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探究财政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债务收支结构视角系统揭示地方公共债务对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机制,阐明债务可持续与收入分配结构之间可能存在的正负循环影响,发现地方公共债务规模与社会不平等程度具有正相关关系,分配格局的最终变化受到债务筹资结构和债务支出效率的影响。结合中国经济周期和财政制度,本文提出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治理、提高财政可持续性和完善收入分配结构的财政政策框架,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和共同富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镇贫困与综合性反贫困政策框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90年代以后,中国的城镇贫困率呈现上升趋势,近期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其原因是:人均收入的增长远远落后于人均GDP的增长;财政体系的不平等分配效应;住房市场改革所产生的不平等效应。因此,中国21世纪的反贫困战略应当进行重新调整,除了收入贫困之外,应当更加关注人类贫困和知识贫困问题;同时,其反贫困政策应当是一个包括就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在内的一揽子宏观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3.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变量,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是宏观经济领域的一个新兴议题。文章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研究文献,总结金融发展影响收入不平等的传导机制,并利用中国1996-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和Hansen(1999)的门槛模型,对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估计。研究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内金融发展显著加剧了中国收入不平等,而且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表现出鲜明的门槛特征,跨越特定门槛值省区的金融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对外开放是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格兰杰原因,两者存在协整关系。就经常项目而言,出口贸易有利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改善,而进口贸易则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平等,二者的净效应表现为对外贸易恶化了我国的收入分配。就资本金融项目而言,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有助于减轻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而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则不利于本国的收入分配平等,两者的净效应为外商直接投资活动有益于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改善。人民币汇率上升导致了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加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人了最好的发展时期,然而,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日趋突出,如:收入分配(包括财富分配)差距的持续拉大;“三农”问题的日益尖锐;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教育、医疗、卫生保健和社会保障领域方面的不平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的相关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股市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已经在世界金融理论界及业界引起重视,本文主要对股市发展和自由化改革两者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一国的股市规模扩大,受到门槛效应影响,其收入的分配状况也会趋于恶化,而流动性提升则会改善国人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状态;国家股市发展对不同的收入阶层也会产生不同影响;自由化改革后,股市流动性提升会进一步改善国内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状况,同时在股市自由化后,股市规模扩大及股市流动性提升都会改善国家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王立成 《经济师》2002,(7):43-44
我国自 1996年以来 ,经济呈现出通货紧缩的态势 ,政府一直在做着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方面的努力。对我国当前的通货紧缩情况 ,国内学者和西方有关理论 ,大都是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来解释 ,而很少涉及其产生实质和根源。文章认为只有从利益分配的对立和收入分配不平等方面来分析 ,才能深层次地解释供需脱节、通货紧缩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模型分析和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基于2000年以来分省的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和分配及贫困减少数据,分析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和分配的减贫效应,并探讨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状况及来源。发现2000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依然对农村贫困减少发挥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收入分配的恶化会部分抵消收入增长的减贫作用;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程度明显高于城镇,工资性收入是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影响因素,家庭经营收入次之,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则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的公平性研究——以威海为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评估了中国医疗保险改革中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式—威海模式的公平性。首先 ,通过计算基尼系数、集中系数、Atkinson度量以及自定义的Iloss度量对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平等和筹资不平等进行总体描述。然后 ,通过多元回归分析 ,对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 ,通过直接标准化方法 ,探讨收入所影响的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平等。最后 ,本文对筹资制度对再分配造成的冲击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发现 ,威海模式改善了收入影响的不平等 ,但其它因素影响变化各异。改革后筹资不平等有所改善 ,但筹资系统的再分配效应加大了收入不平等 ,改革前后这种效应的变化大小依赖于风险厌恶程度。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以来,历次中国个税改革均以提高免征额和调整税率表为主要内容,上述改革措施的分配效应一直存在争议.文章通过建立一个能体现个税累进性与税负归宿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解并模拟了提高免征额和增加税率累进幅度所导致的分配效应.结果表明:(1)提高免征额扩大了税前收入不平等的波动,恶化了宽松货币政策等外生冲击下的初次分配.此外,免征额的提高削弱了累进税率对收入初次分配的调节能力.(2)在就业扩张过程中,提高免征额所带来的税负归宿变化改善了税后收入不平等,而且在免征额提升后,税率累进幅度的提高能进一步改善收入再分配.当然,个税改革的初次分配效应和再分配效应均具有状态依存特征,在就业与劳动收入下降时会带来相反的分配效应.(3)提高免征额会导致更大的福利损失,并削弱累进税率对福利损失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货币政策并不以缓解收入分配差距为目标,但近年来兴起的相关理论研究发现它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收入分配效应。本文选取125个国家和地区1980—202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并以中国、日本和韩国为实例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扩张性货币政策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并且,数量型货币政策的效应比价格型货币政策更为显著;劳动收入正向调节数量型货币政策与收入差距间的关系;而通货膨胀正向调节数量型货币政策与收入差距间的关系,即负向调节价格型货币政策与收入差距间的关系;此外,财政再分配水平提高有助于发挥扩张性货币政策缩小收入差距的效应。  相似文献   

