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以来,在中央政策的强力支持下,我国农业保险的试验获得了重要突破和稳健发展。与此同时,水产养殖保险发展则相对停滞不前。相对于种植业和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具有更高的系统性风险和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由此导致了更为严重的市场失灵。针对这一现状,本文选择了近年来持续开展了水产养殖保险试点的五个地区,通过比较研究,探讨水产养殖保险的本土化模式及其在克服市场失灵方面存在问题及取得经验。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辽宁、海南、广西等沿海多地纷纷试水水产养殖保险,这对水产养殖业来说,风险分散之路似乎有了曙光,投保之路不远矣!但因水产养殖所承受的风险程度高,养殖保险风险高、难度大,目前的保险力度对于降低水产养殖风险,还是杯水车薪。虽然有了良好的开端,但是能不能为水产养殖业保驾护航,距离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11月9日,湖北省潜江市熊口农场虾农任某为自家20亩虾田投保水产养殖保险,成为全省首位签订水产养殖保险的养殖户,至此,湖北省水产养殖保险实现了零突破。湖北是水产大省,淡水养殖面积1025万亩,但由于水产养殖投入大、风险高、抗风险能力低、勘察定损较难等原因,商业保险公司不愿承保,水产养殖保险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增强养  相似文献   

4.
我国水产养殖保险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间、地区间发展水平不一,商业保险和互助保险模式并存。水产养殖业具有投入高、产出高和风险高的特点,其发展迫切需要保险予以支持。水产养殖保险已经包含在农业保险体系中,各地也积累了水产养殖保险的部分经验并开展了相关技术研究。但该行业发展面临承保操作难度大、灾后查勘定损难、财政补贴体系尚不健全、道德风险防控难等挑战,需要从明确定位、完善体系、争取扶持、扩大试点、健全机制等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正>湖北省是水产大省,淡水养殖面积1025万亩,水产养殖业投入大、风险高,抗风险能力低,渔民对养殖保险的期盼越来越高,但由于勘察定损较难等原因,商业性保险困难重重,水产养殖保险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为此,水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把养殖保险当做为民解难、为民服务的重中之重,加以重视。今年,省水产局与中国渔业互保协会、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6.
水产养殖保险应用类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阶段所开展的水产养殖保险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传统型,即以实际损失程度为理赔依据的水产养殖保险;另一种是创新型,目前主要以气象指标发生程度为理赔依据的水产养殖保险。两种类型的水产养殖保险在险种设计、运营管理和承保理赔方式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应用条件及适用范围也存在较大不同。论文通过比对两种类型的水产养殖保险的特征与利弊,结合我国现有的水产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重点对其应用范围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关建议,以期能对相关机构推进水产养殖保险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山东省烟台、青岛、威海三地市的渔民进行调查问卷,分析了三地市渔业养殖的基本情况,并运用Logit模型分析了渔民购买水产养殖保险的影响因素。从Logit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渔业生产年限、养殖收入占家庭纯收入的比例、风险损失占养殖收入的比例、保费补贴水平、年龄、对保险了解程度、保险重要性、保障程度、赔付水平、对理赔定损服务满意度等因素与渔业保险需求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保费水平与渔业保险需求呈负相关关系。这一结论的得出立足于渔民对水产养殖保险的需求视角,对于构建完善的渔业保险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武汉养殖小龙虾有保险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日,人保财险湖北省蔡甸区支公司与小龙虾养殖大户黄少华签订了小龙虾养殖保险合同,为其养殖的3000亩小龙虾提供了总计保额达600万元的风险保障。这是武汉市第一单政策性小龙虾养殖保险。此保险合同的签订,标志着武汉市水产养殖保险工作正式启动。水产养殖业具有投入成本高、经营  相似文献   

9.
青岛市曾经引领了山东乃至全国的水产养殖业,但近几年青岛市渔业发展不容乐观。本研究对青岛市渔业产业链的众多环节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当前青岛市渔业产业链上存在的水产养殖高风险与保险缺位的困境,捕捞、养殖高投资与融资难的困境,养殖业与加工业分离以及辅链对主链支撑力度不够等困境,提出了扶持本地水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条,着力发展水产养殖保险、有力支撑主链发展,创新贷款担保模式、破解融资难题,加大渔业研发力度、强力支撑主链发展以及积极培育合作组织等一系列整合渔业产业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渔业保险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渔业保险是由保险机构为渔业生产者在水产养殖及捕捞作业生产过程中,当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经济损失时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保险。本文对中国渔业保险的体制、现状、类别、险种及存在问题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论证  相似文献   

11.
<正>水产养殖户杨万友花320元为20亩淡水养殖办理了保险合同,被称为安徽省水产养殖保险"破冰"之举,从此安徽省水产养殖业有了自己的保险产品。目前安徽省财政厅、省农委等单位已出台水产养殖保险财政扶持政策。这项利好政策背后的推手源自安徽  相似文献   

