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在教学中发现的当前旅游学科中的一些不足及其原因的分析,认为旅游学的主要缺陷在于不独立和不系统;而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和旅游业则分别代表了美和效益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这两种价值之间存在着矛盾性,这一矛盾必须要通过旅游活动来进行化解和统一。因而美和价值是贯穿于旅游和旅游学的一对相互矛盾的核心价值,而他们之间的矛盾则是旅游学中的核心矛盾。在这一矛盾的基础之上,能够建立独立的核系统的旅游学。  相似文献   

2.
董观志 《新经济》2023,(5):20-26
旅游业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现代服务业,在构建双循环新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要意义。只有高质量地建设旅游学的学科体系,才能保障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从“旅游学是什么”的问题出发,梳理了旅游学的主流学术思想和代表性学术人物,界定了旅游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中各种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阐述了旅游学具有学科渗透性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以旅游者为中心、以旅游吸引物为中心和以旅游业为中心构建“三个硬核”的旅游学学科体系,加强学科基础研究,解决好对象问题、价值问题、假定问题、实验问题、量化问题、体系问题、预测问题、检验问题、发展问题等九个基本问题,尽快把旅游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使之成为合格的科学,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日益增长。  相似文献   

3.
基于旅游"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旅游化"--桂林案例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朱竑  贾莲莲 《经济地理》2006,26(1):151-155
城市化原本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非农化过程。但随着近年来中国旅游发展中城市自身旅游功能的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旅游活动发生,甚至集中在城市,旅游的城市“化”倾向成为一种趋势。在对旅游城市化概念进行全面解析的基础上,指出旅游城市化除了是一种现象外,还是一种旅游活动向城市集聚发展的动态过程。而城市“旅游化”则是城市为了满足日益发展的旅游需求,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所进行的在功能、设施、标示等方面的主动迎合过程。旅游城市化和城市旅游化是一种互相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旅游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城市进行相应的“旅游化”建设,而城市的旅游化建设则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旅游城市化的进程。最后以桂林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邹凯 《时代经贸》2011,(18):118-119
旅游的本质是愉悦,也即愉悦是旅游的内核。而旅游是一种天然的体验活动,在旅游活动中,游客需求的不是物质结果,而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经历或者感觉,他经过不断地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和互动,取得有关外部世界的知识,并因此获得愉悦从而满足其旅游需要。在这一过程中,旅游体验是旅游者活动的主体内容,其满意程度决定了旅游的质量感知水平。同时,每个旅游者旅游体验的内容、时空特点和结构特性也是旅游行业进行规划和管理的基本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体验应该是“旅游学理论体系中最厚重的模块和最有力的支撑”,是整个旅游世界的硬核。  相似文献   

5.
和沁 《经济问题探索》2006,(11):103-108
自然生态环境是开展旅游活动的基础,通过旅游活动,自然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以实现,但旅游活动会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自然生态环境与旅游之间呈现出固有的互动规律。要充分发挥旅游环境管理的作用,消解旅游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以实现旅游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旅游活动是人们在旅游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旅游正是通过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等的人文沟通来达到发展人、提高人及改善生产关系的目的.旅游活动始终是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是人们不断追求与向往的,是转换生活空间与拓展生活领域的表现,是追求短暂而美好的生活或对生活现状的改善.研究旅游活动的产生、属性、构成要素、特征等有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旅游本就是社会交往的一种形式,文化的交融和情感的沟通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始终.为了吸引旅游者的注意力,旅游供给者们曾经考虑了太多的有形产品.本文则是从旅游的非物质化开发层面入手,探讨社区参与型旅游产品的开发问题.在对这一产品进行基本界定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其开发意义,着重对其开发模式的研究,提出了旅游开发要"形神兼备",借助旅游的社会属性来丰富旅游地的旅游供给.  相似文献   

8.
周生春  祝亚 《经济师》2008,(4):28-29
文化、经济和旅游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文化学、经济学和旅游学是三个不同的学科。文章试图时这三个概念和三个学科的关系进行梳理,从而得出两点结论。一、文化是经济和旅游发展的根本。二、只有在注重旅游经济学和经济旅游学的同时,又高度重视其文化独特性的传承和发展,注重文化经济学、文化旅游学,才能有效促进这一地区经济与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休闲旅游是一种以休闲为目的的旅游活动,而旅游是人们在异地休闲和商务等其他类旅行.相对于旅游,休闲旅游更注重一种放松、愉快的体验.而青岛作为旅游重点开发城市,理应顺应"休闲时代"大背景.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青岛市休闲旅游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的探讨,引导人们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更多的去注重旅游的休闲体验,从而提升旅游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同时通过本研究对青岛未来战略方向提供的一些可行性建议,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推动青岛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旅游经济与旅游伦理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经济的发展呼唤着旅游伦理,孕育了旅游伦理。旅游关系是旅游伦理产生的客观基础,旅游活动、旅游伦理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是旅游伦理调节的主要对象。旅游伦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旅游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旅游伦理不仅有利于旅游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而且也有利于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11.
王蕾  叶林 《大陆桥视野》2016,(24):249-250
茶文化旅游是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而开展的系列旅游活动,它注重文化层面的提升.本文首先通过分析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价值及必要性因素进行深度研究,希望能够对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丁任重  廖瑾 《财经科学》2004,(2):104-107
当前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在旅游资源有限性与旅游开发普遍性之间、旅游资源的不变性与旅客需求多变性之间、旅游活动集中性与景点开放经常性之间、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以及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与旅游业快速发展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为解决这些矛盾,加快中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应调整发展思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导向的关系、树立"大旅游"观、加强旅游科学规划、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等.  相似文献   