12.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效应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1978—2007年东、中、西部的面板数据分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否具有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效应结果显示:第一,财政政策具有产业结构调整效应,而货币政策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并不明显。第二,货币政策在对第一和第三产业的效应方面强于财政政策,而财政政策则在对第二产业的效应方面具有优势。第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三次产业的效应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域效应。第四,在东部地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效应相差非常悬殊,而对第三产业的效应则集中在高位;在中部地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第二产业的效应集中在高位;在西部地区货币政策对第一产业的效应集中在高位,而财政政策对第一产业的效应则集中在低位。  相似文献   

13.
收入分配与乘数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的乘数理论忽视了收入分配因素,因此在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中有很大局限性。论文以我国城镇居民微观消费行为的分析为基础,建立了引入收入分配因素的乘数效应模型,并根据我国近年来的统计数据作了验证,证实它与我国的经验是一致的。由此可以得出收入再分配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在方向上具有一致性的政策结论。  相似文献   

14.
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引起社会普遍不满和对社会稳定构成实质威胁的是居民主观层面所不认可的收入分配格局。本文尝试考察我国居民的主观收入不平等对再分配偏好的影响。在将主观收入不平等合理分解为认可的不平等和不认可的不平等基础上,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本文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居民认可的收入不平等与再分配偏好显著负相关,而不认可的收入不平等与再分配偏好显著正相关。此外,公平认知对居民的主观收入不平等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当前政府的改革应该从消除体制性障碍入手,特别是要消除行业垄断、城乡有别的户籍制度等,创造一个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为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和类似于税收再分配的分解方法,将卫生筹资的再分配效应分为三部分:累进效应、水平平等效应和再排序效应。卫生筹资增加了收入不平等,表现出了亲富人的再分配,主要原因在于水平不平等和再排序效应,如果相同收入的人群进行相同的卫生支付,再分配效应将会降低64%,另一原因在于卫生筹资系统的累退性。在同为从穷人到富人的再分配中,农村卫生筹资亲富人的再分配程度高于城市;农村卫生筹资的累退程度大于城市;农村卫生筹资的水平不平等小于城市。  相似文献   

16.
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平等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德沃金的资源平等分配理论不仅对西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我们在处理公平与效率、教育公平和社会弱势群体等分配问题上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同时,资源平等理论在分配范围、实现方式和分配目标上的局限性也为我们解决分配的不平等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教育作为人力资本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影响着收入分配,但教育对不同收入水平人群的效应并不相同。本文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估计教育回报率,以分析教育对收入水平的影响,并通过考察教育扩张引起的收入分布位置和形态的变化来分析教育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城乡、单位所有制类型以及职业类型对各分位点上的教育回报率影响显著;受教育程度提高使收入分布位置右移、离散程度增加,教育扩张加剧收入不平等;而右偏程度减小又减弱收入不平等程度;总体上说教育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作用被削弱了。  相似文献   

18.
股市发展与收入分配状况的关系是金融理论界和业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构造全球33个国家从1988年至2013年有关股市发展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各国股市发展及自由化改革对其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首先,一国股市规模越大,由于门槛效应的存在,其收入分配状况趋于恶化,而流动性的提升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收入分配状况。其次,一国股市的发展对不同收入阶层存在不同的影响。最后,股市自由化前后,股市对收入分配状况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股市自由化之后,股市规模的扩大和股市流动性的提升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收入分配状况。  相似文献   

19.
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正在经受当下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事实挑战.文章将机会不平等因素引入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模型中,利用反事实函数,通过Shapley分解,获得如下新的认识:(1)经典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与机会不平等理论具有一致性,这是我们进行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2)如果不考虑机会不平等因素,那么经典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成立的;但事实上,机会不平等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在不同的所有制条件下都存在.(3)在我国,如果机会不平等对收入分配的负向影响大于公有制对收入分配的正向影响,那么所有制的优势将无法得到有效体现,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也将难以遏制.因此,只有切实地消除或减少各种机会不平等因素,才能充分地发挥公有制在收入分配调节中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现代财经》2015,(12):88-98
本文构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区制转移特征的DSGE模型,考察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在不同时期联合动态效应,回答我国财政政策在不同时期是否起到"自动稳定器"作用,并对我国在不同区制下静态和动态财政政策乘数进行测算,同时对我国2008—2010年的四万亿财政政策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1)区制转移模型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反应系数结果说明我国在经济高涨期和经济衰退期采用货币政策调控主要目标是产出,对通货膨胀容忍较高,我国财政政策对政府发行债券收入反应非常不敏感,税收与政府支出及产出间关系密切;(2)模型脉冲响应结果说明在不同体制下我国政府支出影响均衡的传导是相同的,我国财政政策实施能够使主要经济变量受到冲击后回到均衡状态;(3)对我国财政政策乘数测算结果小于以往学者测算结果,我国四万亿财政政策实施效果模拟显示政策拉动了产出,四万亿投资较好地熨平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的意外冲击,对经济产生了积极的正向影响,负面效应则是同时挤出了私人消费,通货膨胀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