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丛萍 《黑河学刊》2009,(3):27-28,45
经济适用房作为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中的一部分,产生于我们由住房福利向住宅商品化转化的大背景下。经济适用房的主要问题在于政策目标对象发生偏离,在二次分配时造成了不平等,集中反映为公平性的缺失。因此,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经济适用房制度,同时考虑住房补贴、廉租房等多种住房保障形式,促进我国公平合理的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服务公平性构成维度综述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回顾了服务公平性自其产生至今的主要文献,提出了服务公平性四因素结构(即结果公平、程序公平、交往公平和信息公平)。最后,介绍了服务公平性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积极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而原有的农村财务体系不适应这一改革的需要。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工作,就是改进与之相关的配套政策,规范农村税费制度,理顺国家、集体、农民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村生产力,改善干群关系,并在税费改革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农村财务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曹庆庆 《魅力中国》2009,(15):25-26
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保证,社会保障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起点公平、机会公平、结果公平三方面的内容。我国社会保障公平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保障范围、保障待遇、保障过程的公平性缺失。  相似文献   

5.
赵鑫 《理论观察》2014,(12):9-10
从马克思的劳动商品价值以及工资理论入手,对我国的住房公积金的作用和价值进行分析,同时指出公积金作为一种社会主义的分配形式应当体现其公平性,这样才能实践劳动商品价值和工资理论的相关论述,才能在社会主义的分配体系中体现公平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荣珍 《特区经济》2008,5(2):128-130
公平性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的基石,坚持社会保障公平性,就能使社会保障制度起到社会安全网和稳定器作用。而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没有很好发挥其调节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的职能,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起着"逆调节"作用。对此,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为基点,通过扩大覆盖范围、优化制度设计、提高统筹层次和立法等途径,加快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
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以及缩小地区间教育质量差距具有显著影响。立足于我国当前时代背景,探讨区域高等教育公平的内涵意义,分析新时代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公平的发展现状,总结归纳区域高等教育公平发展起点、过程、结果公平性不均衡现象,有层次地进行问题检视并剖析其中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经济、政策制度、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建议,能有效缓解区域间不平等态势,提高区域高等教育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8.
政府作为社会的主要管理者,其政策的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会对社会的价值取向产生影响,当前不和谐现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有失公平,造成了社会利益的失衡.本文通过对公平与社会和谐的简要分析,以及增强政策公平性的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在探讨可持续发展中公平性原则的内涵及其重要性的基础上,论述了环境公平的存在背景以及坚持公平性原则所面临的困难,提出公平性原则的立法实施途径。分析了我国环境政策存在的问题,并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结合企业案例,分析和研究了从排污收费角度实现环境公平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徐立业 《中国经贸》2009,(24):172-172
我国对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起步晚,考虑到地区、城乡间发展的不平衡、收入水平存在的差距,兼顾社会公平性,要建立一套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就需要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完善的制度做后盾。笔者针对财政转移支付在社会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所凸显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完善法制监管制度等方面提供了相关建议,目的在于能够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