账管理为出发点,严格划分工作职责,规范资产处置与销案工作程序,便于企业或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加强账销案存资产管理。  相似文献   

13.
彭保红  陶俊霞 《税收征纳》2010,(5):41-41,44
某企业财务人员反映,他们是一家油气田企业,公司在2009年列支了一些资产损失,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的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损失,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想在今年的所得税汇算清缴中,税务机关竟然认为他们列支的部分资产损失,不符合有关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因此不允许在税前列支这些损失。纳税人应当如何准确申报扣除有关资产损失?  相似文献   

14.
文海  肖苏 《税收征纳》2006,(3):24-25
商业信用不可避免地带来坏账损失,这是市场经济中不可忽略的现实问题。在会汁核算中对坏账损失的确定和提取关系到企业盈利、税收的缴纳和企业资产真实性状况,因此在税务稽查中应准确把握企业坏账损失的确认、提取。  相似文献   

15.
误区一: 不区分损失性质进行税务处理 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涉及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规定;  相似文献   

16.
准则中指出企业发生非货币性交易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相关费用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若涉及补价问题,通常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确认的收益(或损失)和支付的相关税费加(或减)补价作为换入资产的实际成本。从上述看出,换入资产价值的确定与资产本身的价值没有任何联系,则入账价值就很可能背离其真实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背景 《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9]88号)第四十二条中“企业发生非经营活动的债权;从事贷款业务以外的企业因资金直接拆借而发生的损失,不得确认为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损失”,关联企业之间债权通常有两部分组成,第一,正常、真实交易行为形成的债权,第二,关联方往来(借款)或非经营活动性质的债权。因此,如果关联企业债转股过程中,存在上述规定不得确认为损失的债权存在,导致关联企业债转股形成的股权损失税前扣除问题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深化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简化企业纳税申报资料报送,减轻企业办税负担,现就企业所得税资产损失资料留存备查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企业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资产损失,仅需填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不再报送资产损失相关资料.相关资料由企业留存备查.  相似文献   

19.
新税法下资产非正常损失进项税转出分析及案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后,对一些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有了许多新的变化,以及<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和<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9]88号)的实施,对资产损失的认定也发生不少细微变化,不少纳税人对资产损失发生时,进项税额转出问题上产生了不少疑问,比如,资产损失时哪些情况需要进项税转出,非资产损失包括哪些情形;存货发生非正常损失,进项税转出额如何计算;固定资产发生损失时,进项税如何转出等问题.笔者结合案例分析新税法下资产非正常损失进项税转出,以供纳税人参考.  相似文献   

20.
赵征  王科 《上海会计》1997,(9):42-43
按“两则”中的规定,企业应该正确使用“递延资产”帐户,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往往在“递延资产”及其所涉及的帐户中采取不正当的手段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给企业的生产、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也给国家造成一定的损失。如:把大量不应计入递延资产的费用计入“递延资产”帐户,影响了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性;不按“两则”的规定分期摊销递延资产,而是根据全年收支情况随意摊销,把递延资产帐户当作调节成本和利润的“蓄水池”等。因此笔者认为,加强递延资产审计很有必要,其要点具体为:1.首先取得递延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