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降低企业应收账款的措施1 加强客户资信调查,合理制定信用政策,降低赊销风险。所谓信用政策,是指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所采取的原则性规定,包括信用条件和信用额度两方面。首先要制定合理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是指导企业赊销商品时给予客户延期付款的若干条件,主要包括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等。信用期限是企业为客户规定的付款期限。适当地延长信用期限可以扩大销售量,但信用期限过长也会造成应收账款占用增加,同时加大坏账损失的风险。为了促使客户早日付款,企业在规定信用期限的同时,往往附有现金折扣条件,即客户如能在规定的折扣期限内付…  相似文献   

2.
<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的主体是营销,营销风险来自客户,应收账款的管理(包括购销环节)在资金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强化营销管理、规避经营风险、防止坏账的发生,已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一、坏账形成的原因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坏账损失是指企业经批准核销的坏账,被认为是“禁区”,每个会计人员对此特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和社会资金的扩充,企业和客户之间的赊销业务较之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大大缩减。但由于部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目标差异,企业和客户之间的赊销业务依然存在,致使债务链又有新的蔓延,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困难,且发生大量坏账损失。本文作者从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和分类入手,不但提出了应收账款事前、事中和事后监控的防范措施,而且提出了坏账风险分摊的理论依据和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方法简易,便于操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企业在营销中为扩大市场占有率,适当赊销是非常必要的,而为防范风险,就必须实施客户信用管理,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在ERP信用管理系统中,通常使用5C,即品质、能力、资本、担保、条件来评价客户资信  相似文献   

5.
经营者为了短期的账面好看,为了实现任期目标,往往会不顾坏账风险盲目赊销。虽然账面利润增加了,但同时增大了坏账的可能性。此外,当前坏账处理方法也不利于经营者收取旧账,因为收取旧账对本期的经营利润影响不大,相反,追收旧账除了难度大外,还耗人、耗力、耗财,减少当期的账面利润,吃力而不讨好。难怪一些企业班子越换,应收款越多,坏账越大。笔者认为,要治好这一怪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应收款的坏账准备率以调整企业的经营利润。实务中,常有把不属于应收款内容却列入应收款,造成人为“坏账”。还有把所有收不回来的应收款都按坏账损失处…  相似文献   

6.
潘新红 《冶金财会》2010,(10):39-40
<正>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企业不仅要采用赊销方式扩大和占领市场份额,同时也越来越关注企业内部现金流量状况、坏账损失情况。那么如何有效的控制应收账款,加速企业资金周转,降低资金成本,规避坏账风险,是企业当前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应收账款是赊销的产物,赊销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扩大销售,但另一方面延迟了企业的现金收回时间,增加账款的催收费用,甚至遭受坏账损失的风险.本文从信用政策的制定、内部控制、收账管理,建立信用报告制度和开展信用保险以及应收账款预警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正>一、关于坏账的控制企业应根据客户信用管理的5c制度,即资金、品行、能力、担保、现状五个方面建立相应的客户信用制度,严格赊销审批制度,单位应设立单独的信用管理部门,在接受客户订单以后,将该顾客剩余的信用额度同已授权执行的信用额度进行比较,超过信用额度的销售,除经信用部门的职员审批外,还需经信用部门经理的审批。  相似文献   

9.
坏账损失是指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坏账的发生,不仅使企业的盈利减少,而且也会影响到国家的财政收入。 一、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 计提坏账准备的直接目的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使净收益尽可能准确,并使当期坏账费用与赊销收入相配比;二是使期末的应收账款余额以可实  相似文献   

10.
企业把赊销作为一种促销的手段,形成应收账款后,如管理不当使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方法主要有:(一)对购货方信用管理的调查;(二)与购货方签订正规合同;(三)合理采用现金折扣政策;(四)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五)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六)不断完善收账政策;(七)进行应收账款核对.  相似文献   