13.
李耀珍 《经济论坛》2007,(20):29-31
旅游态度是个体对于旅游活动的一种观点、一种行为倾向,它会引起个体从事旅游活动的程度.秦皇岛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在探索发展旅游业的道路上,也需了解游客的旅游态度.  相似文献   

14.
事件旅游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开发城市旅游的热潮中事件旅游活动备受瞩目.事件旅游对举办城市旅游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以往的事件旅游影响研究中着重论述事件旅游活动的积极影响.事件旅游活动对城市旅游发展具有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重塑城市的形象和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等积极影响,事件旅游活动伴随着非受益人群生活受损、低谷效应和挤出效应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行政伦理,是社会道德形态中的一种.是社会主义国家公职人员在公共行政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共同的行为准则规范及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的总和.而社会主义行政伦理的核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6.
王国忠 《财经研究》2005,31(11):115-128
文章基于经济虚拟化趋势和对经济学二分法思考的基础上,将当代经济看成是一个价值系统,并将其二分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然后运用理论演绎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述经济虚拟化的过程,验证了经济运行方式与以前存在的显著差异,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呈两个独立统一的经济系统而存在:实体经济是由成本与技术支撑的价值系统,虚拟经济是由心理和观念支撑的价值系统.对当代经济二分法论证的重要意义在于解释当代经济稳定的核心是虚拟经济的稳定,从而为经济系统风险监管及经济增长模式等制度上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同时,文章从侧面回答了"什么是虚拟经济"和"金融与虚拟经济的关系"以及虚拟经济的理论出发点,这几个国内理论界一直莫衷一是的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17.
郭良 《时代经贸》2014,(2):207-20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伴随着全球经济议题化和多元化的共存并进,资讯和交通的日益发达,人类在交流、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需求日益强烈。旅游活动作为人们追求生活中更高层次精神享受的方式之一,将演变成一种大众时尚,旅游业也因此而备受关注。在我国,国家已将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许多地方政府的区域产业定位中,旅游业被定位为本地区未来的支柱产业而重点发展。旅游业是一种涉及面极广、关联度极高的综合性产业,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充分发挥区域旅游活动也成为现代旅游活动的新要求,区域旅游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所谓区域旅游,是指特定空间发生的旅游活动及其经济本内容和过程,要求充分发挥政府、协会等相关多个职能部门的作用,使区域旅游业构成一个是指旅游的主体不再以点、线旅游为主,而是以纵横交织、竞争与协作关系紧密的运行“系统”。  相似文献   

18.
景观作为研究和维系可持续性的基本空间单元,是有效研究自然—社会相互关系的最小尺度,为旅游学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研究范畴和研究视角。近年来关于旅游景观的研究颇多,表明越来越多的旅游学者意识到了旅游研究的整体性和异质性,这是旅游研究中的一个进步。但是基于景观生态学的视角来看,多数研究并没有进入到景观研究的实质范畴,旅游景观研究中的尺度、结构、等级等问题多没有涉及。景观生态学已经发展了一系列整体性的和人文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自然—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为旅游景观研究提供了一套较为成型的方法和指标,为旅游景观研究中所面临的尺度和不确定性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依据。因此基于景观生态学视角,借鉴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重视旅游景观格局、尺度等研究,完善旅游景观研究体系,对于推动旅游景观研究和完善旅游学的研究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敏 《时代经贸》2007,5(9):35-36
旅游活动是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进步,旅游活动也从古代旅游阶段发展到现代旅游阶段,旅游的主体和规模不断扩大,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问题和纠纷也不断增多.法律作为调整人类活动的重要制度也理应在规范和发展旅游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经济学的"语言转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哲学的"语言转向"表明:知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科学与价值的关系问题.科学与价值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最明显地表现在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之间的争论.事实上,经济学是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新途径.经济学的语言转向表现在:一是制度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现象.二是博弈论认为,任何词语的特定含义都是通过某种语言演化的最优化过程而形成的演化均衡来确定的.三是大多数经济学家只强调了科学语言而排斥了人文语言和日常语言,这恐怕很难向人们提供和展现一种失真较少的真实经济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