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我国24个省市2004—2011年的数据,借助空间计量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FDI空间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从全局Moran’s I指数分析来看,生产性服务业FDI和经济增长均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并呈现空间集聚的特征,某个地区与邻近地区生产性服务业FDI和经济增长的水平有关。从空间滞后模型分析看,生产性服务业FDI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总体上小于经济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是经济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弱化的趋势,而生产性服务业FDI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
针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选取新疆2006—2019年的数据,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对新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状况进行了测度,通过构建VAR模型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疆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新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不高且各行业之间存在明显差距;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且集聚对于经济增长产生了持续稳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海艳 《市场周刊》2020,(13):0084-0085
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和动力。本文选取2007年到2016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利用莫兰指数及散点图分析空间相关性,并选择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实证检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程度,从而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各个细分行业及国民生产总值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相关,在省级层面上表现出较为强烈的经济资源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4.
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指数,基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实证检验两者协同集聚的演进关系及其各类效应。结果显示:东部沿海地区各省市的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差异较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集聚本身都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同期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对彼此都会形成一定的阻力作用,滞后一期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会对当期制造业集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两者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专业化水平及产业优化升级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尚不明显。据此,提出有效促进产业协同集聚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商》2016,(10)
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服务化"时代的全球大趋势更明显,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加快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引导其在湖南省的合理布局,发挥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本文利用空间基尼系数测算了湖南省2008年至2013年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及各细分行业的空间集聚度。发现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整体上存在空间集聚发展趋势,但各行业内部集聚发展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基于城镇化理论和产业经济理论的借鉴,本文利用中国2008-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中国城镇化与服务业空间分布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呈现较强的U型关系,拐点在城镇化率为68. 4%;城镇化与生活性服务业空间分布呈现线性正相关关系,与公共服务业空间分布存在较明显的倒U型关系,拐点在城镇化率为48%,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水平随城镇化进程大大高于生活性服务业。从整体上看,城镇化与服务业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线性正相关性,服务业具有一定的集聚化趋势,这也印证了服务业结构存在向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结构演变的规律。结合服务业空间分布趋势,应以城镇化为基础,合理引导各类服务业在空间上有序集聚和分散。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城市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尝试性地提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理论框架,并以全国24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理论分析表明,本地市场规模、工业企业平均规模(需求因素)以及交易成本、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程度与竞争程度(供给因素)等因素共同促使了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实证检验证实,虽然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集聚于具有较大市场规模和更优经济地理位置的中心城市,但我国不同区域引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关键性因素存在差异,东部城市表现为本地市场规模,而中西部城市则是交易成本.实证结果还表明,规模大的工业企业具有明显的服务外包化倾向;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存在MAR溢出,专业化有利于提高集聚度.为此,本文提出了加快生产性服务业聚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总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对于单个行业,金融业对经济的贡献最大,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9.
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赫芬达尔指数和区位商对珠三角九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表明,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整体集聚水平高,但是区域分布不均衡,生产性服务业在各城市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此外,珠三角产业升级已经具备内部基础和外部条件,承接与集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功能需求日益迫切,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能进一步提高珠三角产业升级的步伐和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政府规模存在差异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本文将政府规模作为门限变量,结合我国2004-2011年20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回归和门限回归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呈非线性关系。政府规模较低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但当政府规模跨越较高门限值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减弱。建议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进行市场化改革、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转化。  相似文献   

11.
沈沁 《江苏商论》2012,(9):57-60
本文计算了2003年-2010年江苏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商值,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并运用stata 11.0软件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经济增长、第三产业结构、人力资源以及交通基础设施这几个因素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有明显推动效应,政府规模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明显的"挤出"效应,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工业产值、城市规模、通讯技术等指标对江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服务业在上海市GDP中占比逐步上升,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文章在分析上海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与地区经济增长的经济效应理论基础上,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上海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通过自身发展的直接效应、对制造业的间接效应等方式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提出提升生产性服务业自身发展水平和质量,并加强产业间融合、提升服务要素利用效率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地区生产服务业发展差异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助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在考虑到空间因素影响的条件下,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差异影响因素。在纳入空间因素的前提下,揭示出显著影响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差异的因素,以及相邻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有一定的空间依赖性。全域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江苏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特点逐渐强化,局域空间自相关显示了各地区服务业空间分布的不同特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已经形成以苏南为核心,以苏中和苏北地区为外围的发展格局。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发展不仅表现出空间依赖和集聚特性,其背后的影响因素也表现出空间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14.
宣烨 《财贸经济》2012,(4):121-128
本文利用2003—2009年247个城市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制造业效率的空间外溢效应。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不仅能够提升本地区制造业效率,且能够通过空间外溢效应提升周边地区制造业效率,空间外溢系数达到了0.864。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会通过竞争效应、专业化效应以及外部性等途径降低制造业交易成本,进而提高制造业效率。鉴于此,政府应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突破影响空间外溢效应区域边界的自然条件和制度约束,加大人力资本、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积累和投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空间溢出效应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5.
据统计,目前北京生产性服务业规模优势突出,深圳生产性服务业增速最快,且京沪深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均快于地区经济增长。分析京沪深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比较意义重大。通过比较京沪深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背景与特点,选取2008年至2017年京沪深三个地区的数据为样本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京沪深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与就业吸纳的影响作用,得出结论京沪深地区经济增长对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地区就业吸纳对生产性服务业就业水平均具有显著的弹性影响,且弹性较大,只是就业弹性低于经济增长弹性。因此,京沪深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提升我国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是赋能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择。通过动态面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对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农村三产融合、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农村三产融合对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具有显著驱动作用,并在空间层面呈现“东部>东北>中部>西部”的异质性分布格局;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农村三产融合驱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13.47%;相比于专业化集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的中介效应更显著;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中介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按中介效应占比由大到小对四大地区排序的结果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因此,政府部门可通过实施数字化转型、打造平台模式驱动农村三产融合;行业协会可通过创建示范区、构建全国性平台、构筑示范项目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提供支持;东部地区政府和生产性服务业应发挥辐射作用,带动西部、中部及东北地区全面实现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顾乃华 《财贸经济》2011,(5):115-122,44
本文利用城市样本数据和多层线性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的外溢效应及其区域边界。研究发现,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显著提高本地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的外溢效应存在区域边界,省层面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所辖市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无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探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对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赫芬达尔指数和超效率SBM模型分别测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和农业生态效率,并借助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农业生态效率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2005-2020年,西北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的莫兰值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呈现“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格局。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既对本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也通过空间关联对其邻近地区农业生态效率产生正向溢出效应;而多样化集聚对农业生态效率具有抑制作用,且对其邻近地区农业生态效率产生负向溢出效应。据此,应结合产业发展的现实诉求,立足不同区域的阶段特征,制定差异化的产业集聚政策。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浙江52县1996年-200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外资企业、本土企业集聚及经济增长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外资企业、本土企业空间集聚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但是相比于资本来说两者作用效果并不强;外资企业在浙江县域的区位分布并不注重本土企业空间集聚状况,而是更加注重外资企业空间集聚度;本土企业空间集聚是本土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外资企业集聚对本土企业投资反而呈现较小的"挤出效应"。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浙江县域内生经济增长,应加强浙江县域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融合,从而提高区域持续的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20.
桑培培 《江苏商论》2016,(11):56-58
当前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当今世界经济与就业增长的重要支柱,被公认为具有知识密集属性,其发展水平与大学生就业紧密相关,由此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得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并根据实证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从不同层面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