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耕地资源价值核算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资源经济价值核算主要包括市场比较法、数学模型法、收益还原法和土壤潜力估价法;耕地资源资产生态价值核算主要方法可分为主观评价法、能值分析法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法;耕地社会价值核算主要采用市场替代或功能替代的方式进行价值评估。耕地资源价值核算未来三个重点发展方向:(1)耕地资源综合价值应用;(2)耕地资源核算方法选择;(3)耕地资源价值研究尺度。  相似文献   

2.
通江诺水河自然保护区是具有典型北亚热带自然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和珍稀、特有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区之一,也是秦巴山区扶贫开发重要的生态资产。研究通过对保护区进行的综合科学考察以及其他统计、遥感等相关统计数据,应用生态和经济学的理论方法,评估了保护区九个主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1)保护区每年能够提供不少于40.67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生态价值最大的是调节洪水和涵养水源为10.12亿元,最少的是水源供给为0.203亿元;(2)价值量大小依次是调节洪水和涵养水源价值>固碳释氧价值>文娱价值>物种栖息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保育土壤价值>气候调节价值>物质提供价值>降解污染物价值>水源提供价值,其中文娱价值高于物种栖息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间接表明在生态资产开发过程中偏重开发,对资产保护的力度还需加强;(3)评价结果可以为诺水河自然保护区建设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基于产业融合的咸阳市乡村旅游价值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咸阳市为研究区探究基于产业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的价值体系构成,以期为咸阳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开展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游客参与乡村旅游情况,通过即时访谈法了解导游和当地商户对咸阳乡村旅游的认识,并归纳产业融合给乡村旅游带来的有利价值。[结果]产业融合给乡村旅游带来了多种有利价值:(1)功能价值,主要满足游客对乡村旅游内容需求的多样性,即56.0%的游客想参观民俗民居景点,37.0%的游客想参与生态休闲、瓜果采摘项目,5.0%的游客想体验农事活动;(2)资源价值,61.5%的乡村旅游资源属于一二级旅游资源,发展水平低,产业融合解决了乡村旅游资源落后问题;(3)情感价值,不同游玩同伴寻求的情感体验价值不同,产业融合使游客的情感体验更深刻和多元化;(4)品牌价值,目前仅有20.0%的省外居民参与了咸阳乡村旅游,产业融合推动省外游客涌入,提高了其品牌意识;(5)市场价值,乡村旅游不再分淡旺季,扩充了旅游业市场;(6)人才价值,目前旅游管理团队和从业人员中的高知识水平的专业人才仅占20.0%,基于产业融合背景,吸引了更多人才加入乡村旅游队伍,调整了咸阳市的人才结构,促进了人力资本的高效利用。[结论]基于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具有六大价值:功能整合价值、资源融合价值、情感交融价值、品牌宣扬价值、市场扩充价值和人才创新价值。在以后发展中,要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自身,扩展视野和发展思路,实现乡村旅游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人工造林对生物多样性恢复和城市森林功能发挥的影响深远,科学评估人工造林对生态系统恢复速度及稳定性的影响是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方法]采用格网法获取北京浅山区276个样本单元,根据2010年、2015年和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选择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和优势度4个测算指标,分别测算各期生物多样性指数及时空格局,运用OLS回归和分位点回归评价"百万亩"造林对浅山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向和程度。[结果](1)2018年北京市浅山区林地覆盖率达到51.66%,林地面积较2015年增加了3 400hm~2,且林地二级类型间变化较大;(2)2018年北京市浅山区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值分别为0.432、0.544、0.504和0.276,多样性和均匀度有小幅度降低,但丰富度和优势度提升明显。(3)不同分位水平下,人工造林对浅山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并不一致,在10%分位水平下,样本单元内林地面积的快速增加均对各项生物多样性指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不同。[结论]人工造林应综合考虑源地物种分布状况、造林类型和优势林种等多方面因素,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其对生物多样性的修复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湖泊作为武汉市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定量评估城市湖泊生态功能价值演变,能够为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湖泊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撑。本研究基于土地利用数据、气象数据以及实地调查数据对武汉市中心城区的汉阳湖群进行了生态功能价值评估。研究表明:(1)汉阳湖群的生态功能价值由高到低依次为:水文调节>水资源供给>生物多样性维持>水源涵养>科研教育>休闲娱乐>净化环境>气候调节,调节功能价值平均占比高达85.15%,对汉阳湖群生态价值的贡献最大,表明城市湖泊对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2)汉阳湖群的生态功能价值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99824.65万元下降为2020年的75468.06万元,下降率为24.40%,湖泊生态系统功能仍面临严重威胁;(3)湖泊沉积物是湖泊固碳功能的主要贡献者,湖泊固碳价值仍有较大的发掘空间。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总结2015年国内外土地资源与利用规划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2016年国内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1)土地资源领域,土地资源保护、土地生态等是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关注热点,此外,国内学者还关注土地资源基础理论、土地资源分类与调查、土地资源评价等,国外学者对此关注较少;(2)土地利用规划领域,国内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分别偏重社会经济宏观驱动因素与具体微观驱动因素,国内土地利用规划研究注重编制技术优化、规划实施评估及规划协同,国外学者则注重规划理论、规划原则及政策属性的探讨。研究结论:创新土地资源基础理论研究;细化土地资源本底要素研究;构建自然资源资产分类与调查方法体系;开展国土空间合理利用评价,优化土地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加强农用地数量质量研究,深化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机制研究;探讨土地利用规划促进统一空间规划体系的作用等将是2016年及未来土地资源与利用规划领域着重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人工如何支持引导生态系统自然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基于《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研究人工如何支持引导生态系统自然修复,为美丽国土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法、系统回顾法、实证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和趋势外推法等。研究结果:(1)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国际语境分析为基础,科学诠释中国新时期人工支持引导生态系统自然修复的内涵与外延;(2)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关系分析与科学论证为基础,在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重现等各阶段均植入生物多样性的理念,能有效提升人工支持引导自然修复的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3)从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角度,提出了根据现状调查、生态问题识别与诊断结果、生态保护修复目标及标准等,确定"保护保育、自然恢复、辅助再生、生态重建"等为主的生态保护修复单元类型,以及可选取的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模式;(4)从国情与国土空间地理格局、生活与土地利用方式、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角度,提出了通过土地整治和生物措施提高自然修复速率与效果的人工支持引导路径和关键方法。研究结论:人工支持引导可以提高生态系统自然修复的速率和效果,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水平。因此,在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中应考虑人工支持引导措施并验证其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从国家公园空间布局研究、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原则,以及风景名胜区自身特色属性三方面探讨了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保护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保护范围内,满足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及物种保护需求、有可能转变成为陆地国家公园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48处,有可能转变成海洋国家公园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4处;(2)考虑生态价值、自然属性和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有8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可能受影响,61处可能转化成为国家公园,20处可能转化为自然保护区;(3)考虑自然生态系统保护、资源禀赋、建设适宜与管理可行等因素,有46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可能受到影响,其中19处可能转变成为国家公园,27处可能转化为自然保护区;(4)若同时考虑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及风景名胜区类型、规模、特色、城市建设和旅游干扰等特征影响因素,则仅有6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可能被划并为国家公园。建议新时代风景名胜区的保护管理"继续加强,不能削弱",实事求是科学客观评估风景名胜区与其它自然保护地空间重叠区域的保护要求,以保护强度就高不就低为原则进行整合;自然保护地的空间整合优化宜建立在客观翔实的数据评估基础上,纳入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规划中;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应当坚持中国特色,积极与新时期国际自然与文化对接融合的价值理念和做法趋势接轨。  相似文献   

