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冰 《新金融》1995,(12):37-39
日本的商业银行规模巨大,在世界银行业中首屈一指。1992年,排在世界前九位的商业银行均为日本所有,世界前五十家商业银行中也有近一半(22家)是日本的银行。1994年,日本银行在这两项中所占位置有所减少,但世界前六大商业银行仍为日本所有。在全世界银行业总资产中,日本一度占了近40%。日本银行规模的形成,既是其经济发展之必然,又有日本所特有的因素。对日本银行规模的形成进行考察分析,对于我们在建立新型银行体制中如何把握银行规模很有现实意义。 一、日本银行规模巨大的原因 (一)日本银行规模体现了规模经济原则 首先,日本银行规模是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而扩大的。1955年。  相似文献   

2.
中小商业银行如何迎接规模优势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重  吴吉芳 《新金融》2000,(5):16-18
近年来,横扫美国、欧洲、日本的银行兼并风起涌云,势头一浪高过一浪,银行规模的记录一次又一次地被刷新,给中小商业银行带来了不少的压力。中小商业银行除了急剧扩大自身规模外,还有没有其他选择来迎接银行巨无霸的挑战?本文从理论和实际经验两个角度阐述了中小商业银行在银行规模扩张的潮流中存在的理由,也正是从这些理由出发本文就如何发展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花旗银行已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国际性银行之一.也是世界上开展个人金融业务规模最大的银行。在个人金融业务上有许多先进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黄小平  刘平 《西南金融》2004,(11):39-40
在世界经济复苏和日本银行业改革初见成效等因素推动下,全球1000家最大银行业绩在2003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本首先回顾了本次排名的几个特点,同时比较了中国大陆商业银行的具体表现,最后根据我国商业银行与全球先进银行的差距提出了目前银行业改革应注重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银行业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在美国,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得一种战略上的竞争优势。美国商业银行已变成信息管理型企业,金融业务及各种信息已成为一种战略必性资源。信息技术改造着商业银行各种金融产品的形态,同时也改变着商业银行的面貌。正如美国银行家协会主席、美国第一夏威夷银行(First Hawaiian Bank)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Walter Dods所说,“银行最大的挑战是否能跟上现代技术的发展”。现代技术可以使规模的银行用较少投资购置最好的计算机系统,用最先进的银行应用软件联接到客户家里。这样就可心直接和花旗银行、美洲银行及国民银行(Naions bank)竞争。信息技术是任何规模银行都可采用的经营工具,它迫使银行转换机制,把银行传统业务转到后台或信息技术中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发展迅速,成为商业银行发展最快和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美国资产最大的几家银行个人客户相关的业务资产和净利润占比一般接近50%,个别银行甚至接近70%。目前,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与世界先进银行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同  相似文献   

7.
根据传统的商业银行理论,银行要实现利润最大目标,就应该借以经济规模和业务范围。然而,大量西方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并不支持商业银行经营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理论。相比较而言,与管理相关的因素晚可能影响商业银行的经验效益。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银行体制改革过程中,更应当注重X效率问题,提高管理水平,降低X非效率。  相似文献   

8.
浅论中国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商业银行是各国金融体系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在各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中,既存在着资产规模巨大、跻身世界500强的大银行,也存在数量众多、种类齐全的中小商业银行,它们对促进经济和金融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商业银行和大银行共同组成了发展国民经济必需的银行体系。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对银行体系的健康有序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中小商业银行的现状的介绍,来分析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  相似文献   

9.
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及其处置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和金融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国内外经验表明,解决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具体处置模式和手段是问题的关键。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模式大致有两种:一是集中处置模式,即由出资设立独立的金融机构统一剥离、收购、经营和处置银行的不良资产,如美国的重组信托公司、日本的过桥银行以及我国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另一种是分散处置模式,即由银行内部成立专门机构来处理自己的不良资产。  相似文献   

10.
《银行家》2014,(7)
正20世纪70年代,得益于金融自由化的环境,美国的影子银行开始兴起,并在之后的二十年间平稳发展。进入90年代后,美国经济环境转好、催生了大量的融资需求,金融产品和工具的创新也层出不穷,推动影子银行走上飞速扩张的道路。在短短十几年间,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从90年代初不到4万亿美元扩大到2008年初的20多万亿美元。1996年,美国影子银行的负债规模开始超过传统商业银行,至2008年3月,美国传统商业银行的负债规模为13万亿美元,而同期影子银行的负债规模高达21万亿美元,是传统商业银行的1.61倍。  相似文献   