11.
如何管理和控制应收账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为了抢先占领市场、扩大销售,可能采取赊销方式,增加销售收入,同时,当前不少企业都存在资金紧张的状况,致使形成大量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债权,如果不能及时收回,一方面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引起资金周转减缓,降低企业资金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应收账款按规定提取坏账准备,收不回来的还会形成坏账损失。因此,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和控制就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就此谈谈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正>应收账款是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向客户提供赊销商品、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是企业向客户提供的一种商业信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应收账款的增加是企业拓宽市场、增强竞争力的必然趋势,赊销已成为商品交易的重要销售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信用销售方式吸引客户扩大销售。但随之引发诸多问题和隐患,应收账款的风险,过高的应收账款会降低企业资金的利用效果,影响企业的资产质量,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13.
现代市场以买方市场为主,市场竞争激烈,赊销即信用销售,已成为企业经营中的一种常用手段。如何防范赊销风险,搞好信用管理,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必须做好的一大必修课。加强整体协调管理企业的信用管理是指通过资信调查,收集客户的各种信用信息与数据进行综合处理,从而对客户的信用质量作出评价,进行恰当的信用决策,并对产生的应收账款进行跟踪管理。信用管理不良,严重的会使企业资金链断裂,许多风光一时的企业因此破产。信用管理的  相似文献   

14.
健全赊销管理:企业应对信用风险的盾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好比一把“双刃剑” ,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中 ,赊销使企业经常陷入销售与现金回收两难的境地 :一方面为了扩大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 ,必须采取赊销的方式 ;另一方面 ,如果货款不能及时收回 ,就会造成现金周转风险和坏账风险 ,引发信用危机。目前我国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健全 ,企业相互拖欠行为严重 ,企业应收账款总量逐年递增。据专业机构统计 ,在发达市场经济中 ,企业间的逾期应收账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 0 .2 5 %~0 .5 % ,而在我国 ,这一比率高达 5 %以上。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一是企业没有建立健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缺乏有…  相似文献   

15.
应收账款是企业对外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完成建造合同等而应向购货单位、接受劳务单位或建筑工程发包单位收取的款项 (即“赊销” ),包括应收销货款、应收工程款、其他应收款等。 应收账款形成后,企业应采取有力措施,作好款项回收工作,这就是应收账款的收账管理。企业对此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建立欠账客户详细情况数据库,由专人负责应收账款的动态管理,借助计算机建立每个欠款客户的详细资料数据库,内容包括客户名称、款项性质、应收账款形成原因、账龄、金额、计提坏账准备情况、回收记录以及责任人等。还应设置欠款逾期报警线…  相似文献   

16.
李金环 《冶金财会》2008,27(8):53-53
一、关于坏账的控制 企业应根据客户信用管理的5c制度,即资金、品行、能力、担保、现状五个方面建立相应的客户信用制度,严格赊销审批制度,单位应设立单独的信用管理部门,在接受客户订单以后,将该顾客剩余的信用额度同已授权执行的信用额度进行比较,超过信用额度的销售,除经信用部门的职员审批外,还需经信用部门经理的审批。同时,在销售前,还需进行如下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应收账款是大中型制造企业的一项重要流动资产,也是一项风险较大的资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合理运用赊销模式稳定重要客户、开发新产品和锁定市场规模是许多钢厂多年来采用的营销手段。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运营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风险控制和管理在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显得尤为重要。一、应收账款管理的概念应收账款是指采用赊销方式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享有的向顾客收取款项的权利。它是以商业信  相似文献   

18.
应收账款是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向客户提供赊销商品、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是企业向客户提供的一种商业信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应收账款的增加是企业拓宽市场、增强竞争力的必然趋势,赊销已成为商品交易的重要销售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信用销售方式吸引客户扩大销售.但随之引发诸多问题和隐患,应收账款的风险,过高的应收账款会降低企业资金的利用效果,影响企业的资产质量,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19.
关琳 《冶金财会》2005,(7):41-42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商业信用的日益发达,企业赊销现象也逐年增长,应收账款在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扩大,其变成不良资产和坏账的风险也不断地增加,严重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张志成 《中国石化》2003,(11):18-19
在许多经营过程中,石化销售企业自觉不自觉产生了一种难以避免的赊销行为。营销人员对赊销客户没有经过信用调查与评估程序,只凭主观臆断便代理客户申请赊销;销售主管人员缺乏客观、全面的客户资料,在不了解客户经营情况、财务及资产状况、偿还能力、行业特点等信息情况下盲目对赊销进行审批;财务部门由于没有直接与客户接触,不掌握合同约定事项、发货情况,因而失去了对应收账款实施监控的能力;由于赊销审批业务操作流程规范标准的缺乏,使企业逾期应收账款清欠的责任,最终难以得到有效界定,一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