9.
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口受到人类干扰最少、生态系统相对处于原生状态的湿地,在分析九段沙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和服务基础上,构建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利用上海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2011—2013年)成果及其他数据资料,应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成果参数法等方法,评估了九段沙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约409 638.92万元,单位面积价值为10.04万元/(hm~2·a),供水蓄水、大气净化、防风消浪等调节服务价值最高,分别占总服务价值的28.9%、25.9%、21.8%,对长江口海域资源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具有重要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目的]为进一步开展土地整治中保护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法从土地整治的规划、设计、施工和后期管护层面,总结梳理土地整治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与工程实践,并对其趋势进行展望。[结果]未来还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在不同规划中的具体体现以及不同规划的衔接和融合;(2)强化景观生态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设计方法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以及设计技术的研发创新(3)注重土地整治中生态措施在施工方面的落实以及施工技术的提高;(4)更加注重土地整治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后期管护的有效性,主要从技术和制度层面。[结论]土地整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是贯彻落实"推进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工作,研究成果丰富土地整治内涵,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土地多重效益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多样性及其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不仅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为人类适应局地和全球的环境变化带来了机会。然而,生物多样性主流化不足被认为是当前《生物多样性公约》目标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2020年,《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计划在中国昆明召开,大会将审议通过"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为适应新的全球战略,提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流化的建议:(1)我国现有的森林和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应纳入生物多样性目标;(2)将农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纳入到我国的生态保护政策;(3)将生物多样性全面纳入到生态保护政策的考核指标;(4)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和评估的专业机构和队伍。  相似文献   

