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股票市场非均衡与新股发行市场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股票一、二级市场的发行价格、市盈率及收益率三方面的考察,我国股市的非均衡特征相当明显,其根源在于我国股票市场发行体制的非市场化,通过比较与借鉴国际现行的新股发行市场化模式。笔认为,市场询价以及有选择的竟价发行方式值得在我国推崇,同时,解决当前新股发行实践中的非公平性问题,也是加快我国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步伐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针对注册制下新股发行中机构投资者“抱团压价”现象,监管机构通过加强网下询价监管,以规范询价机构的报价行为。文章以2019—2022年487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询价监管新规前后承销商分析师对机构投资者报价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询价监管新规后承销商分析师对机构投资者报价的影响力显著下降。横截面结果显示,当承销商声誉较低、上市公司信息环境更差时,承销商分析师对机构投资者报价的影响力在询价监管新规后下降更多。进一步研究发现,询价监管新规发布后,承销商分析师预测价格更加乐观,机构投资者报价的离散程度更大。文章拓展了分析师对机构投资者影响的文献,为进一步完善注册制下新股发行定价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我国2006年6月-2010年6月首发上市的538家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审计师声誉与新股发行抑价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用"国际四大"作为良好声誉审计师的替代变量时,审计师的良好声誉可以显著地降低客户的新股发行抑价程度,提高股票发行价格;(2)用"全国大所"作为良好声誉审计师的替代变量时,尽管结果不显著,但审计师声誉与客户的新股发行抑价率仍然成反向变动关系.这些证据表明,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审计师声誉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新股发行发行抑价的作用,而国际四大的声誉远比本土大所更能有效发挥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股市新股发行抑价的再思考—承销商托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股发行抑价一直是国内外研究关注的热点,承销商托市不仅是新股发行抑价的重要原因,还是使资本市场健康运作,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一个关键,建立中国股市的收益偏度模型,证实了上海股市上承销商托市的存在,发现了托市的行为模式,主要托市对象,分析了托市对股市的影响,为更全面,准确的了解新股抑价原因和中国股市的情况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新股发行抑价之谜”一直是投资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也长期存在这种现象.而新股发行实际上是政府、发行公司、投资银行、投资者四个主体的博弈和价格发现过程.本文将用信息不对称博弈模型着重分析发行企业和券商行为,并由此分析其对新股发行抑价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选取创业板市场上的有关样本,对高折价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元回归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发行规模、换手率、发行市盈率、中签率等变量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我国创业板新股上市折价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重启之后的中国证券市场,是否能有效地消除各种弊端,抑制首日超额收益过高等异常现象?文章选取我国IPO重启以后发行的新股作为样本,从信息的不对称、承销商的声誉、我国特殊的新股发行制度以及我国投资者的情绪四个角度对我国IPO重启首日超额收益现象进行实证分析,并力图从一级市场发行价格确定和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形成两个环节来解释我国的IPO首日超额收益,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参考意见,促进我国的上市公司对IPO进行合理定价,优化资本市场资源的配置。  相似文献   

8.
不同声誉的发行中介是否会对IPO抑价产生不同影响,在国内还缺乏经验证据。通过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在单独考虑承销商声誉或者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与上市公司IPO抑价率的关系时,承销商声誉与IPO抑价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而会计师事务所声誉表现出与IPO抑价率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将承销商声誉与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综合考虑时,研究发现,发行中介联合声誉与IPO抑价率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发行中介声誉假说"在我国证券市场逐步产生作用,所以,促进我国发行中介构建优良声誉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股市开始以来到2005年底的所有IPO新股共1332家为研究样本,分四个阶段对承销商作用与IPO抑价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发现承销商的确影响了中国股市的IPO抑价,具体表现为大型券商所承销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IPO新股抑价较低,券商的实力和声誉影响了上市等待期的长短,承销商和证券咨询机构对IPO新股的宣传能够对IPO抑价产生有效的影响,股市初期阶段非主流券商寻租导致的IPO抑价更高。  相似文献   

10.
承销商声誉、发行公司质量与IPO抑价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销商声誉理论认为,高声誉的承销商承销好质量的IPO,而且其IPO的抑价低于普通承销商的IPO.在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高声誉的承销商并没有选择低风险的发行人,IPO上市抑价与承销商声誉的相关性不显著.同时,IPO抑价与低风险的发行企业之间也没有相关性,我国的承销商声誉还不能向市场传递有效信息.承销商声誉与IPO抑价水平的关系出现异常,其原因与我国IPO定价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密切相关.承销商只是给企业提供了一个上市的通道,并没有发挥其金融服务、财务咨询、信息披露和监管等功能.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承销商声誉模型结论并不适用于我国,我国承销商和发行市场的信息效率并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