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鹏飞 《中国外资》2008,(12):258-259
“梅花”是中国的特产花卉,位居华夏十大名花榜首。梅花的姿、色、香、型、神、韵俱佳且开花独早、花期甚长、用途广泛、品种繁多,并具有特殊的适瘠性、耐旱性、抗寒性的能力。而其“娇妍洁白、暗香浮动”的美感,“傲雪凌寒独自开”的特点以及“不经风雪冰霜苦,那有寒梅分外香”的本性,恰是中国传统“梅花情结”文化的审美真谛。  相似文献   

2.
徽商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典型的儒商,“贾而好儒”是徽州商帮的主要特色。“儒”主要有四层内涵:一是指有文化、有学识的人,如“儒生”、“儒士”等;二是指读书人出身的或有学问的大臣.泛指官员.如“儒臣”,“儒将”等;三是指学术、思想.如“儒学”、“儒术”等;四是指道德、人格,如“儒道”、“儒雅”等。  相似文献   

3.
校园格子铺在运营及筹划过程中,小组就如何将儒商文化引进校园商品交易中进行了讨论。以下我分析儒商文化在校园商品交易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校园商品交易实践对儒商文化的需求和实施注意事项,并如何积极有效的进行校园儒商文化建设,希望对校园商品交易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效果。  相似文献   

4.
校园格子铺在运营及筹划过程中,小组就如何将儒商文化引进校园商品交易中进行了讨论.以下我分析儒商文化在校园商品交易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校园商品交易实践对儒商文化的需求和实施注意事项,并如何积极有效的进行校园儒商文化建设,希望对校园商品交易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效果.  相似文献   

5.
吴晓明 《金融博览》2013,(11):26-27
关于独自去海外的自由行,我的不可释然的情结实在是黑夜中经历“文化休克”。”文化休克”(CulturalShock)是1958年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KaIveroOberg)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儒家文化中有着很强的报国情结 ,一旦渗透到企业管理中 ,便形成了东方企业文化理念的特色。“实业救国论”曾经是我国近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精髓 ;当前日本松下公司的经营理念中也处处体现着报国、救国的思想。现今 ,我国企业也应积极地对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加以创造性地吸收和应用 ,树立人本观念 ,创建学习型组织 ,促进企业与国家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7.
博闻新知     
《安徽农村金融》2008,(5):83-84
国内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简介 该行的企业文化是在18年艰苦创业的历程中,在日常经营管理的实践中,在全行干部员工认识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从初创期创新导向的“创业文化”到目标导向的“规模文化”,再到规则导向的“风险文化”,继而向更高层次的“管理文化”演进,招银文化内涵和外延,内容和形式都与时俱进,不断得到充实和提高。  相似文献   

8.
“兰花”茶是我的最爱.能褪去我心头的喧嚣和沉闷.没有什么能像“兰花”那样使我远离了冷漠而接近温馨.远离了渺小而接近崇高.远离了小我而接近博爱。是“兰花”清新悦人的馨香,给了我春天般清明开朗的心情.是一片片“兰花”舒展开时的激情.激起了我走出一片片沼泽的勇气。  相似文献   

9.
在子贡的观念里,一个真正的“儒商”,不仅要有学问,包括书面知识和社会经验,而且还要有“道德”,也就是“忠”和“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福建连城的兰花产业以良种化、现代化、规模化、商品化为目标,借助多方合力迅速发展,已建成全国最大素心建兰基地、全国重要兰花集散地、全国知名兰花文化主题景区和中国兰花名镇。本文梳理了促进当地兰花产业升级的金融服务创新,分析金融支持当地兰花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做大做强当地兰花产业的金融对策。  相似文献   

