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四大结构性矛盾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上升,导致了毕业生就业困难重重,根据目前的形势分析,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结构性矛盾至少存在四个方面: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大学毕业生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与社会需求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专业分布与社会对各专业毕业生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与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存在结构性矛盾。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环生系近三届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分析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应做到几方面工作,即建设强有力的就业指导团队;合理设置专业和课程;丰富就业指导内容;培养学生提高综合能力以增强就业竞争力;教育大学毕业生端正就业认识,适时就业,大胆创业。  相似文献   

3.
张威 《理论观察》2011,(3):106-109
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快速转化过程中,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同时也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经调查发现,大学毕业生与日俱增,但其综合素质、就业能力等却良莠不齐,并且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差距较大,因而制约了广大毕业生顺利就业。为此,我们应将大学生就业能力和企业需求作为出发点,深入剖析现今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探索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提出对大学生就业具有指导意义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
徐正飞 《魅力中国》2010,(8X):220-221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而在激烈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中,农村大学毕业生就成为了就业的弱势群体,影响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引起重视,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不断的增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学毕业生就业已逐步从国家统一分配过渡到个人自主择业。这种就业制度的改革给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可供选择的就业途径和机遇,大学毕业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理想的职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难成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入手,对毕业生就业市场和毕业生自身的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以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7.
徐科 《魅力中国》2010,(8X):222-222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越来越大。严重困扰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心理健康。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指导,引导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不仅有利于提升国家竞争力、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通过对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的抽样调查与分析,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就业心态指导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特区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吴宜璇 《特区经济》2007,(2):289-290
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个阶段,特区大学毕业生同样受到了就业压力的冲击,及时了解特区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及就业心理,对于特区学校制定正确的就业指导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合格就业人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积极作用,提高其就业比率,对于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借助调查资料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还存在就业比例低、对就业压力的感知度较低;就业单位对其认知程度较低,其就业模式主要为正规就业;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自身对现实的感受与客观现实存在明显偏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借助政府行政手段,提高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比例;实施民汉合校,加强文化交流;注重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建立失业救助制度,完善就业保障机制等措施来扩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空间。  相似文献   

10.
裴蓓 《改革与开放》2014,(8):71+73-71
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融入人才市场,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与此同时大学英语成为了公共基础课程,使得英语专业的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为了给大学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除了提倡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职业修养,提高就业能力以外,高校的英语教学改革也需要同时进行,不断创新英语教学,从而使得应届毕业生能够更好地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  相似文献   

11.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劳动力供给总量大于需求总量的社会现实短期难以缓解。在人力资源市场供需严重失衡的环境中,对于毕业生而言用人单位强势、毕业生弱势的困境还将继续存在并在就业的某些环节中被放大。加之不少大学毕业生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其合法权益被用人单位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要进一步明确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的合法权益,使其掌握相关法律知识,降低就业中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2.
这篇文章探讨了高校毕业生所具备的人力资本与就业状态的关系。以大学毕业生的月收入和职业满意度为着眼点,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一手数据,量化高校对各个方面人力资本的培养,并将劳动力市场按工作单位的性质分为四类,试图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类探讨我国高校培养人力资本的方向是否能够符合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大学教育怎样更有效率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颜语 《重庆与世界》2013,30(2):20-21,30
面对日益严峻的高校就业形势,传统的人力资本理论不能全面解析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本研究将大学生与高校、用人单位在教育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契约为主线,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交易成本理论来解析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徐明宇  张厚军 《黑河学刊》2014,(11):119-121
根据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在基础能力、适应能力、发展能力中存在着不足;为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应该在基础能力中增强实践教育,在适应能力中加强职业规划与道德修养教育,在发展能力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地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推动就业工作取得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宾建成 《特区经济》2005,(9):292-293
一、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大,使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这对我国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无疑是提供极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但是也不能不看到,当前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长与现有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的确是一对矛盾。据教育部统计,我国2001年的大学毕业生是115万,2002年为145万,增长26%;2003年由于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大学毕业生一下子猛增到212万人,比2002年净增67万人,增幅达46.2%;2004年大学毕业生又达到280万人,比2003年增长了32%,加上2003年还有近70万毕业…  相似文献   

16.
2014年面临就业的毕业生总人数达到810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之后的更难就业季”。宏观原因包括大学毕业生供给过剩、人才培养滞后于市场需求、高校教育资源落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户籍限制和经济增长放缓等,微观原因包括大学生就业意识淡薄、就业期望过高、高校对毕业生就业指导不足、实践环节缺乏、大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不足等。政府应出台促进就业的政策,形成激励创业,支持创业,勇于创业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大学生就业能力相对不足出发,在对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及结构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北京某大学毕业生为样本,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证研究。研究分为两部分:研究一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专家意见法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编制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问卷,运用SPSS软件采取因子分析方法得出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研究二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大学毕业生进行访谈,得到访谈资料后,运用NVivo软件将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扩展为包括八个维度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素质模型,并得出各个维度下的各项素质指标,以及各个维度的高效行为表现。从而,分别从大学毕业生、用人单位、高校三个角度为其今后的求职、聘用、学生培养等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中国实行大学扩招政策,致2003年以来毕业生数量猛增,造成就业压力陡增。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风暴下,各种原因导致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最终致使企业劳动力需求骤减。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人才、人才与人才的多相博弈中,激增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主要以澳大利亚工商协会的就业能力结构量表为基础,以经管类专业大学毕业生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由学习和自我认知能力、社会和人际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计划组织能力五个维度构成。这为研究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逐渐减弱,国内外经济日益回暖,但应往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仍是国内亟待商讨与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高校不仅要深刻认识当前国内的就业形势,更要剖析我国各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对学生就业是否发挥着具体的作用,不仅要充分肯定自身制度的优点,更要勇于承认制度中的不足,勇于大胆吸纳西方成熟就业指导制度中的精华;作为当代大学毕业生,也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以适应就业节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