12.
地质多样性(Geodiversity)为生态系统提供产品和服务,为自然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管理提供信息。其原则是理解和利用自然过程为自然和社会带来多重福祉。文章回顾地质多样性概念的产生及其研究的发展历程,梳理已有的框架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千年生态系统评估"和"英国国家生态系统评估"等概念和相关政策之间的联系,揭示了地质多样性是可将地质与生态连通的结合点。当前,对地质多样性价值的认识尚存在争议,对地质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相互作用的探讨也不够,关于自然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的相关研究中缺少对地质多样性的全面理解。研究结论:地质多样性是地质与生态的结合点,是与生物多样性并驾齐驱的重要概念有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地质多样性研究的深入开展,必将对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年国外农地价值评估方法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研究目的:通过对国外农地价值评估研究现状的考察,探讨实现农地估价的有效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农地价值构成的复杂性决定了评估方法的多样性.针对农地不同价值内涵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而每一种评估方法都有其优势和自身难以弥补的缺陷.研究结论:农地价值评估,尤其是农地非市场价值评估是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学习借鉴国外的研究经验,探索适用于中国的农地估价体系是今后国内研究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核算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高度丰富,有必要进行价值核算。首先对我国的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进行了分类,并按分层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了9个样点,采用市价法和机会成本法分别对我国的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进行了核算,其结果分别为67065.27亿元和72891.50亿元。最后根据收益最大化法计算了最优贴现率为5.5%,再根据经济控制论中一维波的方法对核算误差进行了处理,得出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核算价值为70308.42亿元。  相似文献   

15.
在阐述森林资源林地资产评估市场法技术思路与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林地资产评估市场法中参考案例的权重及估算林地资产价值,分析在不同折现率和林地经营年限的条件下林地资产评估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折现率的条件下,随着经营年限的增加,评估对象的评估值不断增大;在相同经营年限、不同折现率的条件下,评估对象的评估值呈规律性的递增或者递减。此外,随着经营年限和折现率的增加,评估对象的评估值也越来越趋于一个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渔业物种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环保室樊恩源,曹立业物种资源是指由自然界中的生物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同的生物因其生态地位的不同,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据此它们可被分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  相似文献   

17.
物种多样性与空间尺度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种多样性与空间尺度的关系是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研究尺度与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探索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的内在机制,有助于理解群落的结构格局和构建过程,对探究物种共存或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生物多样性的有效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从宏观—中观—微观尺度研究山东省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对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校用地政策具有参考价值。研究方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空间分异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宏观尺度上,全省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得分为79.45分,全省67所高校中最高为100分、最低仅为35.68分,差异明显;不同类型高校得分也存在显著差距,部分院校特色用地安排不足;(2)中观尺度上,全省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空间格局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吻合,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空间特征。城市规模等级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正相关,等级越高,集约程度越高;(3)微观尺度上,老校区集约度高于新校区;经翻修和扩建后的老校区,集约水平高于非教学用地比重大的老校区。研究结论:山东省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且区域差异明显,建设时间、区位条件、结构布局等是影响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不同情况下的高校建设标准应酌情考虑。  相似文献   

19.
土地整理的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总结土地整理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进一步确立土地整理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生态化土地整理项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法.研究内容:综述土地整理和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概念、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研究最新动态,主要从农地整理这个层面分析了土地整理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结合我国现状,提出了相关对策.研究结论:土地整理过程是对现有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必然影响到土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若整理不当将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地的生产能力,影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都江堰市生物多样性的特点、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认为种类丰富、特有种多、显示度高是其物种多样性特点;物种的吉毒性和珍稀濒危性是其遗传多样性特点;类型多样、结构复杂则体现了生态系统多样性特点;目前,全市已成功开展了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与迁地保护。但在保护区管理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加大监测力度,促进科学研究、加强地方立法与执法和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