11.
韩雪 《深交所》2006,(2):125-126
“企业文化”最早现于中国,但后来在中国没有真正得到理解和利用而被日本采用。继后,“企业文化”在日本得到了广泛和迅速的发展,这也是日本当时兴盛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形式从来就不是纯粹的,任何形式都是有意味的。近体诗格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是我们民族“天人相和”、“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在艺术形式上的结晶———它凭借对中国古代音律形式的精心模仿,对“易数”的巧妙化用,把音律形式和“易数”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所具有的观念象征意义化入了自身的形式中,使“天人相和”、“天人合一”这种文化观念在它看似纯粹、抽象的外在形式中得到了完整的、象征性的、形式化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周文翰 《投资与理财》2014,(15):102-102
“腔调”这个上海字眼的流行挺有意思,精致的“小风格”、“小特色”堂而皇之的进入文化圈和流行文化中。记得我上大学的时代,流行余秋雨、王小波、张爱玲,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腔”其实算是1980年代“文化热”的余脉.1992年出版,把个人所见所闻的小感触、小场面动辄与大文化、大历史关联起来,形成一种纵深的历史感和深度,大概也契合了那个时代政界、商界等各界寻找“文化包装”的时代风气。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金融》2010,(7):16-16
近年来,河北省分行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高扬“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主旋律,以打造先进的经营理念入手,通过深植“六种文化”,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六种文化”具体包括品牌文化、价值文化、团队文化、服务文化、创新文化和执行力文化。其中,品牌是中心,价值是目的,团队是保障,服务是基础,创新是手段,执行力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受浙江省财政厅委托,2013年,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以“县图书馆”、“农家书屋”、“村村通(响)”和“送戏下乡”四个项目为依托,对浙江省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情况开展综合绩效评价,形成绩效评价报告.该评价报告向社会公开,并将其中主要内容以“公共政策内参”的形式上报省委书记夏宝龙、省长李强等省领导,得到了充分肯定。副省长郑继伟批示:“这个评价研究揭示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请财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相关部门研究提出意见,并在研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时一并考虑.由第三方对公共政策和公共财政支出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很有意义。要适度考虑公共政策的初衷、实施的历史、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适度区分政策效应和实施努力。”财政部预算司对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上报的“公共政策内参”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归纳,现本刊发表。  相似文献   

16.
徐訏的传统情结相当深厚,儒家、墨家、道家、佛家等传统文化观念与传统文学文本对徐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徐訏对传统文化并未全盘接受,而是接纳从传统文化肌体上剥离出来的带有民间色彩与世俗气息的思想信念。他的作品都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即使西方的思想也是经过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后而被徐訏运用在自己的小说创作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我行为了构筑适应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新型企业文化 ,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围绕改革和发展目标 ,以业务经营为中心 ,坚持“两手抓”方针 ,内抓管理 ,外树形象 ,以企业文化为载体 ,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娱体育活动 ,使全行员工的团队精神、文化素养、人际关系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和改善 ,“两个文明”建设更上一层楼。一、常抓企业文化建设 ,确立新的文化观念农行企业文化是农行员工在长期经营管理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文化形态 ,它包括农行精神、农行作风、农行形象、管理制度以及具有特色的文化素质和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8.
张启元 《青海金融》2006,(8):62-63,59
“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信即诚实无欺。会意字,以人、言示必守信之意。)”(《说文解字》),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为政》)儒家历来注重诚信,古今儒商也十分注重信用,不仅将信誉作为恪守的商业道德,而且作为企业的经营之道,坚持  相似文献   

19.
我说的“三好”,即好眼光、好心态、好品性。时值变革的年代,五光十色的生活,复杂多元的观念,容易对人们产生强烈的冲击和影响。敏锐的眼光、通达的心态、纯正白勺品性,是在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中正确定位的前提,是将自我思维提升至科学理性境界的基础,是为人处世不可或缺的素养。“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唯美情结,是人民大众心目中的一种理想状态,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在不断追求“好”。具有“三好”,犹如插上了飞跃崇山的翅膀;为了更“好”,要先有“三好”。  相似文献   

20.
运用定性访谈、定量调研和系统扫描的方法对选定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关系密切,但大部分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文化综合评价不高,文化软实力不强。其文化建设不力的原因主要是高管人员对企业文化战略认识不足、企业中存在技术至上情结、员工对企业文化认知较低。中小型科技企业管理者要真正从战略高度上认识企业文化的作用,要勾勒出本企业的特色企业文化战略,要实施特色企业文化战略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