11.
西方银行经营理念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顺殷 《金融博览》2004,(12):46-47
近15年来,西方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上的最大变化就是把商业银行归入风险管理行业,认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风险管理。用他们的话说,就是“银行置身风险管理行业中,其价值的创造是要透过对风险的有效管理来实现”。西方商业银行尤其是美国大型银行由于银行市场定位明确,其信  相似文献   

12.
席涛  胡家戍 《银行家》2002,(2):56-59
多年苦心 从1979年,日本输出入银行被批准在北京设立代表处,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外国银行.到1993年,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一花旗银行率先将中国总部由香港迁到了上海,外资银行在中国业务一直处于健康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正>战后资本主义大银行的发展,越来越为人们所瞩目.《美国银行家》杂志每年都按总资产排列世界上前五百家大银行的名次.根据1985年7月《美国银行家》统计的资料,世界前十家大银行依次是:①日本第一劝业银行、②日本富士银行、③日本住友银行、④日本三菱银行、⑤美国花旗银行、⑥美国美洲银行、⑦日本三和银行、⑧法国巴黎国民银行、⑨法国农业信贷银行、⑩法国里昂信贷银行.  相似文献   

14.
赵勇 《海南金融》2007,(2):16-19
股权结构作为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的核心,对银行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通过对美国、日本和德国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进行国际比较,发现它们虽然都是世界上金融体系最发达的国家,但股权结构却存在着很大差别.可见,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模式.在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股权进行改革时,必须立足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商业银行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在由美国占主导地位的世界经济一极结构变成了由美、日和欧共体共同主宰世界经济的三极结构。美国在国际贸易方面的统治地位已让位于德国、日本。在技术领域里,日本也赶上并在某些方面超过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内情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在:第一,1989年末,如以资产额大小为标准,全球最大的25家商业银行大多数是日本银行。到1989年9月底,日本所有银行资产额已占全球所有银行业资产总额的40.4%,而美国银行所占的份额仅13.7%。第二。  相似文献   

16.
拓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988年《巴塞尔协议》的签订和实施,使中间业务成为各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点,各商业银行在更高层次上的竞争就是积极开拓新兴的中间业务,以中间业务收入为代表的非利息收入逐年提高:据报道,美国道富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其总收入的60%左右,美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平均收入已由上世纪80年代的30%上升到目前的38.4%,日本的商业银行则由24%上升到39.9%。而我国商业银  相似文献   

17.
巫健 《金融研究》1980,(2):64-64
1976年底,世界50家最大的银行中,日本占12家,美国占10家,西德8家,法国4家,英国8家。日本最大的银行为第一劝业银行,资产369亿美元,居世界第9位;其次为富士银行和住友银行,资产均为324亿美元,同居世界第15位。在这50家世界最大的银行中,前六名是:美洲银行(美),资产722亿美元,第一花旗银行(美),资产631亿美元;农业信贷国民银行(法),资产527亿美元;大通曼哈顿银行银行(美),资产449亿美元;  相似文献   

18.
工商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与美国美州银行签订人民币银行汇票业务合作协议本刊讯2000年6月6日,中国工商银行与美国美洲银行(BankofAmericJ签订了《代理签发人民币银行汇票业务协议书》,这一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工商银行与国际同业合作又迈向了新的领域,也标志着美国美洲银行成为人民银行颁布《支付结算业务代理办法》之后首家可以在中国直接办理人民币银行汇票业务的外资银行。始创于1904年的美洲银行是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家横跨东西海岸的商业银行,其卓越的国际声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商业银行运作经验,为其在…  相似文献   

19.
银行业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一部银行业的并购史,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业开始了第三次并购浪潮.最近的两起并购更是引起国际金融界的广泛关注. 2004年1月,美国两大商业银行摩根大通公司和第一银行公司宣布合并.合并后的银行将以1.1万亿美元的资产总额一举超过美洲银行,成为规模仅次于花旗集团公司的美国第二大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20.
全球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在并购数量、规模和垄断程度上均创历史最高水平。1995年,日本三菱银行珉不京银行合并,涉及总资产6000多亿美元,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银行;1997年12月,瑞士联合银行与瑞士银行合并,资产达5900亿美元,成为当时全球的第二大银行;1998年4月,美国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合并,组成花旗银行集团,资产达6980亿美元,成为当时最大的“超级银行”;同月,美洲银行与国家银行合并成为新美洲银行,资产达到5700亿美元;1999年8月,日本第一劝业银行与富士和兴业银行合并,总资产达130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银行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