12.
<正>经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水产畜牧兽医局及广西保监局联合推动,广西区财政厅正式印发《关于开展2015年水产养殖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一是明确试点险种。确定将对虾养殖保险及牡蛎养殖保险列为2015年政策性水产养殖保险试点品种。二是明确承保条件。对虾养殖保险以疫病直接造成保险对虾死亡作为保险责任,保险期间以养殖一茬虾所需周期为限,保险金额为每亩每茬2000元,保险费率为9%;牡蛎养殖保险  相似文献   

13.
乡村连线     
<正>钦州:广西第一单水产养殖保险签约本报讯(通讯员韦天聪孙凌梅)近日,钦州市政策性大蚝养殖保险签约启动仪式在钦州港隆重举行,14户大蚝养殖户代表当场与中国人保财险钦州市港口支公司签订了大蚝养殖风力指数保险合同。这是广西水产养殖政策性保险的第一单,实现了单品种养殖政策性保险的有力突破,成为水产养殖保险的"破冰之旅"。近年来,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  相似文献   

14.
<正>去年8月16日,大连瓦房店海参协会与中国渔业互保协会、中法合资企业——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分别签署了保险统保协议与共保协议。两份保险协议的风险保障范围包括风、雨、冰冻、火灾等天气因素。这标志着中国海参水产养殖保险市场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5.
<正>6月5日,江苏省渔业互助保险内陆河蟹养殖保险的签约仪式在常熟市农委会议室举行。仪式上常熟市大家好特种水产养殖合作社与江苏省渔业互保协会、苏州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站共同签字,开出了江苏水产养殖保险的第一单。近几年来,极端天气增多,灾害多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水产品多样化的需求,水产养殖中的用药呈现出复杂化的特征,存在药物滥用现象。分析了我国水产养殖中药物滥用的危害及问题,为水产养殖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由于渔业的产业特性和风险特征,开展渔业保险困难重重。与广东渔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相比,渔业保险供给略显不足。文章通过对广东省渔业保险的实践考察以及广东省财政补贴渔业保险的实证分析,强调广东省应对渔业保险进行更为有效的财政补贴,从而提高广东省渔业保险的社会效益,并从财政补贴的角度为进一步发展广东省渔业保险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眼看着苦心养殖的老虎斑、东星斑和鲍鱼苗就要上市了,却被一场强台风“卷”走大半,汕尾市红海湾的水产养殖户们欲哭无泪。养殖户们无奈表示,由于无法购置养殖保险,一般都是“看天吃饭”,如今也只能自己承担全部损失;为了一定程度降低养殖风险,红海湾的养殖户也急盼能够成立水产养殖协会,抱团发展。即将上市的鱼死了1万多尾汕尾红海湾遮浪半岛位于汕尾市区以东18公里处,除了旅游业,当地大部分居民主要以水产养殖业为生。22日晚,受强台风“天兔”正面袭击又恰逢天文大潮,汕尾市60%以上区域出现断水断电,而红海湾附近海域更是掀起了滔天巨浪,倒灌的海水泡坏了当地养殖户的大部分水产养殖设备并引发鱼虾等水产品大面积死亡,给当地的水产养殖户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养殖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但尽管如此,水产养殖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水产养殖尾水处理不当就是其一,使得养殖尾水污染日益严重。在我国大力提倡"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理念的今天,强化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显得尤为必要。基于此点,重点分析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研究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MaxTroell等发表于Aquaculture2009年第297期第1—9页“Ecologicalengineeringinaquaculture—Potentialforintegratedmulti—trophicaquaculture(IMTA)inmarineoffshoresystems”一文的译文。原作者分析指出:随着海水养殖业的迅速扩张,离岸水产养殖装备被广泛关注,同时,陆基和沿岸水产生态养殖技术(IMTA)也日益受到关注。该系统将吃食性鱼类、浮游和底栖动物、海藻等物种适当混养,可以把高营养级物种养殖中废弃的营养物质转化成具有经济价值的低营养级作物产品,这将会显著提高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具有潜在的生态、社会和环境效益。离岸IMTA养殖面临一些在沿岸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此外,海洋暴露的自然环境增加了技术和经济上的挑战。虽然已经开发了多种技术以应对离岸不利的环境条件,但在养殖场地设计上仍然面临许多挑战,需要将藻类和贝类等吸收物种整合到水产养殖系统,并能抵抗海洋强大的拖拽力。近海IMTA的发展需要明确该系统与相似规模的高营养级鱼类单养相比所具有的环境和经济风险及效益。近海IMTA中吸收物种的生物修复功能对海水鱼类单养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成本的内化也要检测分析。本次调研结果将有助于判断采用IMTA方法作为离岸水产养殖发展策略的实际价值。本文深入探讨了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在离岸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