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委托代理制度下所派生的利益不一致是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经济诱因,信息不对称是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客观环境,而会计信息监管中存在的诸多误区是虚假财务报告得以存在的现实基础,为此应努力打造一套有效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成因及监管等问题进行的分析,认为委托代理制度下所派生的利益不一致是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经济诱因,信息不对称是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客观环境,而会计信息监管中存在的诸多误区是虚假财务报告得以存在的现实基础.进而提出应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推进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健全民事赔偿机制等方面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3.
信息不对称时虚假财务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信息不对称时,信息提供者利己的动机导致虚假财务报告,笔者通过对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原因分析,提出我国应从法律、财政部门以及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方面完善财务报告的质量监管,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4.
会计信息不对称时,信息提供者利己的动机导致虚假财务报告,笔者通过对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原因分析,提出我国应从法律、财政部门以及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方面完善财务报告的质量监管,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会计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会计监管的目标是保证财务报告反映公司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真实和完整。由于制造虚假财务信息的隐蔽性,使会计监管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6.
一、会计造假 1.会计造假的内涵。会计造假,即通常所说的企业制造虚假财务报告并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误导决策者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所谓虚假财务报告,美国的Jack C.Robertson(1998)认为,虚假的财务报告是指通过舞弊和“虚构交易”,对他人产生严重误导的财务报告。  相似文献   

7.
一、会计造假1.会计造假的内涵。会计造假,即通常所说的企业制造虚假财务报告并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误导决策者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所谓虚假财务报告,美国的Jack C.Robertson(1998)认为,虚假的财务报告是指通过舞弊和虚构交易,对他人产生严重误导的财务报告。虚假的财务会计信息足以使信息使用者改变原来的决策,致使他们做出错误  相似文献   

8.
是产权结构变化的产物,是为了监督企业契约签订和执行而产生的.客观存在着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利益不一致的矛盾.而经营者与大股东作为经济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他们有动机利用其掌握的信息优势为自身谋取利益忧势,直接对财务报告进行操纵,以达到不公平地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从而引发财务报告造假问题.因此可以说,利益不一致是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经济诱因,信息不对称是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客观环境.  相似文献   

9.
宋晔  王洋 《当代审计》2003,(1):59-61
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的缺位是产生虚假财务报告的主要原因。解决会计信息失真,杜绝财务造假,需要从完善体制、健全法制、规范市场、加强监管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虚假财务报告将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增加市场交易费用,破坏市场秩序。如何对虚假财务报告的识别与防范,要结合制度失衡和舞弊理论,认真分析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原因,职能部门是可以借鉴和及早防范的,同时能将将许多虚假的财务报告问题及时批露出来,用强有力的措施来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会计是产权结构变化的产物,是为了监督企业契约签订和执行而产生的。客观存在着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利益不一致的矛盾。而经营者与大股东作为经济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他们有动机利用其掌握的信鬯优势为自身谋取利益优势,直接对财务报告进行操纵,以达到不公平地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从而引发财务报告造假问题。因此可以说,利益不一致是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经济诱因,信息不对称是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客观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总会计师》2004,(6):21-22
对虚假财务报告可定义为:不符合公认会计准则以及现行法律法规制度规定,不能如实对外提供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财务报告。虚假财务报告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也有其内在的主观因素和外在的客观因素,其对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良好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危害巨大。对虚假财务报告的防范,应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3.
审计动态     
江西省审计厅一课题入选《虚假财务报告审计与监管论坛》以余先仕副厅长为课题组长的课题《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的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被中国审计学会选为演讲论文。6月14日,课题组的2位代表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参加了中国审计学会和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虚假财务报告审计与监管论坛》研讨会。课题发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  相似文献   

14.
周兵 《财会通讯》2008,(10):83-84
虚假财务报告的产生对社会的正常经济秩序危害巨大,给社会带来的“信誉危机”而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对虚假财务报告的防范,应标本兼治,切不能只及表面,不及根本。因此,建立系统的、全方位的防范虚假财务报告的整体对策意义重大,也是当务之急。本文拟从不同角度阐述防范与治理虚假财务报告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从安然破产事件、世通会计丑闻到中国的“银广夏”、“琼民源”事件,虚假财务报告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在这些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违规案例中绝大多数与注册会计师(以下简称CPA)的不规范执业行为有关,正是由于CPA审计服务质量低下,民间审计的鉴证作用弱化,才纵容了市场虚假财务报告泛滥,使得投资者信心几乎遭到毁灭性打击。更为严重的是,有些CPA对此不仅没有进行有效监管,甚至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时间,CPA成了众矢之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为了在防范虚假财务报告方面筑起一道有效的“防火墙”,CPA应提高审计…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民事诉讼不太乐观,主要表现为虚假财务报告认定难、责任主体过错认定难、因果关系认定难、损害事实认定难。要使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民事责任认定难顺利解决,笔者认为,必须借鉴美国的经验引入法务会计进行诉讼支持。本文界定了法务会计的含义,并从虚假财务报告的认定、责任主体过错的认定、投资损失的计算、因果关系的证明四个方面探讨了法务会计在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民事诉讼中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财务报告舞弊从内容上看有财务数据舞弊和非财务数据舞弊两种。财务数据舞弊的财务报告最为常见,如企业虚增资产、少列负债、虚增利润、少计费用等。非财务数据舞弊的财务报告是指对非财务数据进行虚假表述,如对关联方关系的虚假陈述、虚假披露募集资金用途、隐瞒重大事项等。本文的研究范围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舞弊,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我国历年来因财务舞弊行为而被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公开查处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民事诉讼不太乐观,主要表现为虚假财务报告认定难、责任主体过错认定难、因果关系认定难、损害事实认定难。要使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民事责任认定难顺利解决,笔者认为,必须借鉴美国的经验引入法务会计进行诉讼支持。本文界定了法务会计的含义,并从虚假财务报告的认定、责任主体过错的认定、投资损失的计算、因果关系的证明四个方面探讨了法务会计在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民事诉讼中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虚假财务报告及其治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假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干扰了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文章从虚假财务报告的表现形式入手,论述了虚假财务报告治理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一、会计监管现状 (一)政府部门监管的弊端政府部门监管存在诸多弊端,如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审计部门出于保护地方企业和地方利益等目的,不但不依法监管企业的经济活动,而且有意偏袒企业的会计舞弊现象,有时甚至直接授意下属企业出具虚假财务报告。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管也缺乏力度,从证监会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违规案件的查处情况看,大多是行政处罚多于经济处罚,处罚力度基本上体现在追究主要负责人的刑事责任上,在财产责任上一般表现为对当事人的违法所得全部由国家罚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