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受凯恩斯需求管理理论的影响,人们对减税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只重视其需求效应,而不重视其供给效应.减税的政策效应往往被等同于扩大政府支出,结果导致减税在宏观调控的实践中不被重视.本文应用凯恩斯主义和供给学派理论,分别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对减税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和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也表明我国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确存在反向变动关系,最后根据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供给学派与凯恩斯学派减税政策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恩斯学派和供给学派都主张减税,但两个学派的减税政策有着本质不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两个学派提出减税政策主张的经济背景不同;二是两个学派减税政幕的理论基础不同;三是两个学派的研究方法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其主要表现是增长速度的下降,从高速转为中高速。虽然中国经济的总量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二,但是,人均产值和收入还很落后,到我国人均产值达到世界第二,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如果说,扩大内需是在供给的产品不变的前提下,为这些产品增加需求,那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改变供给的结构来满足外溢的需求,把消费能力留在国内。当然,通过创新来提供新的产品也可能满足另外一些潜在的需求,开拓出新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4.
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是宏观经济调控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前者是通过刺激或抑制投资、消费与出口以熨平短期经济波动,后者是通过提升劳动、土地、资本以及制度与技术等要素效率以促进经济长期增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供给侧要素改革,结构性强调的是各要素改革的协调性和联动性.制度滞后与缺失并存、技术创新有待全面加强、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土地流动难度加大、资本增量不够且存量未盘活是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因而,制度与技术创新、劳动力素质提升、土地流转加快以及金融增量扩大与存量盘活等途径是其改革的本质内容.  相似文献   

5.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自主调节与政府的宏观管理使得我国的经济在近几年飞速增长;然而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过快的经济增长也必然会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则是供给对需求适应性不强,针对该问题政府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增强其适应性。本文分析了当前市场经济和政府宏观调控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需求管理政策显得力不从心,客观上要求积极财政政策从原来的需求管理为主转向供给管理为主。与积极财政政策的这种转变相适应,税收等财政政策工具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助推高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探讨高质量财务预算管理供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站在大学治理视角,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资金供给、管理和监督三个层面的财权预算管理共同治理诉求,针对当前高校预算管理的现状与问题进行研究。最后,本文提出了高校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下预算管理供给应采取的措施,即不忘预算初心,谋求预算资金配置合理规范;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制,压实主体责任勇担当;牢记绩效使命,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等。  相似文献   

8.
2008年以来我国名义消费增幅不断攀高,破解消费快速上涨之谜成为判断我国消费形势及制定扩大内需政策的重要内容.基于消费总量与物价水平的实证分析表明,消费名义增量快速上升并不源于实际消费需求增加引起的消费总量增长,而在于我国消费市场具有供给过剩与稀缺并存二重性特征,其主导物价上涨及消费支出总量同向波动.同时,消费需求与物价水平的"双棘轮效应"促使实际消费需求稳步增长,"财富效应"强化了消费需求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9.
论有效供给     
我国当前的过剩经济运行态势,既是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造成的,但无效供给过多,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无效供给的增多会抑制有效需求,有效供给的增多则会创造出更多的有效需求。本文详细论述了有效供给的概念内涵,分析了有效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阐明了增加有效供给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增加有效供给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总供求的基本平衡是经济平稳健康增长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标志。我国当前高投资率、低消费率和高外贸依存度的需求结构特征亟待调整的根源在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动使得总供求的平衡越来越难以维系,突出表现是普遍、严重和蔓延的产能过剩。在当前背景下,为化解产能过剩,提升经济效益,宏观经济管理在不忽视需求侧的同时应该更关注供给侧,目的是在供求基本平衡中实现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为经济持续健康增长注入持久性内生动力,以结构的优化实现经济再平衡。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非典”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为背景,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性质上属于短期的需求冲击,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总趋势,同时建议对财政政策进行调整;对农村抗击“非典”的特殊方式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对市场经济和政府职能进行了重新审视,提出构筑共同利益制度;在论述危机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政府危机管理的一系列建议;探讨了公共物品短缺带来的新矛盾和抗击“非典”对公共物品提供方式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就是服务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大背景下,基于经济领域供求平衡原则,高校应从供给管理向需求管理转变,构建需求——服务——发展的专业化工作新模式,以求为学生提供的服务与学生为发展所产生的合理需求有机统一,不断创新学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 ,会计信息需求者和供给者的行为是以各自的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 ,即经济利益最大化。从经济动因角度对会计信息需求和供给分析表明 ,会计信息不是越多越好 ,而是有一个限度。  相似文献   

14.
环渤海区域第二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所下降。从劳动力供给来看,城市劳动力供给趋于减少,农村劳动力供给上升;劳动者身体素质不断提高,但文化素质结构发展不平衡。从劳动力需求来看,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波动较大,第三产业存在进一步吸纳就业的潜力,但吸纳就业的空间并不乐观。对环渤海区域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预测表明,到2020年,该区域劳动力供求差额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增长的速度,提高第三产业就业弹性、促进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是环渤海区域尤其是山东、辽宁和河北三省解决就业问题应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面对中国目前的内需不足问题,理论界、实践界、政界见仁见智,且实践效果并不理想。主要症结在于诊断有误。中国目前内需不足的实质或根本原因是供给被动。扩大内需基点选择是优化、提升供给,走供给主动之路。这也是我国扩大内需,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6.
从公共产品需求角度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走向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农村公共产品相对于农村私人产品而言,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后者对前者具有依赖性。农村公共产品的现状是供给偏离需求:一是供不应求;二是供非所需。其原因在于自上而下的决策程序和长期的制度外筹资为主的筹资方式。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税费用于提供农村公共产品,一定程度上改革了筹资机制,但并没有改革决策程序。为了满足广大农民的有效需求,必须纠正供需脱节的状况,建立“需求主导型”供给机制,以实现决策程序的自下而上,筹资方式的制度内与制度外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内需求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有效供给不足造成的,全体企业对社会的有效供给对扩大内需的作用更为直接而有效。企业应明确自己在扩大内需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增加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综合法、时间序列法研究马鞍山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与供给状况.结果显示:马鞍山市建设用地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因此,要合理利用建设用地指标,积极开展土地整治,在保障耕地不减少、生态更安全的前提下,寻求建设用地供需平衡的路径和方法,以保障马鞍山市社会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前,需求的增长已成为决定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需求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的方法分析1979-2002年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要素,发现消费、投资、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在短期内它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